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忆侨胞情 建设新龙华|龙华籍华侨受前辈影响深远,投身新时代龙华建设

2022年09月27日13:16:49 历史 1238

“我现在上了年纪,精力大多放在了推介龙华以及培养青年华侨上,希望他们能继续我们的事业,爱国爱乡,为我们龙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香港观湖同乡会会长陈玉昌说。作为岭南地区重要侨乡,龙华侨胞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翻开厚重的《龙华侨史》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华侨华人满腔热血投资家乡经济发展,捐助公益事业,用心血和汗水浸润龙华这方热土。特别是龙华新区成立以来,龙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侨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在老一辈的带动下,更多华侨青年投身新时代龙华建设,在龙华投资兴业,并充分发挥联系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纽带作用,最大限度团结海外力量,为龙华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共忆侨胞情 建设新龙华|龙华籍华侨受前辈影响深远,投身新时代龙华建设 - 天天要闻

来自世界各地的宗亲和本地振能公后裔聚集在宗祠广场共叙乡情乡谊。

老一辈仍在贡献余热

在陈玉昌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张记载了他过往辉煌的照片和证书、牌匾。面对过去的成就,陈玉昌并未觉得有多了不起:“其实也没什么,只是自己日子过好了,多帮助一下别人而已。”

但是只要了解他的人,就知道这话有多么的“举重若轻”。1969年,18岁的陈玉昌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往香港,从厨师做起,一干就是近20年。1987年,陈玉昌回观澜投资办厂,既见证了龙华的每一点变化,也收获了不俗的成就。多年来,陈玉昌在内地投资累计高达1.6亿港元,并为龙华引进投资项目近百个,直接或间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龙华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己日子过好了,陈玉昌并未忘记回馈社会,据统计,多年来他为国家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资合计已达1600万元,通过他协调引来的捐助,更是数不胜数。

在众多记录着往昔的照片中,陈玉昌给记者指出其中两幅,那是2014年,他被授予第四批“深圳荣誉市民”称号时的留影,以及他受邀参加人民大会堂国庆国宴的照片。他骄傲地告诉记者:“从2004年到2015年,我每年都受邀参加国庆国宴,国家的三次阅兵我都有幸在天安门城楼阅兵观礼台就座。”

“我现在主要工作就是向香港或者海外华侨介绍龙华,让他们都能看到我们龙华的新变化,能够回到故土投资兴业。”陈玉昌告诉记者:“我经常给他们介绍的,就是观澜河,因为它是我们海外华侨的共同记忆。曾经的观澜河一度非常黑臭,但现在水清岸绿,成了龙华的绿飘带,更有观澜河湿地公园如一颗明珠镶嵌其中,它非常能代表龙华的发展。”

加拿大籍香港人吴雨泽,于1987年到清湖投资开厂。他创办的立基饰物(深圳)有限公司由几十人的小厂发展成为后期规模上千人的大型加工企业,促进了当地特别是清湖村村民就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吴雨泽常年助学及关爱老人,积极参与商会和清湖小学组织的扶贫济困活动,定期到当地老人中心慰问老人,捐赠数十万元给清湖村维修祠堂。2012年后已经处于退休状态的吴雨泽,仍在进行捐资助学等活动,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新一辈已经渐成担当

陈玉昌告诉记者,培养新一代青年华侨,让他们继续为国为家贡献力量是他现在的另一项重任,而他的二女儿陈秋娴就是他培养的“成果之一”。

陈秋娴1977年在香港出生,自幼在香港读书。2003年留学回国并回到龙华就业创业,2016年成立香港观澜青年会,主要凝聚观澜旅港的二代、三代同胞,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参与、多交流、多回乡。

作为松元厦社区始祖陈振能的后人,每年祖诞日,陈秋娴一家都会在父亲陈玉昌的带领下,回乡参加祭祖活动,在盛大的仪式中,陈秋娴加深了对祖先的了解和认同,老一辈人“身在异乡、心系故乡”的怀乡情节也在她身上得以延续。父亲陈玉昌当了10年观澜商会会长、香港观湖同乡会会长,始终热心家乡公益,为家乡招商引资做出了重大贡献,受父亲言传身教影响,陈秋娴勇挑重担,已经成为香港大观澜同乡总会新任领头人。

这些年,陈秋娴一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融入百姓生活,一边当起故乡的推介员,向香港青年介绍龙华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风貌。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香港青年及湾区青年提供新的机遇,而龙华位于深圳城市中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客家传统文化,近年来城市面貌更是飞速发展,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因此,她一直邀请香港青年多回内地看一看,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发现新商机。

坚守教师岗位直至1991年退休的牙买加华侨陈桂兰,始终以教育事业为己任。她的儿子陈晓斌,1968年生于松元厦,高中毕业后去了法属圭亚那。旅居法国20年后,2012年回国定居后也接过了祖辈投资家乡建设、教育的接力棒,发动海外侨胞踊跃为家乡建设发展做贡献。陈晓斌非常热衷家乡公益事业,只要有机会,就出钱出力,为家乡修路、资助老人院。对于自己的母校振能小学,每到“六一”学校开展活动,他都积极赞助,能做一点是一点,享受付出爱心的喜悦和成就感。

共忆侨胞情 建设新龙华|龙华籍华侨受前辈影响深远,投身新时代龙华建设 - 天天要闻

陈桂兰(右)与陈晓斌回忆往事。

如今,随着国内发展机会增多,人才引进政策的利好,大量海外留学生会选择回国发展。现为深圳市方兴利体育文化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亮武,就是2010年出国学习,2017年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的。

紧握时代脉搏凝聚各界力量

2011年12月30日,龙华新区作为功能新区成立,彼时龙华有华侨4000多人,海外华人华侨2万多人。2017年2月6日,龙华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成立,5月再次开展港澳侨代表人士摸底调查,梳理归侨109人、侨眷661人,登记在册华人华侨2679人、旅居海外华人华侨近3万人。

在全面进入新时代之后,龙华的变化日新月异,不少华侨也紧握时代脉搏,联合各界力量,为龙华发展做出新贡献。

“时尚产业是不断追赶最新最潮的行业,必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与思维角度才能推动深圳的时尚行业深入到国际顶级时尚圈中。”市政协常委、龙华区工商联(总商会)主席陈国雄认为:“港澳高校教育体制与思维都更贴近国际化标准,我们应鼓励和帮助深圳时尚企业、产业园为港澳高校提供实习基地与就业岗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港澳优秀青年人才进得来、留得下。”

共忆侨胞情 建设新龙华|龙华籍华侨受前辈影响深远,投身新时代龙华建设 - 天天要闻

陈国雄。

从香港返回内地创立梵思诺服装服饰品牌的陈国雄,有着30多年的从业经验,利用从业多年的经验优势,陈国雄近些年一直在为大浪时尚小镇发展和促进深圳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并提出不少中肯意见和建议。

“外面再好,也不如家乡温暖!”刘日和母亲的兄弟姐妹都在牙买加出生,舅舅陈恩道是加拿大多伦多当地知名的侨领。1990年在朋友的牵线搭桥下,刘日和远赴苏里南发展。在那里,刘日和一边拼命赚钱,一边关注家乡的发展,时不时向家里人打听观澜的变化。1995年,回到家乡的刘日和创办了深圳市天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外资企业在深圳投资办厂。

多年来,刘日和在成就自身事业的同时,更为家乡引进外资贡献了力量。如今,刘日和依然和海外侨胞保持着密切联系,不断向他们介绍家乡的变化,鼓励他们回乡探亲、访友、投资、置业。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一心防疫,进一步提升了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刘日和说:“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和中国声音传播的重要力量,我们将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金璐 通讯员 郭宝华/文 记者 陈建华 蔡维泽/图

编辑 汪文成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美国高举关税大棒,是在历史轮回中自掘坟墓! - 天天要闻

美国高举关税大棒,是在历史轮回中自掘坟墓!

当美国再次举起关税大棒时,回看历史:罗马帝国因高额关税流失东方商路,明朝海禁让东南沿海沦为海盗乐园,奥斯曼帝国的商路垄断反促欧洲大航海时代 —— 所有试图用贸易壁垒构筑霸权的文明,最终都被自己锻造的致命绞索勒住咽喉。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赴新乡市比干庙参访 - 天天要闻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赴新乡市比干庙参访

中国台湾网4月3日讯 4月1日,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一行20人赴新乡市卫辉比干庙开展交流活动并祭祖。比干庙讲解员带领台胞们参观了比干庙各个殿宇、河南省对台交流基地和雾峰林家图片特展,详细讲解比干的生平事迹、比干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比干精神在两岸的传承和影响。 4月1日,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
34年来逾八万人选择海葬 上海有哪些节地生态葬惠民政策? - 天天要闻

34年来逾八万人选择海葬 上海有哪些节地生态葬惠民政策?

东方网记者项颖知4月3日报道:清明小长假前夕,在市民政局主办下,一场跨越34载的致敬仪式今天下午在上海滨海古园举行,拉开了今年上海海葬文化周的序幕。记者了解到,自1991年首次海葬活动以来,上海已累计护送80247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服务家庭超31万户,成为全国海葬数量最多、服务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为纪念丈夫来...
AI技术重现音容:向秀丽烈士后人与奶奶“跨时空对话” - 天天要闻

AI技术重现音容:向秀丽烈士后人与奶奶“跨时空对话”

中新网广州4月3日电 (蔡敏婕 刘馨龄)清明时节,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银河广场,松柏苍翠,木棉花火炬熊熊燃烧,气氛庄严肃穆。 广州市民政局3日举行“英雄花开英雄城”缅怀先烈·致敬英雄——2025年清明祭英烈活动。社会各界来到烈士陵园,通过向烈士墓献花、参观烈士纪念馆等形式,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广州举行202...
吉林省举行纪念杨靖宇烈士公祭仪式 - 天天要闻

吉林省举行纪念杨靖宇烈士公祭仪式

中新网通化4月3日电 (李彦国 高龙安)吉林省纪念杨靖宇烈士公祭仪式3日在通化市举行,700多名各界代表向杨靖宇烈士、东北抗联英烈以及所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致敬。 清明节前夕,杨靖宇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各界代表手持鲜花、列成方阵。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戎装铜像屹立在陵园正中...
山西这座城市2600年没有改过名,只为纪念一位千古先贤和一个正在被遗忘的节日 - 天天要闻

山西这座城市2600年没有改过名,只为纪念一位千古先贤和一个正在被遗忘的节日

节气童谣《清明》作词:李姝 作曲:邹頔童声合唱:深空少年合唱团三月三,天气新,上巳祓禊祈平安。摇春光,荡秋千,荡走百病笑开颜。寒食节,蒸寒燕。飞向云端彩虹现。插春柳,思亲人,全家团圆是美满。中国人一向有慎终追远的传统,一年中除了清明节,还会在中元节、寒衣节、冬至、除夕等节日里虔诚地祭奠祖先。每一个祭祖...
清明节传统禁忌知多少? - 天天要闻

清明节传统禁忌知多少?

清明节溯源传统,铭记禁忌。清明节溯源传统,铭记谨记。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背后藏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文化。租传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饥寒交迫,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汤给他喝。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却忘了介子推的功劳。等想起时,介
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少先队员清明节祭扫 传承红色基因 - 天天要闻

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少先队员清明节祭扫 传承红色基因

山西青年报记者孟存田 通讯员张琪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在清明节来临之际,4月3日上午,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部分师生前往郊区河底镇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开展“红色耀三晋,青年永传承”主题清明节祭扫活动,少先队员们通过敬献花束、集体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