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旱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给中华文明造成的破坏,要远比其他灾害严重得多。就灾害的后果而言,旱灾引发重大饥荒的频次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死亡规模,更非其他灾害所可比拟。
辽州某医院门前,聚集着前来寻求筑路工作及食物救助的灾民
1920年,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发生罕见旱灾,灾情遍及五省317个县,几千万灾民离乡背井,逃荒逃难,死亡人口约50万。面对天灾,中外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救济灾民。在山西,晋东南半壁尤为死亡枕籍,为救助灾民,美国红十字会、华洋义赈会合作实施捐款赈济筑路计划,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召募沿途灾民修筑平定县阳泉镇――辽县(今左权县)的平辽公路。筑路民工不但一日三餐有了着落,还可领取一定量的食物如高粱面或蛤蜊粉等,此举既使得灾民安然度过饥荒,又促进了山西交通的发展。1921年9月23日,总长121公里的平辽公路正式通车。
1927-1928年,济南,饥荒难民营的食堂内提供热食,难民排队进入。
图为1927年,济南,逃荒难民儿童。
1927年山东发生饥荒。年初鲁西南暴雨成灾,乡间房屋多半倒塌,人民流离失所,各往城中避难,夏秋两季,全省亢旱异常,继而蝗蝻大起,夏麦秋禾殆尽。计60余县受灾,灾民达1000万人以上,重灾区曹、兖两属16县颗粒无收,饿殍塞途,中4县灾情尤奇重,草根食尽,人烟断绝。
旱灾下的宜兴。
1937年6月的四川南部发生严重饥荒,广大农村居民无以为生,仪陇县一名老农妇把家中仅存的农具和碗盘拿出来变卖,以换取救命的口粮,反映出农民的生活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1937年6月,四川省因天旱不雨,粮食歉收,导致爆发严重饥荒,灾情蔓延川南十八县,饿殍遍地,怵目惊心。照片里是一群饥民,衣衫褴褛,瘦骨嶙峋。他们多为老弱妇孺,结伴进城乞讨。
以上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有喜欢的朋友请点击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