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2022年10月31日12:22:18 历史 1167

1972年,在精神压力和疾病侵袭的双重打击下,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无法抗拒自然规律,身体状况陡转直下,各种病症开始显现,多次昏迷不醒。

而当他清醒之后,看到身边的两个女儿,第一时间交代了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事,他对李敏和李讷说道:“我快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们做了。”那么,到底是多重要的一件事,会让毛主席清醒之后立即向孩子们交代呢?

毛主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

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人,一想到毛主席,都不会忘记伟大领袖神采奕奕,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的形象,镜头中的毛主席也总是那样精神抖擞,和蔼亲切。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岁月爬上了毛主席的脸庞,侵蚀了他的身体。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似乎所有人都不知道毛主席是从什么时候变老的,在人民心中神采奕奕的毛主席仿佛一夜之间苍老衰弱。

对此,摄影师杜修贤是首先察觉到的,也是感触最大的。

1972年2月21日,是尼克松访华的日子,当天下午毛主席就在自己的书房抱病会见了尼克松夫妇。

杜修贤是专门受命来给毛主席和尼克松来拍照的,但当他一见毛主席,心情突然变得沉重了,手臂就像灌了铅,手里的相机都拿不起来,他也对自己拍摄的照片不再像以前那样信心满满了。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在会见尼克松之前,毛主席生了一场大病。其实他的病情早在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就初现端倪。当时毛主席因为游泳受了风寒,身体不适,三步一喘,五步一咳,因为咳嗽比较剧烈,常常一夜无眠。

如此一来,毛主席的病情越来越重,到了1970年11月下旬,他持续高烧不退,医生担心主席这样下去会变成肺炎赶紧找来了专家,没想到,病情却比他们想象得还要严重,专家诊断他已经得了肺炎。

对此,毛主席毫不在意,甚至对医生发火,这不算什么大病,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所以他拒绝治疗。

毛主席对自己的身体有着十分的自信,年少时的他用井水洗澡,雨中跑步,越是恶劣的天气越要锻炼,他奉行用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来锤炼自己的身体。为此,他还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口号“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而这一系列的锻炼方式,也让毛泽东从一个弱不禁风体弱多病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身体素质极好、甚至很少生病的人。不管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经常熬夜工作也几乎很少生病。所以对于养生锻炼身体,他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的。

因此,当医生说他得了肺炎之后,他也仍能相信,自己的身体素质依旧能像之前一样克服这些“小病小灾”。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毛主席就这样发了两天的脾气,两天高烧不退,病情持续恶化。

办公厅主任立即叫来了毛主席的保健大夫为毛主席做检查,跟随毛主席多年,他早知道毛主席的脾气,他对疾病的态度一直都不上心,认为那就是纸老虎,你越怕他他就越会得寸进尺。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所以,要想让毛主席治病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哄着他来,他故意淡定地说道:“看来仍旧是老毛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只要打打针就好了。”

毛主席一听心情也放松了下来,也开始同意接受治疗,很快,在医生精心的治疗下,毛主席的病情开始好转,最终也治好了肺炎。

不过,因为这场重病也给毛主席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在那之后,他的身体都非常虚弱,行动艰难,走路都没有那么顺利了。因为他的体型高大,心血管循环负担过重,所以随时都会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在这之后,毛主席又患了一次重病,尽管最终得以脱险,但他的身体始终都没有恢复元气,双脚严重浮肿,原来的鞋都穿不上。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1972年的新年,毛主席是在床榻上度过的,数九寒天的季节,毛主席也因为身体很少下床锻炼了。

两年后,当他走进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时,所有人都震惊不已,毛主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老了。

加速的衰老也让毛主席的老花眼加重,白内障也严重了起来,而他作为当事人怎么可能不清楚自己身体的变化,所以他也只能依靠读书的方式来缓解心中的压力。

1972年1月2日,陈毅逝世的消息传到了毛主席的耳中,尽管当时的他面无表情,但陈毅的逝世也让毛主席伤心不已,这也能从他突然参加陈毅追悼会能看出来。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从陈毅追悼会回来之后,毛主席没几天就因为感冒病倒了,因为感冒也引出了不少并发症,肺炎发作,高烧不退,全身无力,医护人员诊治的方法居然全都开始不管用了。

周恩来立即调来北京最好的医疗专家,选用最好的药品,全力挽救毛主席的生命,终于经过长时间的抢救,毛主席也从昏迷中清醒,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人算是醒来了,但病痛依旧折磨着他,不过似乎一切也都开始好转起来。

在尼克松到来之前,毛主席也能慢慢下床活动了。摄影师的拍摄受到了限制,为了避免让人看出毛主席的病态,杜修贤使出了浑身解数,侧照、远照、仰照避开病态的表情。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此次会谈一结束,毛主席因为长时间的交谈就在沙发上静养了半个小时,随后才被扶回卧室休息。

然而,在这次与尼克松会见的相关报道中,能够发现再也没有出现过称赞毛主席“神采奕奕”、“身体非常健康”一类的常用词。

昏迷后,清醒时第一时间留下嘱托

在养病期间,毛主席也常常会惦记家人,当病情好转之后,毛主席便让工作人员安排和子女见面。

首先,他见到的就是毛岸青。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毛岸青一家住在北京西郊的房子里,简单幸福又快乐。毛岸青每天的生活就是读一读俄文书籍唱唱苏联歌曲,拉拉二胡小提琴。邵华在军事科学院工作,上班时整理书籍资料,下班后就收拾家务照顾儿子。

毛新宇已经2岁,胖嘟嘟的非常可爱。所以来到毛主席这里的时候,他总想把孙子招呼到自己面前。小孩子一来到爷爷这里,看什么东西都好奇,啥都想摸一摸,看一看。

因为祖孙两人极少见面,此时的爷爷和照片上差异很大,再加上毛主席吐字不清,说出的湘南方言也比较难懂,因此小新宇和爷爷亲近不起来。

毛主席也知道,小孩子就喜欢玩,跟老人是呆不住的,所以也并未放在心上,不过孙子来了,毛主席的精神状态也很好,整个人看起来都特别高兴。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年纪大了,和孙子呆上一会儿就会感觉到很累,见过孙子几天之后,毛主席又安排让人和李敏见面。

看着女儿隆起的肚子,作为父亲当然知道为人母的辛苦,生了孩子开销就大了,毛主席说道,养不起爸爸帮你,从稿费里给你拿些钱。

因为从小养成的不搞特殊的习惯,也让孩子们从不依赖父亲,她知道就算是养不起也不能靠父亲,所以李敏说道,不用爸爸拿钱,再养一个孩子是没问题的。

毛主席问李敏,令华还在38军?李敏说还在保定,毛主席知道孩子即将出生,夫妻俩分居两地属实是不妥,但为了孩子的幸福,毛主席决定为李敏破一次例。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也许是感觉自己老了,预感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所以晚年的毛主席格外留恋家庭的温暖,对孩子们也总是放不下,担心没有了父亲的孩子今后的生活会怎样。

病中的毛泽东十分挂念窘境中的小女儿,于是便派去张耀祠给李讷送去了8000元。这几个孩子经济状况都不好,所以他也给毛岸青、李敏各8000元。

很快,毛主席的80大寿到了,以往他的生日从来都不打算办的,偶尔只是和家人们聚一聚。但这一次,他决定借这个机会,把晚辈们都召集到中南海里,因为李讷还没有回来,所以她也没有办法参加。

过了80,毛主席对人生的感慨良多,毛家往上数十代,年龄超过80岁的就只有两个人,他就是其中的一个。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今后八九十岁都算不上高寿了。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但就算医疗水平再好,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规律,经过前几次的大病,毛主席也似乎在对孩子们做最后的打算。他颤颤巍巍地说道:“把你们召到一起不容易,估计可能也是最后一回了。”孩子们听了伤感不已,安慰老父亲,说爸爸身体好着呢。

即便以前他的身体有多么好,有多不相信自己会生病,但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他似乎也不得不对自己的身体低头了,现在自己的腿不能走,手拿不住筷子,饭都没办法自己吃,说话都说不清楚,这一切都在告诉他,几乎不会好起来了,快要去见马克思了。

他对孩子们说道:“你们都很忙,孩子都还小,平常我也不麻烦你们,趁现在我还能说话,把应该说的给你们说清楚,万一我不在了,你们都要好自为之啊。”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邵华和李敏听到这,眼睛不由自主地湿润了起来,却张不开口不知如何安慰老人家。现在孩子们都在跟前,唯独李讷不在,也让毛主席格外想念这个在外受苦的小女儿,感叹不知还能不能见到她。

所幸,在有生之年,毛主席如愿见到了李讷,对儿女的他的心愿已经了却,但唯独还有一个人最让毛泽东放不下。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这天昏迷过后,毛主席清醒过来,面对探望他的李敏和李讷说出了自己最挂念的一件事:“我快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们做了。家乡还有两个叔叔,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要经常回去看看他们。”

那么这两个人到底是谁呢?

女儿替他完成嘱托

其实,这两个叔叔,一个是毛泽连,另一个就是毛泽荣。

毛主席为何这么挂念这两个叔叔呢?

首先,来说说毛泽连。他比毛泽东小二十岁,虽然两人是堂兄弟的关系,但却非常亲近关系非同一般。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毛泽连家中人口多,毛泽东的母亲便将毛泽连的大姐毛泽建作为养女。所以,这是毛泽东对待毛泽连这样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连是第一批收到邀请到北京中南海来做客的。距离上次见面,两人已有22年未见,阔别重逢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毛泽东一见到他,立即站起来快步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堂弟的手不愿松开,毛泽连激动地叫着三哥,毛泽东也亲切地回应着“九弟”。之后,毛泽东便领着毛泽连走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台,观看了开国大典

在毛主席所有的情人中,毛泽连是去北京最多的,27年间,一共去了北京11次。

而在毛主席的心里,亲人中他与毛泽连才是最为亲近的。1950年5月,毛泽东收到毛泽连的信件说湘潭遇到了严重的干旱,农民们家里没有吃的。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毛主席立即让毛岸英回韶山代自己省亲。临走前他嘱咐儿子,回到韶山要先去看望九叔,在他家吃住,有事找九叔帮忙。

毛泽连作为毛泽东的亲人,也全力支持着他的工作和一切安排。毛泽连眼睛伤残,毛泽东还专门为其在医院治疗。

当他请三哥在北京给自己找一份工作时,毛主席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也让毛泽连知道了当国家主席的不容易,不仅没有强求,后来回到韶山也一心帮助三哥搞好乡间的建设,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当然,这些年来,毛泽东也非常关照毛泽连,他在医院因为女护士给他护理比较尴尬,于是便找来毛岸英天天跑医院,忙前忙后。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后来,当毛泽连准备回韶山时,毛泽东还拿出了陪伴自己多年的皮箱,将蚊帐、棉衣、棉裤和衬衣等衣服一起送给了堂弟。

从那之后,毛主席每年都会从自己的稿费中定期给毛泽连寄上200元作为生活补助,一直延续到1958年。

在毛主席的严格要求和教诲下,毛泽连作为毛泽东的堂弟,从未打着这个名号为自己谋取私利。他始终记得三哥的劝告,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种田喂猪,过着清苦的生活。因此,在毛主席身在病榻时,心里最牵挂的还是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堂弟。

第二个人毛泽荣,也和毛主席是堂兄弟关系,排行老五。1953年是他第一次上北京,毛主席叫他“胜五”,离开北京前还叮嘱毛泽荣:“要保护眼睛,工作要劳逸结合。”临走前还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并赠送了300元的生活费给他。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第二次来北京的时候,毛泽荣告诉主席自己的眼睛不太舒服,检查之后才之后是白内障,之后,毛主席又安排苏联专家给他做了白内障切除手术,直到眼睛好转才出院。

1972年,当毛泽荣得知主席病重时,想到自己也已经七十多岁,万一两个人有个三长两短很可能就见不着了。于是,在获得毛主席同意后,毛泽荣立即赶到了北京,而这也是兄弟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在毛主席与毛泽连和毛泽荣的相处中,我们总能感觉到他恰到好处,既能坚持大公无私的原则,又能给人带来充满亲情关怀的人情味。

后来,李敏和李讷也带着父亲的嘱托,回到了韶山看望两位叔叔。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当李敏在东茅塘看到毛泽连叔叔家中的情况后,终于知道1966年,父亲为何会对他大发脾气了,也终于懂得父亲为何会留下这样的遗嘱。

1996年夏秋之交,李敏来到了湖南长沙,却并未去到韶山。后来,当父亲问起她的行程的时候,才知道李敏去了长沙也没去韶山,批评她不该对故乡的乡亲如此淡漠。

毛主席病重昏迷,清醒后忙嘱咐女儿:我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请你做 - 天天要闻

当父亲去世后,看到毛泽连叔叔家徒四壁的景象,她泪流不止,临走前便将随身携带的一百元钱交给了婶婶,希望他们多多保重,有空多到北京去看看。

后来,李讷和王景清也多次回到韶山,看望毛泽连和毛泽荣,并给他们留下了少许的现金,延续着父亲对家乡亲人的那份深情与厚谊。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 天天要闻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10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是从苦难到辉煌的一部奋斗史。在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 天天要闻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提到焦裕禄,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那个拄着拐杖、在兰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麦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没错,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在和平年代里为百姓谋生计、与风沙较劲的“老黄牛”。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传奇—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 天天要闻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来源:解放军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要抓党性、严党纪习主席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学习陈云同志的丰富领导经验”。陈云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许多前瞻性、战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当年,陈云同志针对“不吃不喝,经济不活”“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广东这支队伍上榜 - 天天要闻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广东这支队伍上榜

日前,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了一批“四强”党支部。记者留意到,驻守在深港边界的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五队获评2025年度国移民管理机构“四强”党支部。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五队担负着福田口岸出境旅客边防检查任务,自2019年成立以来,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获评广东省青年文明号、深圳边检总站“先进基层...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 天天要闻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说起拉丁美洲的历史,相信很多人会想起一个词汇:香蕉共和国。这个词汇指的是在近代的时候,拉丁美洲因为被美国控制,很多国家处于产业单一的状态。比如危地马拉只生产香蕉,所以得出个名字:香蕉共和国。其实拉丁美洲在世界历史上颇为尴尬:很多人印象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