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燕铭
1949年2月3日,齐燕铭他们在前门箭楼上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式。而此时,周恩来的电报又追到了城楼上。叶剑英看过电报,马上告知城楼上的齐燕铭:周恩来副主席急电,让他们迅速接收中南海和北京饭店、六国饭店等。
按照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齐燕铭他们于2月3日下午正式接收中南海。
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至北平。随之,中南海的清淤工作和修缮工作同步展开。当然,作为即将成为中共中央办公场地的中南海的南大门——新华门,更是以“新”的面孔,亮丽于北平城。
中南海俱乐部主任、布置科科长钟灵。钟灵女儿钟晓灵提供,首现
1949年正在修缮新华门时的照片。73年的历史记忆,经典而珍贵。请勿转载。
任务紧急,担任中南海俱乐部主任、布置科科长的钟灵同志,迅速组织修缮小组,将新华门里里外外进行“修缮”。期间留下的照片,现在已是非常地弥足珍贵,我们再此展现这一稀缺照片,以敬献共和国73周年生日,敬献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开幕时的新华门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在中央新影的记录片中,留下了一段特别珍稀镜头:当天开会代表乘车驶入新华门的情景,还有毛泽东主席身着盛装在新华门前的极为少见的镜头。这一珍贵场景可以在电视专题片《北京1949》中看到。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我们再此展现这一天的新华门的布置。事实上。在9月17日,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主席已在中南海勤政殿签到了。
1949年9月21日,新华门上的会标点明了大会的主题
1949年中南海二门的珍贵照片。首现
关于毛泽东主席签到时的情形,当时在政协筹备处工作的孙小礼有这样的回忆:
人民政协开会之前要组织好六百多名代表的报到。这项任务由丁洁如大姐总负责,动员了许多同志参加,具体分工时,让我分管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报到,我表示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代表报到的签名纸已经印好,是白色宣纸,上端印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中间印了一个大方框,内分五行。迟先达同志交代说:代表签名一律用毛笔,第一行写单位名称,由各单位的首席代表写;第二行是首席代表签名;自第三行起是各单位的其他代表签名,每行上下可写两个名字。
毛泽东主席是在1949年9月17日签到的
政协代表报到处分设在勤政殿、怀仁堂等几处地方。各党派代表的报到处设在勤政殿正门内的大厅里。中国共产党的正式代表16人,候补代表2人。陈云同志是第一个来报到的,我请他在第三行上端签了名。之后,刘少奇、周恩来等代表都先后来报到签名,首席代表毛泽东是最后一位报到的。
9月17日上午,迟先达同志通知我:“今晚7时毛泽东主席来勤政殿开会,同时就来报到。有摄影记者拍照,可能还要拍电影,你要做好准备。”于是我忙着挑选最好的毛笔、最好的砚台、最好的墨……
突然,我想起一个问题:毛主席在前两行写字,而后面三行已经写满了名字,这样拍摄出来是不是不太好看?我问先达同志怎么办?他想了一下,要我给他一张未用过的签到纸,他沿着第三行的竖道把纸折叠起来,盖上已签满名字的后三行,这样,乍一看,就像一张崭新的签到纸了。我很高兴,佩服先达同志真聪明,但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毛主席大笔一挥,把字写到盖在上面的白纸上,岂不糟糕啦!”他笑着对我说:“这就是你的事了,你必须对毛主席讲清楚,只能把字写在前两行之内。”晚上我提前到了签到处,等着毛主席来报到。
那天许多人已先来到勤政殿,毛主席一进门就被他们围住了,一一与毛主席握手问好,过了好一会儿,毛主席才来到报到处,郭沫若、李济深、马寅初、乌兰夫等人跟着簇拥到他的身旁,说要看毛主席写字。这时四周灯光齐亮,好几个摄像机镜头已对准毛主席。待他一坐下来,我就大声地说“毛主席,请你在第一行写党派名称:中国共产党,在第二行写名字,请不要写到第三行里去。”他诧异地问我:“什么,到底要我怎么写?”我又大声地重说了一遍,最后干脆补了一句:“就是只在这两行之内写,不要写到上面这张纸上。”他笑了笑,像是看穿了我们所做的手脚,说:“好吧,我照你说的写。”他在第一行写了“中国共产党”,在第二行内写了“毛泽东”。然后他放下笔起身离开,周围的人也同时散去。啊!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代表的签到任务。
后来,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有关的展览会上,我看到了毛主席在新政协签到的照片,解说词中都说毛主席作为中共代表第一个报到。其实应该把“第一个”三字去掉才符合史实,作为当事人的我,心里很明白,但是别人哪能知道这个过程的底细呢。
9月21日,朱德总司令的签到照片,更是记录了这一天的真实。我们从照片上,看到朱德总司令的军装上有雨点,这也说明,“人民政协”开幕这天,是下雨天,这就与记者的相关报道相符了:新中国是在大雨中诞生的!
朱德总司令签到时,军装上有雨点。这天晚上下起了大雨。
在这一天,我们还看到了宋庆龄先生签到时的风采。宋庆龄先生是政协代表中唯一不会用毛笔的,所以签到簿上留下的唯一的钢笔笔迹,是宋庆龄先生的。
宋庆龄签到时的情形。签到桌边的工作人员是荆惕华(左一)、孙小礼(中)
宋庆龄是签到簿上,唯一用钢笔签到的
在第二天,即在9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上,有一整版刊登人民政协会议的照片,其中有一张记录了宋庆龄到政协报到的场景。在这张照片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宋庆龄先生,还看到了站在签到桌边的两位女工作人员,即左位的孙小礼和右侧的荆惕华。但由于工作纪律要求,她们俩在当时,并没有“拥有”这张照片。直到三十年后,孙小礼在参观宋庆龄故居时,看到这张照片,不禁惊呼一声“哎呦”,“这不是我吗?”她的这句话,恰好被宋庆龄故居负责人杜述周听到了。杜述周急忙上前,询问事情的原委。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杜述周已进行了多年的“寻访”,查找“画中人”,但都没有查找到。不想,今天,“画中人”就出现在眼前。“这就好办了!这就好办了!”杜述周答应孙小礼,马上对照片进行翻印,送给她,好好珍藏。
会场大门
毛泽东主席进入会场的瞬间,极为难得而特别经典的照片。华北画报社摄影记者孟昭瑞赠送收藏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前,周恩来副主席在怀仁堂会场,首先代表人民政协筹备会提出大会主席团89人的名单和秘书长人选。这一名单和秘书长人选,得到大会一致通过。随后,所有主席团成员登上主席台就位。为什么说是“就位”而不是“就座”,这是因为,由梁思成领衔,仅用18天改建成的怀仁堂会场,没有空地设置主席台的座位,所以主席团成员只能站在主席台上,进行“亮相”。这一简朴的会场,成为了红色经典!这一经典照片,记忆了人民政协初创时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上的“就位”声景。这一“就位”成为了人民政协初创的永久的红色记忆。
因为中南海怀仁堂会场,在主席台上没有设置座位,所以主席团在主席台上是“就位”,不是“就座”
9月21日,在电闪雷鸣中,毛泽东主席登上主席台,开始了他那赢得41次掌声的开幕词: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通用性的勤劳的民族……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毛泽东主席在致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摄影记者抓拍的经典照片。弥足珍贵,极为罕见!
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毛泽东主席的开幕词,阐明了大会任务,宣告中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遂告实现。开幕词篇幅不长,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个主题出现了三次。有人说,在毛泽东主席不计其数的讲话之中,最令人震撼的一句话当属“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有确,这句话准确地捕捉到许多人想说但又没有恰当词语表达的那份感情,准确地表达了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后的那种无比的自豪与自信。毛泽东主席的通篇讲辞,没有激昂的语调,没有高呼的口号,极平和的语调,凸显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自信,中国人的自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如此精彩、如此成功,与大会的周密组织分不开。
中国共产党为了这次会议,费尽心思,慎密组织,高效进行,取得了辉煌成功。这次会议完全体现出人民的意志,是民主的结晶。这样的大会,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大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是头一次,第一回。
概说这头一次,是因为这是共产党第一次召集包括各党派、团体、区域以及特邀的代表,还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工商、妇女、自由职业、华侨、宗教等多个界别的各阶层代表总数达662人参加的,一起来共商国是的大会。
概说这第一回,是因为这次大会,是代行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大会。大会要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要决定新中国国都、国旗、国徽,要选举首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
这次会议一定要开得圆满,一定要开得成功,为此,共产党人为了这次大会做足了功课。在6月15日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就确定设立六个小组,在常委会领导下工作。第一小组,主要拟定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名单及代表人数,组长李维汉;第二小组,起草新政协会议组织条例,组长谭平山,副组长周新民;第三小组,起草共同纲领,组长周恩来,副组长许德珩;第四小组,拟订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方案,组长董必武,副组长黄炎培;第五小组,起草宣言,组长郭沫若,副组长陈绍先;第六小组,拟订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组长马叙伦、副组长叶剑英。
从这一庞大的阵容上,我们不难看出,准备召开的政协正式会议的规格之高。不仅如此,筹备会的秘书处也是阵容强大。
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李维汉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推选为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秘书长。在秘书长下还有6位副秘书长:沈体兰、赖亚力、孙起孟、阎宝航、齐燕铭、罗叔章、林一元。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是梁蔼然,负责对外联络,副主任是王仲方,主责对内会务工作。秘书处行政组负责人是左达,秘书处文书组负责人是孙超,新闻处办公室负责人是宦乡,摄影组负责人是徐肖冰,庶务处处长是周子健、副处长是罗子为,警卫处处长李广祥,会议室负责人是马健。
庞大的会务筹备工作紧张运行,而最先确定的是一份由各党派、区域、军队、人民团体和特邀代表参与组成的600多人名单。毛主席看后,高度评价:“这可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天书。”对于这份名单,周恩来说:“李维汉出的力最大!”代表名单初定,又经反复协商,征求各方意见,前后达三个月之久,最终确定662名代表大名单。这是根据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确定的一份“人才榜”“圣贤榜”,这一强大阵容,从组织上充分反映了我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复杂曲折的历程,也充分反映了中共及其领袖囊括四海、海纳百川的云水胸襟。
名单确定,对于代表如何来北京参会问题,中共也是考虑周全。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代表司马文森从香港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他在日记中写道:“中共不开无准备之会。筹备处发一个电报给某一代表时,早就安排好交通工具及旅途上的安全,人一起程,等你上岸的口岸早已接到通知,为你安排好一切。不管你带多少行李,只要交给他们,就行了。你进了招待所,行李已到房间。进到招待所后,到大会办公室报到、拍照,制作通行证。只有这个通行证,才能进出招待所。住到有浴室和卫生设备的房间后,工作人员送来《代表手册》及半个月的饭票来。”
代表手册
代表手册
司马文森说的《代表手册》,是每个参会代表人手一册。其详尽程度,让我们得知,今天的所有会议议程,包括所有的会议准备,都是那个时期会议的“样式”的翻版。
73年后的今天,我们仔细阅读这份《代表手册》。这一手册纵28.5厘米,横12.5厘米,共14页。封面白底红字,上方印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名称;中间印有“代表手册”4个大字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下面分两排印有“秘书处印”、“一九四九年九月”。这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历史上第一次有关会务须知的手册。这份完全打开的手册,有八个方面的内容:一、签到办法;二、使用汽车办法;三、诊疗办法;四、代表席上扩音装置的使用方法;五、会场注意事项;六、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各部门负责人一览表;七、各会议室及休息室一览表;八、会场图解。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3周年和喜迎中共二十大的大喜日子,我们将《代表手册》展现于此,籍以敬意!
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代表司马文森。
参加大会的司马文森,更是极大地盛赞共产党会议组织相当地好,让代表们感到像回到家一样。他在日记里写道:“如要洗热水澡,从下午6点时起至11时止,可以打开水龙头放热水。如果你要出门,只要写一张通知单到交通科,就会有人安排小汽车,如你需要香烟、需要洗衣、理发,需要药品,只要你在领物单写上所需,工作人员会及时办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份报纸每天准点送到。……
代表们的住处舒适,那代表们要在哪里开大会呢?刚刚解放后的北平城,有没有一个合适的礼堂,让代表们参政议政呢?
说起会议的组织,周恩来副主席在怀仁堂的座位安排上,经深思熟虑,最后确定,首席代表座在“第一位”。平等参与,民主协商是人民政协初创就烙刻的红色记忆。
中南海怀仁堂会场席次图
当然,我们在这里,首揭的、重镑推出的是——1949年9月21日,新中国诞生!
这是历史史实,在第二天,即194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得到完整呈现。这一天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在这一天的《人民日报》报眼位置有: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庆祝中国人民政冶协商会议成功!在这里,还首现了毛泽东的亲笔题词,这是弥足珍贵的,全网唯一的巨献。
毛泽东主席为大会亲笔题词
在这一天,《人民日报》刊有毛泽东主席的开幕词全文和压题照片;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的综合报道和记者李庄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新闻特写……
总之,这一天是精彩的,这一天是辉煌的,这一天构成了人民政协初创的红色记忆,这一天: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194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194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人民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