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潘让你知道:其实天资普通的人,只要肯自律,一样能成功

2022年10月09日08:09:03 历史 1454

总有人说,我生来不聪明,家境也不好,要如何去改变这命运?事实命运能不能改变,全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你真正甘于平凡还是不甘于此?

世有天才,难的是天才并不常有,多数人生而平凡,但如果没有先天的聪颖,那就靠后天的努力去补拙,下面来看看这位资质平平却成为了一代领军人物的曾国藩的事迹吧。

曾国潘让你知道:其实天资普通的人,只要肯自律,一样能成功 - 天天要闻

01

曾国藩出生在湖南长沙的白杨坪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据说在他出生的前一个晚上,他的祖父夜里做了怪梦,梦见他们家的房梁上,盘着一条巨蟒,这条巨蟒眼冒紫光,吐着信子爬向了里屋,老爷子被吓得惊醒,没想到,隔日,他的儿媳就生下了一大胖小子。

没错,这大胖小子就是曾国藩,不过据说曾国藩出生后,有一怪病,一到冬天,后背就会跟蛇一样蜕皮,也不知真假。

虽说曾国藩的出生具有一些传奇色彩,但从他慢慢成长的过程来看,却并没有什么传奇,相反还有些笨拙。

在读书方面,曾国藩的天赋并不高,他5岁时,就开始识字、读书,但他学的进度很慢,别人一天能学会的知识,他往往需要几天甚至更多,且未必能学会。

有个轶事典故:说的是曾国藩在少年时期读书时,有个晚上,他跟往常一样在书房读书,这一晚他需要背熟一篇文章,但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依然还是没有背下来,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进书房之前,书房里进了个小偷,这小偷也就在房梁上听着他读了一遍有又一遍这篇文章。

之后,这小偷见曾国藩背了一宿都没把这文章背熟,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就从房梁上跳了下来,在曾国藩面前把他听到的这篇文章背了下来,背完后还带着鄙夷的眼神看了曾国藩一眼,接着就扬长而去。

这样看来,曾国藩的资质平庸到甚至都比不上小偷,但他愣是连靠着他后天的努力,靠着他自己的方法,在无数天赋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成为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

曾国藩的读书成功的方法其实也就是:毅力、耐力、死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也就是这样,他凭着这股韧劲,把书里的知识都啃明白了吃下,日积月累,他的才学也在这苦功夫下与日俱增,他也终于在他22岁时考中了秀才,接着中举人、登进士,成为了想要成为的人,也被大家夸赞和学习的人。

曾国藩的成功,让人想到一句:其实想要成功,就要有韧劲和耐力,设定了目标,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算万一不成功,也会有所收获和对自身的回报。

曾国潘让你知道:其实天资普通的人,只要肯自律,一样能成功 - 天天要闻

02

1838年,曾国藩进入翰林院,他的仕途之路由此开始。

面对繁华的北京城,曾国藩陷入这繁华中无法自拔,他整日沉迷看戏,喝酒、下棋聊天,就是除了读书,什么都干。

有次翰林院给了他40天的假期,曾国藩在放假之前给他自己列了一张“假期安排表”:读书、锻炼、学艺,结果在这40天里,他又是出了看戏、喝酒,什么事都没做。

曾国藩看着这被自己荒废过去的时间,突然惊醒,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样浪费光阴是可耻的,于是就给他自己立下了终身修行目标:要成为圣贤。

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他分为两项:一项是读书,一项是写日记。

在读书上,曾国藩在制定他的终身修行目标之后,也是确实坚持做到了,他每天只要在空闲的时间,就会坚持读书,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

如果说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让知识充实头脑,那么写日记应该就是曾国藩认识自我,改掉缺点的作用了。

他写日记这事,一直坚持到他离世之前,在1872年,他去世的前四天,他还在他的日记中反省:“我的精神散漫已久,早就应该完结的事情,却一直没有做完,应该收拾的作品,也长时间不去检查,像枯叶满山,完全没有归宿,通籍三十余年,官至级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没有一个可以允许的,老大徒伤悲,不胜惶恐惭愧惭愧!

也正因为这两者的坚持,才让曾国藩在成为一代名臣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在短短的十年间,连续获得七次升迁,从小小的翰林成了二品的礼部侍郎。

不过,当时的清朝早已没有了前期的吏治清明,早就人浮于事,不良风气盛行,曾国藩对此早就心存不满,他等待着时机。

曾国潘让你知道:其实天资普通的人,只要肯自律,一样能成功 - 天天要闻

03

1850年,咸丰帝登基后,让群臣广开言路,曾国藩的时机到了,他写了一篇《应诏求言书》交上去。

咸丰帝看完之后,表示认同,在朝堂上表扬了他一番,但是之后就没下文了,曾国藩见此,心中就不乐意了,又上了一道奏折,并且直接在奏折里指出咸丰帝的缺点,痛斥皇帝的说话不算话,只做表面功夫。

结果不难意料,先咸丰帝大怒,马上就要治曾国藩的罪,好在曾国藩在朝中有些人缘,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才让咸丰帝消了气。

曾国藩虽在此次直言上书中保住了命,但在咸丰帝那里却是容不下他了,他被赶出了朝廷,曾国藩虽然心里苦,但他不后悔。

04

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离世,他赶回湖南老家守孝,恰逢这年,太平军离开广西进入湖南,沿途各地纷纷陷落。眼看半个江南就要落入太平军手中,朝廷鼓励大家招兵买马,抵抗太平军。

心系天下的曾国藩,于是就和湖南巡抚张亮基一同招募士兵,以农民为士兵,选择亲戚、同乡、师生为军官,组建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军队,也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湘军”。

只是没想到的是,这支军队一开始并没有想象中的厉害,首战就被太平军打败,曾国藩被击败后,感觉无脸见人,就跳水自我了断,但被幕僚章寿麟救了上来。

之后的战绩,曾国藩的湘军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他也不止一次要跳水自我了断,他跟人交战,几乎每次都像丧家之犬,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败绩,让曾国藩在这些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打出了经验,最后终于打败了太平军,取得了胜利。

他的湘军也是这样在失败中跟着他一步一步成长和强大起来的。

曾国潘让你知道:其实天资普通的人,只要肯自律,一样能成功 - 天天要闻

05

1856年,曾国藩的父亲离世,他没有跟咸丰帝打招呼就回家守孝去了。咸丰帝对此很不满,他跟曾国藩说道:“你这个人无组织无纪律。回战场去吧。”

没想到此次曾国藩也趁机提议,“你可以叫我回去,但我要当真正的总督,这样我才可以统一调度资源。”咸丰帝听了笑了笑:“那就别回来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因为曾国藩之前在奏章上骂过他,所以咸丰帝的心里一直对曾国藩没有好印象,也一直不喜欢他。再加上此时朝廷的正规军打了几场胜仗,咸丰帝便一度以为他们的朝廷军队也很强大,完全可以不用依靠曾国藩的湘军,就顺势解了曾国藩的兵权。

被解兵权的曾国藩郁闷了一阵子,之后,就他开始读《庄子》,经过两年的仔细研究和揣摩,他的心平复了下来,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人觉得自己最牛,别人都是傻子,其实这个想法一出,人就已经是最大的傻子了。”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再厉害的人也需要有人配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当曾国藩意识到他自己的“自傲、刚直”问题后,就开始有意识地改变了他的行事风格。

1858年,曾国藩返回军营,在这之前,他给当地的地方官写了一封信,信中内容,曾国藩以谦虚的姿态请求大家的帮忙,因此,在这谦虚的姿态下,他之后的工作顺利了很多。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学会了变通,他不再拒绝别人送来的礼品,1861年,湘军大将鲍超给曾国藩送了一些战利品,当中有不少值钱的东西,曾国藩打开看了一篇后,就在这些战利品中拿了一顶花帽子,还乐呵呵地说:“这个玩意儿有意思,我就要这个,其他的你拿回去。”

一个人如果一直都这样特立独行,那么所行走的路必定会是艰难的,也会遭到其他人的排斥,曾国藩能这样向现实低头,又坚守他内心的良知,是特别难得的,也正为如此,他才被大家捧到最高,之后也得到了善终。

曾国潘让你知道:其实天资普通的人,只要肯自律,一样能成功 - 天天要闻

06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没有任何的传奇,什么少年天才,英勇善战,百战百胜,这些通通都与他无缘,他一生靠的都是他的韧劲和拙劲,完全靠努力打拼出了他的成就和辉煌,他用他的一生的行动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先天的聪颖,就靠后天的努力去补拙,那么普通人也会在这自制自律之下,有所成就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泰山队深夜发道歉信,球迷却并不买账,球队走到如今这般田地,已经不单单是主教练崔康熙的问题了 - 天天要闻

泰山队深夜发道歉信,球迷却并不买账,球队走到如今这般田地,已经不单单是主教练崔康熙的问题了

在中超联赛第11轮比赛中,山东泰山客场挑战云南玉昆,本场比赛的赛前,泰山球迷其实对于球队取胜还是抱有非常大期待的,此前球队状态持续低迷,球队急需在这样一场比赛中拿到三分来提振士气,可惜最终泰山队却再次让球迷失望了,经过90分钟较量之后,泰山队以2-3的比分遭遇到了对方的逆转,球队也是遭遇到了4轮不胜,并且4...
查尔斯三世与卡米拉加冕肖像揭幕,英国国家美术馆迎历史性时刻 - 天天要闻

查尔斯三世与卡米拉加冕肖像揭幕,英国国家美术馆迎历史性时刻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与王后卡米拉的官方加冕肖像于5月6日正式亮相伦敦国家美术馆中央大厅,恰逢两人两年前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的纪念日。这两幅肖像由英国画家彼得·库菲尔德(查尔斯肖像)和保罗·本尼(卡米拉肖像)创作,将在此展出六周后,永久收藏于白金汉宫的王座厅,成为皇家艺术藏品的一部分。此次展览延续了英国王...
《似锦》:身处黑暗却想去照亮别人的福清公主和耿直的都城司甄珩 - 天天要闻

《似锦》:身处黑暗却想去照亮别人的福清公主和耿直的都城司甄珩

电视剧《似锦》中的甄珩先出场,出场印象就是清冷儒雅,但是升堂审案一板一眼,拿证据说话,侦破长兴侯世子一案,没有因为对方是长兴侯而畏惧,一直积极调查真相,让真相浮出水面。甄珩办案很强硬,前期对于女主姜似有爱慕之情,亲自送花,表达自己想法,被女主拒绝之后也没有生气。没想到是俩人不合适,自己还没有遇见命定...
深度 | 建交50年,中欧如何再出发? - 天天要闻

深度 | 建交50年,中欧如何再出发?

5月6日,中国与欧盟迎来建交50周年,中欧领导人互致贺电。这是中欧关系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也是这对全面战略伙伴重新思考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时刻。站在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地缘博弈异常激烈的关键十字路口,作为世界上两大文明、两大力量和两大市场,中欧关系正呈现何种发展态势?又面临怎样的战略契机?韧性从何而来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