张良是帮助刘邦成就霸业的谋士,虽然追随刘邦的谋士很多,但是能够真正入得了刘邦法眼的无疑是被后世学者评定为“阴谋家”的陈平,还有“阳谋家”张良。
这两位卓越的谋士为大汉帝国的建立屡建奇功,后世的学者为什么把“阴阳”作为了两名谋士的分界线呢?从两人谋略的方向可以看出端倪。
阴谋是阴险欺诈的代名词,但是阴谋只是一个有着破绽的计划,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而与之对立的就是阳谋,阳谋是对于阴谋而言的拆解,是可以遇见的。
这就是阴阳的智慧哲学,太极生出两仪,两仪延伸出四象来之后,沿着阴阳鱼的顺时针方向延伸出八卦的方向。
张良被誉为世外高人,为何号称半仙之体的张良开国后急流勇退,自己的儿子落得一死一逃呢?
半仙之体张良
张良本是韩国的贵族,但是被嬴政一统天下之后,也就失去了贵族的身份和地位。为了活下去,为了报仇的大业,他开始隐姓埋名,四处学习各种技能,准备将来实现自己君子复仇十年不晚的计划。
张良一心想报仇的执念,支撑着他不断的奋发图强,四处求学。张良在求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个神仙级别的老师,这个人就是同鬼谷子齐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是百炼成钢的军事泰斗,但天命使然,这位大神级别的军事天才没有机会出山评定四方。
这位被尊为大仙的军事家在天幕之年,觉得自己一身的本事需要延续下去。就想着收个徒弟实现自己家国天下的梦想,但是他在归隐的山间小河上等了多年也没有等到。直到有一天他听说一个落魄的贵族十年如一日,在附近大山寻访名师。
这就出现了很多小朋友看过的张良拜师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虽然是编造的,但是这个故事除了神仙的师傅黄石公的通天本领是假的外,他的军事天赋和思想家的能力是毋容置疑的。后世的学者普遍认为,张良三次为师傅捡鞋子后,给老人穿鞋子的师傅正是黄石公。
后来身心级别的黄石公,也没有过多的教授给张良知识,因为在黄石公看来,天赋异禀的张良只需要一本理论书籍就可以了。
张良有着很强的现实欲,根本不需要带教,那么被尊为大仙的黄石公给了一本什么书呢?后世普遍认为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张良得到是师傅给的《太公兵法》。
太公姜子的学习手册流转到张良手里之后,张良如获至宝,快速的学习了全文,不仅理解深刻,还有很多自己的见解。
对全书基本是倒背如流,一部移动的太公兵法下山开启了复仇之路,这个时候的张良嫣然成了一部兵书走天下的半仙。再后来使出的阳谋,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
“谋圣”张良使用的计策没有狠毒的杀伤代价,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判断预见到的,因此是阳谋。
而这个时候同时为谋略家的阴谋专业户,也是来投了刘邦,这位阴谋家也是为大汉王朝的建立过史诗级的功勋,是排在张良之后的第二谋士。
阴谋家陈平
同张良不同,他没有贵族的身份,也没遇到过什么贵人,除了勤奋之外,上天没有对他太多的恩赐。
勤奋的陈平也是少年励志,后来的著作记录,他先后在秦朝末年的义军中任过职,覆灭之后加入了西楚霸王的团队。
但是在楚国也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在鸿门宴中这位阴谋家开始得势,在鸿门宴之后,妇人之仁的西楚霸王放走了刘邦。
这让楚国的精英集团诚惶诚恐,项王不杀刘邦日后必定会出大的危机。于是项羽派陈平追击刘邦,但是陈平追上刘邦之后并没有杀他,而是递上了自己的名片,介绍了一下自己,放走刘邦就回去禀报项王人没抓到。
后来陈平在一次作战中取胜,夺回城池后班师回朝的路上城池又失守了。半路被定了罪,陈平早有准备,立马带着自己的兵马投奔了刘邦。
刘邦对这位阴谋的事迹也是早有耳闻,他听说第一阴谋家陈平来了,光着脚丫子就出去了,嘘寒问暖之后,封为高管。
但是陈平朝三暮四的军事生涯自然是饱受诟病,虽然很多人对陈平加入刘邦集团高管这个事都是反对的,但是刘邦喜欢的是他不择手段的胜利法则。
刘邦力排众议之后,收为汉朝第二谋士,加入刘邦高管的队伍之后,他的试用期和后来的考核成绩还是同他收入和地位非常匹配的。
同张良一样数次挽救了汉高祖刘邦,但是他的离间计,美人计等等计策全部带着残忍的开始和结局。
这与张良的阳谋自然形成了对抗,张良自然是看不起这个阴险毒辣的谋士,但是大家毕竟是同事,只要是不把计策用在自己身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天性阴险的陈平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是张良阻碍了自己的发展,自己应该是汉朝立国的第一功臣。
觉得张良是因为早先于自己追随刘邦而已,所以自己排在了他的后边,张良被封了帝师级别的爵位。
他始终觉得张良是在打压自己,这就是阴谋家和阳谋家的区别,陈平在张良功成名就隐退之后,开始了自己惊天的计划。
一石两鸟
在张良退隐之后,刘邦弥留之际,陈平输出了自己毕生的奇谋,只为当年张良一直在自己的官位之上。
吕雉失宠的时候,自己的儿子汉文帝差一点被废去太子之位,后来张良出山极力的阻挠才保住了汉文帝当年太子之位。
这件事被阴谋家陈平利用,乘着张良死后,陈平引导自己和汉文帝的势力夺取了被吕家把持多年的朝政。成功之后随便找了个罪名,就判了张良儿子的死刑。
但是阴谋家陈平宰相还是碍于帝师后人的阵仗,没有实现杀死他的目的,只是被汉文帝罚做了苦役,张不疑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更夫。他的兄弟张碧疆天生聪慧,得知自己哥们出事之后,就意识到大势已去,连夜逃亡。
总结
张良为了实现匡扶韩国的宏伟蓝图,从一个没落的贵族后人开始奋起学习军事知识,立下大志,拜访名师,习得本领,在战乱的年代学习实践了自己的生平所学。
虽然没有达到复国的目的,但为汉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看透刘邦的治国招数后退隐。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退隐去世之后,他的后代下场是如此的凄凉。但是张良作为西汉第一谋士,无论是在军事天赋上,还是政治上的先天嗅觉,都是当时众人无法企及的。甚至他的死因也一直是一个谜底,包括他的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