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草根起义领袖朱元璋的努力之下建立起来,跟历代帝王建立伟大的王朝一样,非常关注江山社稷,采取各种惠民政策,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稳定人口增长。
在取得了经济社会初步发展成效时,朱元璋曾经问过自己的第一谋臣刘伯温,大明朝有多少年的国运,他略加思索的回复了朱元璋:“千秋万代”,虽然是有点夸张的回复,但是明朝统治的时间是少有的高寿的朝代。
明朝初期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采取了形形色色的削弱武将权利的手腕,这个时候的军事实力自然是非常的强大的。
创业第一代的明军刚从常年的实战中走出来,不打仗的日子自己都觉得不习惯。到嘉靖时期军事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十几个倭寇就杀死六千明军的情况,这个说法可信吗?
在明朝建立之初到万国来朝,明军到嘉靖时期真的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吗?
五十三名倭寇杀死六千多明军不是真的
因为在嘉靖时期涌现出了很多非常厉害的抗倭名将,凭借着他们的实力更不可能让数十个敌人轻而易举的越过层层设防,突入境内大肆杀戮,相传都快打到了都城的境地,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明朝到嘉靖时期倭寇已经开始盛行,活动非常的猖獗,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明朝开始实行了闭关政策。
明太祖下令片甲不能下海的政策之后,百姓开始没有了生计,本来出海打鱼为生,突然失去了吃饭的营生。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附近的小国渔民,经常被宋朝的执法舰船逼退。这样一直发展到嘉靖年间的时候,海贼入侵逐渐形成了规模。
尤其是日本的海盗成规模的袭击东南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无法生活的人有的也做了内贼,加入到了倭寇的队伍中去。
倭寇虽然猖獗,但是嘉靖年间出了很多的抗倭名将,这些日本海盗并没有形成什么气候。在明朝的正史中,到嘉靖年间并没有倭寇大胜明军的记录。
这个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比较出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邓子龙等等名将,每一个都能让倭寇闻风丧胆,怎么会发生十几个倭寇有说杀了几天人,马上打到京城的情况呢?
这其中的种种原因都存在一种抹黑的嫌疑在里边,因为记载倭寇这一壮举的史书不是明朝的史学家,而是清朝的史书。
给前朝编撰历史,肯定会有杜撰的成分在里边,本来就痛恨前朝的清廷,无论如何也不敢在自己的史书中褒扬前朝的丰功伟绩,这是明显的反清复明的信号,摆明的满门朝斩的株连九族罪行。
因此清朝写明朝的那些事,尤其是写历史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打着问号去研究一番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清朝对明朝编撰的历史说法不可信,那么明朝时期本朝代的编撰应该会是真的吧。
明朝演义小说兴起
明朝时期的演义小说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很多的演义名著都出在明朝,《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金瓶梅》等等小说如雨后春笋一般的问世,明朝的演义小说发展到了鼎盛的时期。
这个时候很多不出世的作家,也经常地写一写野史来练练文笔,这样就造成了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被坊间认为是历史的情况。
尤其是十几个倭寇杀了明军数千人,一路杀到了京城之外,这一说法并没有在明朝的历史文献中出现。
但是一些修明朝历史的官员竟在写这段历史的时候放飞自我,用上了演义的手法描写了倭寇骚扰边境的历史。
这个时候的史官为什么敢这么写呢?他不怕被上边的官员知道,治罪吗?如果没有演义小说的盛行,按照常理来说一个小小的史官是不敢造次的。
但是当时整个社会文学的发展方向,就是夸张的演义,造成了这一时期一些小规模的倭寇入侵被扩大化。
当然,史官演义手法描写倭寇入侵,也是有着自己的私心的,历史本身是简单乏味的,要想吸引眼球和爆文叠出,光凭借着平白直叙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自然也不会引人关注。所以史官采用这种办法,也是想提高自己编撰历史的阅读量和知名度,因此在编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添油加醋了。
明军的真实战斗力
十几个倭寇杀明军六千人是不可能的,因为嘉靖年间,镇守江浙沪一带的是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继光。
通常是不可能放进十几个倭寇的,戚继光采用了很多因地制宜的抗击倭寇的战术和战法,还有很多的兵器,十几个倭寇瞒天过海是不可能的。
十几个倭寇一路打到京都外围,更是无稽之谈。料想当年的俞大猷和邓子龙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俞大猷更是能以一敌百位武林高手,横扫少林的人。
邓子龙南征北战,身手也不在俞大猷之下,倭寇区区十几个人要是引起朝廷的注意,只许派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就让十几个人命丧酒泉。
在正规的明史记录中,鲜有倭寇有过胜利的记录。当然,这与本朝的编年历史必须正规合法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是不敢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因为如果乱写一通,说不准就会身首异处,晚节不保。
总结
明史中的记载是史官的演义添加,清史更是诋毁前朝。真正的原因真相就是数百倭寇侵犯边陲,被明军歼灭。
一小股十几人的倭寇开始兴风作浪,他们 利用自己锋利的兵器,短兵相接,所到之处烧杀抢掠,靠着打家劫舍起家的倭寇,这是他们的长项。偷袭杀伤手无寸铁的百姓,当然不费吹灰之力。
这样他们一路抢掠朝着京城的方向而去,他们人数少,靠着游击战来无踪去无影。因此,朝廷想要把他们彻底剿灭也是费了很多的周折。
甚至不惜派出大军去抓捕这些倭寇的游兵散勇,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战斗力强大,主要是他们的游击战术和打家劫舍的功夫在岸上有了用武之地,他们杀伤的贫民有六千人,但不是明军,而是手无寸铁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