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选出了新一届军委的领导班子,邓小平还是军委主席。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军委的班子都去邓小平的家中拜年。83岁高龄的邓小平神采奕奕,红光满面,一一和大家握手。
邓小平笑着说,今天就是见个面,没有什么话要谈。因为不需要讨论工作的问题,谈话进行得非常轻松。邓小平突然谈到了总政治部最近搞的一个话剧,他的神情变得比较严肃起来。
邓小平问大家,最近,听说有个写淮海战役的话剧,你们知道不知道?小小一个话剧,为什么让邓小平如此关注呢?大家都比较好奇,认真地听邓小平讲下去。
停顿了一会,邓小平继续讲道,那个话剧讲淮海战役的历史,说毛主席在战略指导上有错误,说我第三次给毛主席发电报,毛主席才改变了态度。话剧的意思是贬低毛主席,好像宣传我,这不符合事实。
原来如此,邓小平十分肯定地说,淮海战役,包括整个三大战役,基本方针都是毛主席定的,毛主席在整个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指导上,都是非常高明的。这个剧本这样写是歪曲历史。
三大战役当然是毛主席指挥的,当时毛主席坐镇西柏坡,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战争。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指挥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所向无敌,所向披靡。
辽沈战役是关门打狗,平津战役是瓮中捉鳖,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则分成三个阶段,由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相互配合,一口一口吃掉了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创造了60万打败80万的战争奇迹。
而当时的邓小平是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负责在前线统一指挥淮海战役。邓小平说,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毛主席对我们总前委的所有建议都没有批驳过。
而总前委也始终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战略方针。尤其是淮海战役眼看就要全胜,毛主席却突然喊停,先不打了。全国一盘棋,毛主席是为了稳住华北的傅作义集团。
邓小平领导的总前委始终紧跟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节奏,最高统帅部和前线的将军们,达到了空前的一致,高度的默契,最终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胜。
那天,邓小平的兴致很好,继续谈道,那时毛主席对我们淮海前线是赞扬的,是信任的,所以这个戏反映得不确实。三大战役包括淮海战役,毛主席有一个总体部署,有一个电报。剧本这样写不行,不符合历史,而且一定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邓小平最后说,渡江战役的计划,完全是我们前线制定的,发了一个电报,毛主席就同意了。所有这些都是毛主席的决策,而且是非常正确的决策,当然了,那个时候我们干得也不错。
舆论从来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导向。从毛主席,到邓小平,都非常重视宣传和舆论的作用。一个小小的剧本,如果不尊重历史,胡写乱写,放到社会上,是会误导广大群众的。
当时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已经逝世11年了,但是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却有人歪曲历史,在话剧中想贬低毛主席,让人非常生气,真是岂有此理。
而邓小平能这样客观地评价毛主席,客观地评价毛主席对淮海战役的英明正确指导,及时制止歪曲历史的行为,让人非常感动,非常佩服。邓公不愧是一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