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国运的分水岭?从此攻守异形

2022年10月12日07:24:08 历史 1944

1864年,大清国湘军名将曾国荃攻占太平天国的心脏天京(南京),持续14年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大清国迎来了他的“中兴”时光。此后大清国加快了洋务运动的步伐,陆续打造了北洋水师汉阳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程。特别是在1878年收复新疆(背后是沙俄支持阿古柏的代理人战争)、1885年中法战争获得陆战胜利(镇南关大捷、台湾大捷),使得大清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俨然亚洲第一强国,洋务运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清国“复兴”的道路似乎越来越顺畅。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国运的分水岭?从此攻守异形 - 天天要闻

几乎就在大清国“强势复兴”的同时,大清国的东方邻居、西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也开启了现代化征程。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重新掌握国家政权,同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列强,走富国强兵道路。日本的改革相较大清国更加彻底,他们不但是在军事技术层面改革,对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外交战略都进行了全面的革新,所以收效更加明显,日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岛国迅速崛起。

崛起后的日本将扩张目标盯上了亚欧大陆,他们制订了三步走战略,那便是征服朝鲜半岛—满洲(中国东北)—关内(山海关以内)的大陆扩张政策。而这三步走战略最核心、最首要的便是征服朝鲜半岛,日本必须占领朝鲜半岛这个亚欧大陆东部最重要的桥头堡。而彼时朝鲜半岛上正处于李氏朝鲜时代,李氏朝鲜是大清国最忠诚的藩属国,大清在李氏朝鲜境内有着一定数量的驻军。于是乎,日本开始酝酿一个大的阴谋。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国运的分水岭?从此攻守异形 - 天天要闻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军突袭李氏朝鲜都城汉城的王宫,击溃朝鲜守军和中国驻军,占领汉城。并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7月25日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号”、“广乙号”,并击沉清军运兵船“高升号”,1500名清军陆军阵亡,甲午中日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丰岛海战后,中日两国互相对对方宣战,但因为日军蓄谋已久,而大清国方面则是疲于应对,加之彼时的大清国正在准备给帝国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过生日,导致大量的国防经费尤其是海军军费被挪用,以致北洋水师连正常的更新换代和炮弹都不足,间接导致了后来黄海海战的失利,而黄海海战失利后,日军全面掌握了黄海海面的制海权,于是更加大规模的向朝鲜半岛投入陆军兵力,朝鲜半岛中日两军的实力天平也朝着日本方面倾斜。此后的平壤战役,因为后勤问题清军不得不主动撤退,在撤退途中被日军追击,使得清军大败,名将左宝贵战死,日军一路尾随追击至鸭绿江畔。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国运的分水岭?从此攻守异形 - 天天要闻

所幸在鸭绿江防线由淮军名将聂士成防守,才遏止了日军的攻势。但因为制海权的丧失,日军得以在聂士成的侧后辽东半岛开辟第二战场。11月22日,日军攻占北洋水师的母港旅顺,迫使北洋水师残部退往山东威海的刘公岛。此后日军海陆并进,陆军从旅顺向东进攻直逼山海关,海军则向南追击北洋水师残部。1895年2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此后,完全失去制海权的清军陆军在山海关面对日军海陆攻势苦苦支撑,清朝当局失去了战斗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国运的分水岭?从此攻守异形 - 天天要闻

1895年4月17日,大清国议和全权代表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清国赔偿日本军费2.3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并承认李氏朝鲜“独立”(实际上就是承认朝鲜被日本占领的事实)地位。甲午一战把大清国最后的遮羞布撕得粉碎,30年洋务运动功亏一篑。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直线下降,日本则一跃进入列强阵营。西方列强开始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第一次尝试崛起的道路被日本拦腰斩断。16年后,来自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统治中国267年的大清国灭亡,历史进入民国时代。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与今天我们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时,名是名,字是字。《颜氏家训》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就是说“名”是用来区别彼此的,“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在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之后便有父亲给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陈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陈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谷嘉先生,于2025年5月14日上午8时逝世,享年91岁。陈谷嘉陈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1959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并执教于湖南大学。1959年11月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师从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嗣后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 天天要闻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曹操死后,他大儿子曹丕当了皇帝。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顺眼,为啥呢?因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欢他,差点让他接班。现在曹丕当了皇帝,越想越气:这小子留着迟早是个祸害!这天上朝,有个大臣打小报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写诗发牢骚,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 天天要闻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14日公开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8604部队和8609部队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东京,日本细菌战研究专家、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召开说明会。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5月14日,在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工作人员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的留守名簿。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民国人物张宗昌 - 天天要闻

民国人物张宗昌

给了我们所知道的很多负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残暴冷血,镇压劳工,,扼杀新闻自由、横征暴敛等等。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 天天要闻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原创性贡献。其中“第二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伟力,更为我们党以彻底自我...
明朝奇闻:道士与皇帝的“长生不老”大冒险! - 天天要闻

明朝奇闻:道士与皇帝的“长生不老”大冒险!

在明朝嘉靖年间,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与道士”的奇妙戏码,简直可以用“道士驾到,皇帝傻眼”来形容!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宫廷中掀起一阵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