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一名红军战士牺牲,毛主席亲手为他添一抔土,此人是谁?

2022年10月15日13:36:51 历史 1949

红军途中牺牲的先烈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应该在10万人以上,超过半数的战士年龄不超过24岁。其中就包含一位小战士胡长保。在李敏回忆录《我的父亲毛泽东》和陈昌奉《跟随毛主席长征》中都分别提到了胡长保长征途中为掩护毛主席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胡长保是江西吉安人,1912年出生、家庭贫困。18岁加入工农红军后,处事反应机敏的他被挑选入负责毛主席安全的中央警卫班,后来担任班长。1934年10月踏上了红军长征之路。

长征途中一名红军战士牺牲,毛主席亲手为他添一抔土,此人是谁? - 天天要闻


一部《长征》剧,英雄洒热血

电视剧《长征》有这样一个镜头:红军在翻越夹金山时,遭到了敌机的疯狂轰炸,一发炮弹落到了毛主席附近,警卫班长胡长保奋不顾身扑向毛主席,用血肉之躯挡住飞来的弹片,壮烈牺牲。

剧情中对胡长保介绍较少,其他史料及同事的回忆相比较就丰富得多了:

1935年5月,红军最初计划强渡大渡河,后因速度较慢,改为飞夺泸定桥,然后由泸定化林坪往荥经县出发。

长征途中一名红军战士牺牲,毛主席亲手为他添一抔土,此人是谁? - 天天要闻


当毛泽东和战士们到荥经县三合乡茶合岗时,由于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国民党的飞机很轻易就发现了他们,随即扔下了几枚炸弹。

胡长保紧急呼叫陈昌奉掩护毛主席,可是由于情况紧急,已经来不及了,在这千钧一发时刻,胡长保不不及多想,一跃而起,直接扑到了主席身上,主席安然无恙,可是胡长保却身中数弹,伤势很重。

敌机飞走了,毛主席和同志围拢在胡长保身边,关切地询问伤情。胡长保顾不上自己身负重伤,用微弱的声音问:“主席怎么样了?”主席连忙回答说:“我很好,没有受伤。”并安慰胡长保安心养伤,和同志们一起前进。胡长保摇摇头地说:“我不行了,不能陪伴在主席身边了;如果有可能,胜利后请转告我父母,我是为革命牺牲的。他们在江西吉安。”说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长征途中一名红军战士牺牲,毛主席亲手为他添一抔土,此人是谁? - 天天要闻


按照主席指示,胡长保遗体在水子地掩埋。

部队重又出发了。毛主席已经走了很远,还返回到胡长保坟墓前,亲手给坟墓添了土,又把随身用于御寒的辣椒水倒在坟墓周围,以示祭奠。男儿有泪不轻弹,抗美援朝痛失爱子都没有流泪的主席,此时却为他身边唯一牺牲的警卫班长,难过得流下了眼泪,以后又在在数次场合中提及他。

胡长保这三个字是主席永远的记忆

1958年,毛泽东在济南军区视察时候,偶遇长征途中自己的警卫战士陈昌奉,不自由自主地提到了他们曾经的老战友胡长保,并希望陈昌奉能找到胡长保的父母或其他亲人。那时距胡长保牺牲已经过了23年。

长征途中一名红军战士牺牲,毛主席亲手为他添一抔土,此人是谁? - 天天要闻


1965年1月9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毛主席会见他时,两人聊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提到战争的残酷性时,毛主席说:很多次我都准备随时牺牲,但是我活了下来,炸弹落到我身边,炸死了我的警卫战士,可是我却活了下来。

埃德加斯诺不知道毛主席说的是谁,但是在毛主席心里,永远都记得:他叫胡长保。主席不怕敌人的炸弹,只是当炸弹落在胡长保这个年轻人身上的时候,他心里感觉到无比的痛。

长征途中一名红军战士牺牲,毛主席亲手为他添一抔土,此人是谁? - 天天要闻


多年之后,毛主席还和李敏谈起这次和胡长保生死离别,还满怀深情,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李敏后来将这件事写进了回忆录里。

晚年病重时,毛泽东谈到战争中的生死时说:别人都说我命大,我从不相信。他可能想说的是:长征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不管轮到谁去牺牲,都毫无怨言,我们侥幸活下来的同志,永远都不要忘记他们。

正因如此,解放那么多年,主席从来没想过为牺牲的毛家人建陵墓,也没有提到找两名烈士弟弟的遗体。但是他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找到胡长保的亲属。

长征途中一名红军战士牺牲,毛主席亲手为他添一抔土,此人是谁? - 天天要闻


遵照主席指示,当时已经做了江西省军区司令员的陈昌奉,数次查阅资料,走访群众,希望能找到一点有用的线索,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没有完成主席交给的使命,这成为陈昌奉临终时的一大憾事。

1990年,荥经县政府成立工作小组,开始了胡长保烈士遗体、坟墓的寻找工作,可惜寻找亲属一直没有进展。2005年,胡长保烈士纪念馆雅安市荥经县落成,可供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凭吊。胡长保牺牲的小学被命名为“胡长保小学”,烈士和他的事迹将永远代代相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 天天要闻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风裹挟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韩信蜷缩在芦苇丛里,腹中饥饿如烈火灼烧,他摸了摸腰间早已锈迹斑斑的青铜剑 —— 这是他唯一的体面,也是他最后的倔强。曾经的世家子弟,如今却要靠着钓鱼换钱果腹,若运气不好钓不到鱼,便只能在河边挨饿。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闻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苏北平原,7000名新四军战士正面临16万国民党军的合围。指挥部里,34岁的粟裕伏在地图上,铅笔划过黄桥镇外的每一道沟壑——这个连军用地图都未标注的小镇,即将成为改写中国抗战史的关键坐标。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 天天要闻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1945年秋,重庆谈判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烟蒂。毛泽东与蒋介石相对而坐,背后是八年抗战尚未散尽的硝烟,眼前是四万万同胞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当《双十协定》墨迹未干时,蒋介石却在日记中写道:“共党之要求,无异于要我自缚双手。”一年后,中原大地重燃战
名人谱:广东揭阳市历史上的十个名人 - 天天要闻

名人谱:广东揭阳市历史上的十个名人

在岭南大地的东南一隅,广东揭阳市宛如一颗镶嵌在潮汕平原上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不仅有着秀丽的山川风光,更孕育出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揭阳的传奇篇章。让我们一同走进揭
对标实战夯基础 从严从难练硬功 - 天天要闻

对标实战夯基础 从严从难练硬功

练兵如逆水行舟,懈怠则退;战备似悬梁之剑,松懈即危。近日,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南平支队福安大队以实战打赢为导向,以坚韧战斗精神为根基,以精细保障为后盾,层层推进、步步发力,让大练兵活动在队伍中持续翻涌、愈燃愈烈。此次大练兵活动紧密围绕实战需求,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在体能训练方面,该大队严格遵循 “基础...
可怕的历史 揭秘14世纪最残酷的酷刑:犹大的摇篮 - 天天要闻

可怕的历史 揭秘14世纪最残酷的酷刑:犹大的摇篮

说到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14世纪的西班牙,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宗教裁判所那阴森森的画面。那是个信仰压倒一切的时代,教会为了维护所谓的“正统”,不惜用各种极端手段对付那些被贴上“异端”标签的人。其中,有一种刑具叫“犹大的摇篮”,光听名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