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贞旗的首任扎萨克善巴,为蒙古帝国开国元勋哲勒麦十三世孙。1635年(天聪九年),善巴率部与明朝军队作战,那年正赶上盛夏酷暑,兵马由于不服水土,加之喝上被污染了的河水,上吐下泻,不得不在一处依山傍水的村落前安营扎寨。穷乡僻壤,无医无药,将士们躺了两天,毫无起色,善巴心急如焚,一筹莫展。
军中一略识医术的老兵参见善巴:“附近架其营子有一泉眼,泉水中有不少麦饭石,据说把麦饭石、羊骨头放入此泉水中熬汤喝解毒有特效,将军不妨一试。”
半日功夫,老兵指挥军士把麦饭石、羊骨头放入泉水锅里,再放上大把大把的红辣椒,香菜、芥末面、胡椒粉等佐料。将士们喝完这碗喝那碗,只喝得通身是汗,继续喝,就这样,没有任何药物,3万兵马竟奇迹般地康复了,个个体健如初。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侵华军中,有一小分队进行扫荡,在蒙古贞大地迷路了,反而被山中的游击队“扫荡”得零零散散。有一天,两个日本兵搀扶着一个腿部严重受伤的同伴,来到山中一条隐蔽的小溪旁,俩人在为同伴取出子弹后,在山中根本就无法找到疗伤药,只好用溪水为他清洗伤口后,草草包扎。
就这样,他们靠着溪水解渴,打着野兔、野鸡充饥,并坚持用溪水每天为受伤的同伴清洗伤口。一个星期后,奇迹出现了,受伤的日兵的伤口竟然慢慢愈合了,行动也自如了,小分队也在这时找他们并撤退……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而当年的三个日本兵经过岁月的洗礼,已是两鬓鬓苍苍,他们回到日本后,一直对同伴的伤口能在当时条件下自愈,而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感叹大自然神奇的同时,总有一个心愿:就是有一天再回到他们三人逃难的小溪旁去寻找答案。
当他们听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消息,相约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再次来到了当年的大山,在蒙古贞,村民们为他们解开藏在心中几十年的谜:原来在他们躲藏了十几天的小溪,就是王府井水流出来形成的,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麦饭石,一种神奇的药石,他们给同伴清洗伤口的溪水中,也遍布麦饭石,流了百年的山溪水成了药水,无意中挽救了日本兵的生命。
华裔日本金氏老人,多年来一直在研究麦饭石,他在医祖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记载中查阅到:“麦饭石甘,温、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整个日本对麦饭石的研究有着广泛性,而中国在相当一段历史几乎失传。
传说岳山人吕子华按照《本草纲目》用麦饭石研制成膏,给人治疗痈疽,每天登门求医者不计其数。有些恶棍患有痈疽,也前来索讨,吕子华侠骨义气,对这些恶棍拒不献药,那些恶棍便以研石行骗的罪名将吕子华押上了断头台。官府贴出告示谁再用麦饭石制成膏治疾者,将与吕子华同罪送上断头台,从此,郎中医生们为免杀身之祸,再也不敢用麦饭石治病了。
很长一段时间,医生或只知其名,但无其药,或只知其药,不识其石。麦饭石几乎就与人间断了奇缘……千古之谜,得以解开,麦饭石也开始名扬海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健康长寿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形式多样、品种纷繁的各种饮水中,天然麦饭石水以其神奇的营养、保健、长寿之功效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而阜新,则是国内麦饭石资源最早开发的城市。在亿鑫红洋中华麦饭石天然水开采的“长寿村”,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村,这里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无论男女老少人人健康且老人长寿,从来没有患过结核病、肝炎、脚气,各种毒疮和传染病,更没有人得过患过癌症。这里的家禽家畜也从没有闹过瘟疫。这个村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平均寿命远超其他村子。据统计,那里的人均寿命可达89岁,除非正常死亡外,寿命普遍高。七八十岁的老人看家望门,耳不聋,眼不花,思路清晰,记忆力好,说话口齿清楚,是很正常的事。
笔者到阜蒙县王府镇架其营子村,采访了已年过八十但皮肤红润、神采奕奕、精神矍铄的李大爷。他说,他现在还能做很多活计呢。家里最年长的活到94岁,寿命最短的也活到了85岁,同村住的哥哥88岁,耳不聋,眼不花,思路清晰,记忆力很好,说话口齿清楚,干家务活也手脚利索。他的两个弟弟就更不用说了,虽然都已年过花甲,还都四肢健壮,双目有神。满头黑发,动作敏捷,都是家中主要劳动力。
据李大爷回忆,架其村子里几十年以来没人得过气管炎、结核病、肝炎等病,不论年老的或年少的,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气色都相当好,皮肤细嫩,光泽滑润,这在现在生活条件不错的其他村庄也是少见的。
他们长寿的秘密在哪儿呢?“我们这里的水特别甜,好喝。”李大爷说,“无论是这里的井水,还是泉水,都清澈甘洌,无异味。“长寿村”还有很多,阜蒙县八家子镇果树村和阜蒙县化石戈乡万德号村,长寿的秘密就是,这些村周围的水上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麦饭石矿,人们的水井就打在麦饭石矿上。
人们饮用麦饭石水,用麦饭石水洗澡、做饭、灌溉庄稼。麦饭石是使这里人们健康长寿的根本原因。
作者:郭玉胜。现在阜新市传媒中心(集团)工作(原阜新日报社)。因患世界罕见病格林巴利综合症+糖尿病不能自理,现在家休养康复。
曾先后在《家庭科学报》、《辽宁农民报》工作。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会员、阜新市地域文化研究会会员、阜新市作协会员、国家级持证导游员,曾出版《爱洒民心》、《情暖热土》、《大清沟史话》、《我的爷爷奶奶》、《金家洼子史话》等书籍。
近年来,陆续在国内报刊及网络媒体发表新闻、文学作品300多万字,获得各种荣誉5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