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2022年10月12日15:55:09 历史 1304

前言:

1976年1月8日早晨,随着仪器上心脏最后一次跳跃,周总理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离开了我们。

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全国,人们纷纷前往天安门广场,寄托哀思。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一、去世

1976年1月7日,周总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此时的周总理完全靠吊瓶才能维持生命,总从周总理住院后,他身边的下属已经很久都没见过他了。

医院里除了主治的医护人员,平时还有两名同志轮班照顾周总理,每天他们轮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总理皮包骨头的胳膊,确认是否还有体温。

总理身边的人十分想念总理,但害怕耽误总理休息,平时没什么事一般都不会前来打扰,这次他们实在是忍不住思念的情绪,就想着趁他休息时偷偷看一眼。

但是当天总理看睁眼看窗外一整天都没有合眼,见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只好打算明天再来看望。

1月8日清晨,负责看护的同志见周总理熟睡,就轻手轻脚地出门前往值班室,当时值班室里有许多大夫都守在那里。

正当他们讨论周总理的病情时,突然响起了警报声,他们立刻就反应过来这是紧急情况才会响起的铃声。

众人立刻朝病房跑去,看着监视器上心跳的次数从100逐渐下降到70、60……

医生立刻上前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抢救,但还是没能将周总理从鬼门关拉回来,随着显示器上的心跳逐渐变成一条直线,周总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在场的所有人围在病房里,全都泣不成声,还有人直接放声痛哭,中央领导得知这个消息后,全都匆匆赶来,在病床前握着周恩来的手无言的哭泣。

医护人员将周总理的遗体整理好,为他换上自己的衣服,当日中午12点送往北京医院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就在国内传开,很多人们都不敢相信这一消息,一时间全国人们都在为周总理的去世而感到悲哀。

当天举行过遗体告别仪式后,将周总理的遗体送上灵车,朝八宝山方向驶去,马路两边站满了人,他们目送灵车驶去,送周总理最后一程。

周总理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每天都让自己处在一个高压的环境下,再加上早年参加战争时留下的伤,这才让他晚年时身体每况愈下。

周总理就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说过一句消极的话,没有过一丝消极的情绪,他从始至终,都在为人民着想。

就是这样一位人民的好总理,却在74岁时确诊癌症。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二、确诊癌症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平时很少生病,再加上平时繁忙的工作,让他疏忽了体检这样的事情。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周恩来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直接被卷入了这场风暴当中,当时他只能想尽办法减少运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

突如其来的文革让他身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那段时间总是能看见周总理办公室灯火通明,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周总理的身体开始有些顶不住了。

由于长期的劳累和缺乏睡眠,1967年2月,周恩来确诊患有心脏病,几位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在周恩来办公室门口贴上一张纸,提醒总理注意休息。

周恩来看见后,知道人们担心自己的身体,于是就在上面回复到:

“诚恳接受,要看实践。”

但是接下来的几天,总理因为放心不下手头的事情,又连续工作84小时,最终因为过度劳累、缺乏睡眠等原因引发心绞痛与“频发室性早搏”。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从这次之后,周恩来每天晚上睡觉都需要,并且一天服药4次,这次发病之后,中央对他的病情十分重视。

但周恩来始终心系人民,只要有任何工作依旧自己亲力亲为,正是因为他继续身处在忙碌当中,1970年再次因过度劳累,心脏出现异常。

这次之后,周恩来办公室门外总是站着医生,他们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1972年,保健医生为周恩来检查每月一次的小便常规时,发现了4个红细胞,拿去化验后,74岁的总理确诊膀胱癌

刚确诊的那段时间,周恩来的病情恶化得十分厉害,没过多长时间就出现了血尿,但三个月之后,总理才去进行了第一次治疗。

这次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通过检查,发现肿瘤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并且血尿也有了很明显的好转。

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同年十月下旬,恶性肿瘤再次复发,再加上原本的心脏病,病情更加严重。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按理来说,周恩来的病情不应该再拖,应该立刻进行治疗,但周总理却一直拖到第二年3月才进行第二次治疗。

但是第二次治疗的效果并不好,手术后没多长时间就再次复发,周恩来的身体开始日渐消瘦,甚至走路或者平时最基本的活动,都会导致脉搏加快。

主治医生根据周恩来的情况,给他安排输血,这也是周总理第一次输血,但这次手术虽然情况并不乐观,但他日常生活还是能自理。

周恩来见病情稳定一些后,再次投入到工作当中,虽然每天还要到医院治疗,但手头的工作还是没有任何耽搁。

周恩来又坚持工作了一段时间,可算是将手头的一件大事解决,他也放心了许多,从这时起,他向毛泽东请示继续住院治疗。

那么,在治疗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三、住院治疗

1975年,周恩来日夜受到疾病的折磨,体重从原本的130斤直接降到了几十斤,主治医生看着日渐消瘦的周总理,他们内心十分着急。

9月20日,医生再次对周总理进行了手术,这次手术,他们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这样的情况基本已经无力回天。

邓小平得知后,立刻指示医疗组的同志们:

“减少痛苦,延长寿命。”

收到指示后的医生们,开始想尽办法尽力延长周总理的寿命,当时周恩来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十分清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在医院治疗的周恩来得知朱德要去北戴河修养,于是立刻对他发出邀请,希望能在他去北戴河之前见一面。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朱德收到消息后十分高兴,因为之前周恩来住院治疗的时候他就想来看望,但周恩来始终不同意,这次终于有机会了。

他收到消息后立刻启程前往医院,到医院后发现周恩来已经脱下了病号服,穿上了平时工作的那一身,两人见面后仅仅交谈了20分钟。

两人的双手紧紧的握着,依依不舍的和对方告别,朱德在警卫的搀扶下上了车,但他没想到的这次竟然是和周恩来最后一次见面。

这次见面之后还不到两个月,周恩来就再次被推进了手术室,但这次手术后,总理就再也没能够起来。

每次病痛来临时,周恩来总会强忍着不出声,脸上不断的冒冷汗,手紧紧的握着医护人员的手,但是始终都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护士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拍拍他的手说到:

“总理,如果疼了就喊出来吧,没关系的。”

但周总理只是摇摇头,自己继续咬牙坚持,其实他每次吃饭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一次周总理身边的警卫和邓大姐商量,给总理定制了一份红烧鱼翅,由护士捧着碗一勺一勺喂。

周恩来总共吃了8口饭,足足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一个月后,周恩来由于病危再次被推进了手术室,进手术室之前,他抬手示意推车停下来,用极小的声音询问:“小平同志来了吗?”

邓小平赶快上前握住他的手,俯下身凑到身边想要听清他在说什么。

周恩来握着邓小平的手,用尽全身力气说到:

“小平同志,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多了。”

这句话比他平时的声音要大很多,几乎算是喊出来的,有人说这是周总理生命最后的一个吼声。

手术后,周总理的精神稍微好了一些,邓大姐每天都到医院照顾总理,总理住院后,她才有时间和总理相处,之前因为工作原因,两人总是聚少离多。

1975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弥留之际,看着身边的同事说到:

“你们来了,我累了,向家里同志问好。”

后来周恩来的病越来越严重,甚至完全不能下咽,只能靠输液维持生活,但是总理还是心系中央的工作,而中央的领导担心他的身体。

之后的手术,邓小平和李先念总是会在手术室门外等待,周总理大大小小的手术一共做了13次,能坚持一天就坚持一天

他们谁也没有提前为后事做准备,总是还抱有一丝希望,但是这一天还是到来了,人们只能接受这一现实。

将周总理的遗体送到北京医院后,就开始准备葬礼。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四、葬礼

周总理遗体被送到北京医院当天,邓大姐就让人把衣服送过去,并且明确说明不做新衣服,就用他平时最喜欢穿的。

邓大姐了解周恩来的作风,平时想为他添一件新衣服都十分难,去世后更是要尊重他的意愿,不浪费人民一分钱。

当时有人看见为总理准备的只有旧衣服时,表示十分不理解,还要亲自掏钱为总理订做新衣服,但最终都被拦了下来。

一切准备就绪后,1月11日下午4点开始举行告别仪式,全体人民都到天安门广场,送总理最后一程。

告别仪式结束后,邓大姐将周恩来身边的两个警卫叫到办公室,交代了他们最后一件事,就是将周总理的骨灰撒出去。

她本想亲自干这件事,但奈何自己年岁已高,只好交代他人代办。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警卫接到任务后,跟随着邓大姐来到骨灰面前,轻轻将盒子捧起来,转身交到了他们手里,声音颤抖地说到:

“恩来同志,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

追悼会结束后,门外依旧站满了人,他们是在等运送骨灰的车,他们想目送周总理最后一程。

没过一会警卫就捧着骨灰出来,他们坐上了总理生前经常坐的那辆灰色吉普车,由邓大姐和总理身边的几个人陪着,另一辆车紧紧跟在后面,向东驶去。

很快车到达了北京东郊的通县机场,邓大姐目送他们上了飞机,飞机缓慢地开始升空,他们看着窗外北京的夜景,想起了总理生前时,眼泪再次流了出来。

驾驶员看着高度差不多,就给告诉他们可以准备洒了,他们轻轻地打开骨灰盒,捧起一把骨灰洒向了夜空。

周总理这一生都在为中央和人民着想,去世后也是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回到了他深爱着的这片土地。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周总理的第二包骨灰洒到了密云水库,因为这里不但有水,骨灰还能飘到长城内外,飞机继续向前飞着,很快就飞到了天津,他们将第三包骨灰洒向了黄河入海口。

三包骨灰全部撒完,飞机没有任何停留直接就飞回了北京,之后也没有再举行任何仪式,只是给邓大姐汇报完情况后,这件事就算是彻底完成。

这么多年来,邓大姐为了不耽误周恩来工作,自己一人将家里的事情全部包揽,周总理住院期间,她才真正有时间好好陪总理说过话。

1992年,邓大姐去世,生前也嘱咐将自己的骨灰撒出去,这也还是由之前两个警卫代理,他们再次捧起骨灰盒,登上了飞机。

周恩来一生都心系中央和人民,甚至到了生命垂危之时,还交代他人要照顾好邓大姐,他始终都是将别人放在第一位,将自己放在最后。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五、结语

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将自己的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身上体现了舍己为人的精神,他始终认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而自己始终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不仅如此,他还教导亲戚们不要打着自己的名义谋取私利,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和自己的关系,

周恩来去世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就连骨灰都没有留下,但他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事迹会被人们代代相传。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生平第一次说出“累”这个字 - 天天要闻

虽然周总理已经离开了我们,但要永远铭记周总理的事迹,学习周总理的精神,将这样的精神发扬光大,牢记于心。

周恩来同志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个不朽的丰碑,人民的好总理,始终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始终将心放在了人民身上。

谨以此文对周总理表示怀念,周总理永远都活在人们心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美髯公是谁的绰号 - 天天要闻

美髯公是谁的绰号

在小说中拥有美髯公绰号的人有两位——《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水浒传》中朱仝!关羽的美髯公称号,是汉献帝刘协赋予他的!刘备占据徐州一带,让曹操一直感到芒刺在背。便率兵征讨。刘备不敌逃走,前往冀州去投奔袁绍。关羽为了保全刘备的家眷。只能投降曹操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区委常委 - 天天要闻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区委常委

据“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15日上午,上海市青浦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举行,邀请相关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晓明主持会议并讲话。青浦区政协主席曹卫东、区委副书记刘琪,青浦区委常委张得志、苗光辉、顾骏、叶靖、李峰出席会议。这一消息显示,青浦区副区长李峰已任青浦区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