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读者留言问,东汉的外戚与宦官为什么总是你死我活地干架呢?在这里我集中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是客观原因导致的
你要是有时间,掰着指头数一数,东汉的皇帝不是短命就是无后,因此造成很多非正常交接的发生。多数皇帝都因年龄太小,而沦为傀儡皇帝。我替大家算一下,东汉总共有13个皇帝,有十个都是四十岁以下而亡,四个没有儿子,有儿子的即位时最大的不过十九岁,最小的不过百日,比如汉冲帝即位时只有两岁,汉质帝即位时也只有八岁。
你说,他们上位后,不依靠太后临朝又会依靠谁?而太后又不是个个都能像他们祖奶奶吕雉那么能干,咋办?太后就只能仰仗娘家人的哥哥弟弟或者侄子,而这些外戚一旦掌权,怎可能轻易放弃。等小皇帝长大之后,都想摆脱外戚的专权,他们只能寻求自己身边的太监帮忙,帮忙成功后,就意味着他的下一代的执政权就落到太监们手里,那么他的下一代要想摆脱太监的专政,就只能找跟自己有亲缘关系的外戚帮助,就这样如此反复,外戚与宦官就像翻烧饼一样,你上我下,我上你下。
第二,是历史实践形成的
我跟大家梳理一下以往的先例: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窦宪执政;汉安帝时,邓太后临朝,邓骘执政;北乡侯时,阎太后临朝,闫显执政;汉桓帝时,梁太后临朝,梁冀执政;汉灵帝时,窦太后临朝,窦武执政;汉少帝刘辩时,何太后临朝,何进执政。直到袁绍杀光了宦官,董卓立了刘协,杀了何太后,之前形成的祖制游戏规则才被打破。
那么袁绍并不是外戚,为什么还三番五次如此卖力地教唆何进杀尽宦官呢?难道他就是真的一心为外戚势力保驾护航的吗?非也,袁绍作为四世三公之后的公子哥,怎么会看上一个杀猪的暴发户。他是想让士族阶层代替宦官集团参与政治管理。其实在他之前,他的士族前辈陈蕃就曾为之奋斗过。当时时汉灵帝即位之初,窦太后临朝,外戚窦武担任大将军,但一切权利都掌握在宦官集团手中,陈蕃给窦武的建议与袁绍如出一辙,也是要对宦官赶尽杀绝,但窦武兵败自杀,陈蕃被下狱折磨而死。现在袁绍与陈蕃相比,还好,起码他实现了杀尽宦官的计划 ,但外戚何进死了,更大的麻烦是,手握重兵的董卓来了,看似比陈蕃成功,但其实糟糕透顶。士族阶层要想登上政治的舞台,与皇权共治,还要经历一番血雨腥风。
历史证明,只要奋斗就会有收获。到曹丕称帝时,尚书令陈群为士族阶层争取到了“九品中正制”的用人制度,为晋朝实行士族与皇权共治作了很好的铺垫,也成为中国用人制度从“世卿世禄制”、“荐举察举制”过度到“科举制”,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022.8.14,瑞青初稿于郑州
作者简介:李瑞青,笔名瑞青,字子方,号自怡堂主。老子故里鹿邑人,现定居郑州。青年作家,文史学者,书法爱好者。著有《写活历史人物•五代十国系列》《写活历史人物•明成祖朱棣系列》《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研史手记•诸子五家系列》《研史手记•历代政体研究系列》《研史手记•中外历史对比研究系列》等文史专著。另著《雾太阳》《猎城》《别动我的心》《十年江湖》《南二胡同》等中长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