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露萍:18岁隐藏在戴笠身边的“红色女特工”,为何仅半年就暴露

2022年09月11日22:48:17 历史 1847

一支由18岁红色女特工张露萍领导的军统特支,成功潜伏在军统总部的电讯总台。从这时开始,南方局多次通过这个秘密地下组织,获取到国民党高层的绝密情报,粉碎了反对派的阴谋,使党中央转危为安。那么,年仅18岁的张露萍是如何打入军统高层的,又是如何领导特工工作的呢?

张露萍,原名余薇娜,1921年出生于四川。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经川西地下党负责人车耀先介绍,余薇娜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曾先后进入陕北公学抗大学习。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上级安排余薇娜回到四川从事统战工作,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回四川,竟然是与军统打交道。

张露萍:18岁隐藏在戴笠身边的“红色女特工”,为何仅半年就暴露 - 天天要闻

1939年的夏天,军统电讯总台的科员张蔚林,来到曾家岩50号的中共南方局。曾希圣接见了张蔚林,在经过了解后,曾希圣才知道张蔚林是一名地下党,只是后来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这次来南方局,就是希望能够恢复党籍。但曾希圣考虑到军统的特殊性,并没有立即答应他。

几天后,张蔚林又来到南方局,这次他还带来了电讯总台的小领导冯传庆。在经过考察之后,南方局就将张蔚林、冯传庆吸收入党。随后,又介绍了电讯台的服务员赵力耕、王席珍等五人入党。

在南方局军事组的直接领导下,戴笠万万没有想到,他自认为铁桶一块的军统总部,却潜伏着多名中共地下党。从这以后,军统内的一份份绝密情报,就被源源不断地送出。南方局在喜悦的同时,也十分担心张蔚林和冯传庆,经常到南方局风险太大,稍不注意,就会暴露身份。于是,南方局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人,来专门领导军统特支的工作。

张露萍:18岁隐藏在戴笠身边的“红色女特工”,为何仅半年就暴露 - 天天要闻

就在这时,余薇娜来到了重庆,南方局的领导在经过研究后,认为余薇娜留下领导军统特支的工作,比到川军中做统战工作意义更大,最后决定,由余薇娜扮成张蔚林的妹妹,改名张露萍,以从上海来看望哥哥的名义,专门租一处房子给兄妹俩同住,以此作为南方局与张蔚林、冯传庆之间的联络点。

就这样,潜伏在军统电讯总台的地下党们,利用这个联络站,将一个又一个的重要情报传递出来,使发动派企图破坏中共党组织的阴谋破产,一次又一次挽回了党的损失。但就当张露萍领导的军统特支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却因一次意外而暴露。

1940年2月的一天,张蔚林不小心弄坏了几个真空管,而真空管在当时是十分紧缺的物件,科长肖茂如认为工作多年的张蔚林,不该犯这样的错误,就将张蔚林关进了看守所。但张蔚林以为是自己暴露了,就趁着看守不注意时,逃出了看守所,来到了南方局。曾希圣马上就批评张蔚林的鲁莽,指示弄坏真空管是一件小事,让他赶紧回去主动承认错误,防止事件扩大化。

张露萍:18岁隐藏在戴笠身边的“红色女特工”,为何仅半年就暴露 - 天天要闻

但是,张蔚林逃出去不久后,看守发现张蔚林失踪了,便上报给了戴笠。老谋深算的戴笠也马上觉察到了里面有问题,真空管烧坏也不是什么大错,张蔚林为何要逃跑。随后,就马上下令搜查张蔚林的住处,最后发现了几份军统的绝密文件,以及张露萍七人小组的名单。当时由于张露萍回成都探亲了,因此暂时没有被逮捕。

张蔚林根据组织的安排,回电讯处找领导承认错误,却赶上了戴笠派人来抓捕他。就这样,张蔚林当场被捕,随后戴笠依次逮捕了名单上的人。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安文元随即叛变了,便供出了军统特支的情况。在得知张露萍成都的老家地址后,便以张蔚林的名义给张露萍发了一份电报,要其火速回到重庆。因为张露萍不知道情况,刚一下车就被捕了。

由于军统内部发生了如此巨大的事件,戴笠颜面尽失。亲自审讯除安文元外的张露萍、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杨洸、陈四柱、王锡珍等七人。但大家始终都保守秘密,戴笠没有任何收获,戴笠认为七人中,最大的突破口就是这个不满20岁的张露萍,但经过一番软硬兼施后,张露萍仍然是坚贞不屈,只承认自己和张蔚林是男女朋友关系,没有其他的政治关系。

张露萍:18岁隐藏在戴笠身边的“红色女特工”,为何仅半年就暴露 - 天天要闻

最后,戴笠将七人被判处了死刑,并将他们转到了贵州的息烽监狱。于1945年7月14日,张露萍等七人被特务秘密杀害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 天天要闻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1948年2月的一个寒夜,福建宁德大窝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后脑。他踉跄倒地,三名黑影扑上,棍棒如雨点般落下。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国民党高官,也非日军将领,而是华东野战军第一师政委、闽东革命领袖阮英平。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 天天要闻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就住在县委大院的办公室里。办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湿,他常把褥子拿出来晒太阳。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 天天要闻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参加“母亲节•母亲河,接来老妈,顺着黄河滨州“活动,头一站是邹平码头梯子坝。在那,我们发现:当地有个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此人,叫马振西,是个治黄模范。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见,受邀登上天安门。他是邹平市码头
延安初印象,宝塔山远眺,延安大礼堂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 天天要闻

延安初印象,宝塔山远眺,延安大礼堂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买了最早一班从西安到延安的动车,开启红色之旅。上次到西安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早上来到站前广场,仍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车站内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前厅两侧的一至二层,分别停放着东风4和复兴号、以及前进蒸汽机车与和谐货运电力机车,代表着我国铁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