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2022年07月14日11:26:45 历史 1790

1975年3月26日深夜,台北士林官邸灯火通明。

原因是身患肺炎的蒋介石病情突然恶化,高烧还伴有晕厥,众人都忙着为他诊治。

一名留美博士查看完蒋介石的症状,建议宋美龄“总裁状况不好,怕是要穿刺引流。”

治病救人宋美龄自然不懂,只能听从医生的建议。

可是没想到,穿刺竟然加重了蒋介石肺部的炎症,高烧持续不退,吃抗生素也没有效果。

得知蒋介石病重,蒋经国等人匆忙赶回家,蒋介石始终昏昏沉沉的。

直到29日,蒋介石的精神才清明了一些。

预料到自己时日无多,蒋介石先是叫来秘书留下一份遗嘱,反复重申:“反攻大陆……解救同胞……救中国……反攻大陆……”

随后,他又将儿子蒋经国叫到身边,询问道:“我说的事情,你都记住了吗?”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蒋介石和夫妇和蒋经国

蒋经国点头,蒋介石又道:“尤其是张汉卿,定要看严了,不可放虎归山……”

这次蒋经国没有立即点头,反而沉默了很久才宽慰蒋介石道:“父亲好好养病吧,这些事情以后再说。”

蒋介石与张学良的恩怨

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的恩恩怨怨跨越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是是非非随着两人的逝去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很难再说明谁对谁错。

但是纵观二人多年的关系发展,还是可以看出张学良曾经有恩于蒋介石,只不过换来的都是蒋介石的“恩将仇报”。

比如1930年“中原大战”时,蒋介石身处劣势,是张学良的挺身而出才让他有机会赢下最终的胜利。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张学良

彼时,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不服蒋介石的领导,跟他在中原地区展开激战。

一开始,蒋介石是信心满满,他认为自己才是“正统”,消灭这些怀有异心的军阀理所当然,自己势必会得到国人的声援和帮助。

可是随着战时越拖越长,蒋介石竟然渐渐地落入了下风。战场上久不见捷报不说,后方还人心浮动矛盾不断,这让他十分生气。

思考良久,蒋介石意识到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帮手帮助自己挽救颓势。

但从局势上分析,有点实力的军阀要么持中不言,要么跟自己有矛盾,根本没有人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出手相助。

眼见着形势越来越不利,就有人建议蒋介石:为什么不试试将张学良拉入己方阵营呢?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蒋介石

蒋介石略一思衬,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因此暗中派人向张学良传递了消息。

其实,张学良打心底里不想趟这趟浑水。从中原大战爆发开始,他便宣布“武装中立”,不偏帮任何一方,也没有表现出要参战的意思。

虽然很多人惦记着张学良手上的势力,渴望得到他的帮助,为此不惜以高官厚禄,诱惑他,但是他始终不为所动。

收到蒋介石的邀请,张学良表现得很是冷漠,依然没有出兵的意思。

张学良的想法很简单,军阀混战总会出一个结果,且大概率还是蒋介石获胜。

打来打去劳民伤财,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趁机巩固自己的实力守卫东北,毕竟日本关东军就在他眼皮子下面虎视眈眈。

不过,张学良的“冷处理”没有让蒋介石灰心丧气,反而电报、说客一波接着一波,他不堪其扰,加上战场上的局势走向,使得他心中有所动摇。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张学良和蒋介石

几大军阀之间的战事不断升级,战火不断蔓延。眼见着打击即将同归于尽了,张学良不得已,才出兵援助蒋介石。

十万奉军进关接收平津,中原大战迅速收场。在张学良的帮助下,蒋介石成为这场大战最终的赢家。

可以说如果没有张学良,蒋介石的统治不会如此稳固,或许早就被其他地方军阀瓦解。蒋介石能够在政治舞台上一路顺风顺水,张学良功不可没。

然而,蒋介石是如何回报张学良的?“九·一八”事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由于张学良出兵援助蒋介石,战事过后部队未及时撤回东北,导致东北防守空虚,被日本侵略者钻了空子。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率兵入侵东北。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东北是张学良的故乡,他自然想要捍卫家乡安宁,同时保住自己的大本营。乱世之中,手里有兵有地盘才是王道。

他想和侵略者一较高下,将他们赶出东北,但蒋介石却不准许,多次下令让他不要轻举妄动。

为了奉行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宁愿让张学良背上骂名,也不让他拯救东北的人民和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那个时候的张学良没能看清蒋介石的面目,对他无条件的信任,听从了他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完全沦落至日本人的铁蹄之下。

这件事情让张学良吃尽苦头,不仅失去了家乡,还被人辱骂是“不抵抗将军”,名声全毁了,最后还不得不为了保全蒋介石被迫下野。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张学良

张学良不遗余力地帮助蒋介石,换来的却是他的恩将仇报,将“恩人”推为替罪羔羊。由此可见,蒋介石心肠冷硬、手段毒辣。

张学良被迫下野以后就出国学习去了,回国后,他还是对蒋介石唯命是从。

哪怕内心十分不愿意跟同胞兵戈相向,他还是听从蒋介石的安排,到鄂豫皖担任“剿匪”副总司令。

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张学良非要选择蒋介石?为什么被他耍过一次后还会再次上当?

其实,他对蒋介石的盲目信任,从东北易帜时就能看出一二了。

1928年,皇姑屯事件发生,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杀害,张学良被迫提前登上政治舞台。

当时东北形势严峻,尤其是张作霖死后,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奉军内部不少人盯着首领的位置。

张学良的面前只有三条路可以选:归顺日本关东军、闭关自守,或是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归顺日本人做个卖国贼自然被张学良所不耻,日本侵略者虎视眈眈,张学良想要独善其身也不可能,所以他只能试图归顺南京政府。

国民党内部也并非是看到的那样和平团结,阎锡山等军阀拥兵自重,表面上归顺蒋介石,其实心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们知道张学良有易帜的打算,都想拉拢他,从而增强自身实力。

张学良审时度势,依旧选择了蒋介石。因为他始终坚信:几大军阀中“只有蒋介石有统一中国的能力”

从那时开始起,张学良便认为“中国只有蒋介石能统一”,哪怕后来蒋介石骗他、利用他甚至恩将仇报,他都没有改变过这个想法。

所以,张学良“愚忠”蒋介石。就连他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发动“西安事变”,也是为了让蒋介石专心抗日,尽快统一中国。

蒋介石能接受张学良的归顺,但无法忍受他一丁点背叛。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张学良担任剿匪副司令期间,与杨虎城将军要面对来自士兵方面的压力,要承担与共党交战的失利,还要承受蒋介石的责怪与批评,心里压力十分巨大。

久而久之,张学良也不愿再这样在刀尖上跳舞了。多番苦谏无果后,张学良无奈与杨虎城联手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与共产党联手抗日。

西安事变最后和平解决了,张学良主动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但是事变还是导致了二人之间关系出现裂痕,并且愈演愈烈。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任何一件违背他意愿的事情都会引起他的不满,引起他的报复。

张学良也不例外。

蒋介石:不可放虎

西安事变后不久,为了向蒋介石示好,也为了重新笼络蒋介石,张学良特意亲自护送他回南京。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张学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心理准备,所以把军队托付给了杨虎城等人。

俩人抵达南京后,张学良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做了一系列自损荣誉的事情,但仍旧没能挽回蒋介石的心,蒋介石一直意图用最阴险毒辣的手段惩罚他。

张学良最先尝到的报复,就是失去权力、颜面扫地。

比如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明着暗着排挤张学良。他是国民党的领袖,又是国民党军政领头人物,他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国民党其他人的情绪,继而影响到张学良在国民党内部的待遇。

比如蒋介石要求张学良书写发表一些“检讨”性质的东西,承认自己的“罪行”,还要求他写诸如《西安事变反省录》、《杂忆随感漫录》等一系列侮辱之作,给予他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接着,蒋介石又利用这个契机剥夺张学良手上的权力。

蒋介石利用南京军事法庭,判处张学良有期徒刑十年、剥夺公权五年。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不过张学良毕竟还是有实力和功勋在的,很多人都觉得他这样的处罚有失妥当,就没有将他押送监狱,而是移交军事委员会管束。

蒋介石却不这样想,甚至觉得这些惩罚还是远远不够,他还要永远圈禁张学良,以泄心头之恨。

被幽禁的头十年,张学良一直被迫辗转于贵州、重庆等地。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过去了,张学良又被偷偷转移到台湾省,被看管在人烟稀少的新竹大山里。

即便别人想救张学良,蒋介石也不会释放他。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成为代理总统。

李宗仁与蒋介石不同,对共产党的仇恨没有那样深,他上台以后开始积极同我党谈判。

为表诚意,李宗仁提出八项主张,其中一项就是释放政治犯,包括西安事变的主要领导者张学良。

李宗仁的想法公开后,张学良立即被蒋介石安排人从新竹清泉带走,藏到了寿山要塞的兵舍,等到风头过去,他才被重新送回新竹清泉。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蒋介石坚持不肯放张学良自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因为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的恩怨。

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联手发动的西安事变,让蒋介石颜面扫地,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向来小肚鸡肠的蒋介石,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张学良,他不止一次跟人说过:“张汉卿真是可恶!”

可见,张学良的“忤逆”和“背叛”着实让蒋介石非常不快。关押张学良是为了报复,也是为了杀鸡儆猴。

蒋介石一直将共产党看作头号敌人,国民政府也一直按照蒋介石的要求针对我党。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可张学良竟然通过兵变的手段逼迫自己与仇人合作,这让蒋介石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从某些角度来说,蒋介石需要通过惩治张学良来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挽回自己的“领袖人格”,维护南京政府的威严。

再者,就是张学良自身的实力与性格。

张学良投奔蒋介石后,虽然他在国民党的地位比不了在东北“称王”的时候,但其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

张学良在国民党早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政治地位高,统领的东北军又骁勇善战。

加上张学良素有人格魅力,敢于直接同蒋介石呛声,国民党很多将领都对他钦佩不已,甚至心生向往。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这一切,使得蒋介石视张学良为心腹大患。

在他看来,张学良严重危害到了自己的地位和统治,可自己又需要他的支持,一时之间拿他没什么办法。

因此蒋介石重视他,又忌惮他。而西安事变的发生,坚定了他削弱张学良势力的决心。

综上所述,蒋介石借西安事变囚禁张学良也就不奇怪了。

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恨意以及忌惮,深到临终前也不忘叮嘱儿子蒋经国:不可放虎。

主要是他担心张学良出来后儿子掌控不了此人,从而给蒋家的“江山”带来威胁,甚至是遭到张学良的报复。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最后,国民党内部有许多人不喜张学良的年轻气盛,更不想他加入内斗,使自己多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他们落井下石,让张学良恢复自由的希望更加渺茫。

种种原因,导致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多年,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就连张学良自己都感叹:“我的事情只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

蒋经国执政张学良处境

从那个时候起,张学良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以前那个威风凛凛、意气风发的威武大将军,变成了一个灰心丧气,郁郁不得志的憋屈中年,并写下:“山居幽处境,旧雨引心寒。

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1957年10月,张学良被带到高雄生活,1960年4月8日又被送到台北近郊的北投。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去哪里、什么时候去是张学良不能控制的,就像人世间的一叶浮萍了无所依,他与蒋介石也是再难和解。

虽然在台湾几十年的时间中,张学良与蒋介石偶有来往,但终究比不上中原大战时期的亲密了。

直到1975年4月5日清明节蒋介石病逝,他们二人之间的恩怨纠葛才正式终结。

张学良被囚禁了四十几年,但当他听到蒋介石病逝的消息是并没有多开心,反而默默伫立了许久。

思考过后,张学良提笔写了一幅16字挽联,送去了蒋介石的葬礼。上面写道:“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短短16个字,概括了二人之间数十年的恩怨,“骨肉”变成“仇雠”,就如同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变化。

张学良不知道的是,在蒋介石心中,他依旧十恶不赦。蒋介石生前最后一段神志清明的时光,还不忘嘱咐儿子一定不要放过他。

当时,蒋经国没有直接拒绝蒋介石,从他后来的行动来看,他不赞成蒋介石将张学良圈禁到死的主张。

张学良与蒋经国之间的交往,要比同蒋介石的交往要简单得多。1936年末他发动西安事变,是促成蒋经国从苏联回国的契机。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张学良在撰写回忆录时曾提到过这段经历:“我在溪口的时候,他(蒋经国)也在,蒋(蒋介石)是让他念书,跟徐树铮的儿子徐道邻念中国书。那时他是很刻苦的人,无论走路还是……天天到那山上读书。”

两人一直没有见过面,走的道路也截然不同。张学良因被囚禁而辗转各地,蒋经国则在父亲的帮助下正式踏入政治舞台,大展拳脚。

作为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自然站在父亲一方,对张学良也有几分仇视。

抛开身份不谈,在精神上蒋经国还是十分欣赏张学良,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也认可他的能力与功绩。

正因如此,虽说蒋经国不敢明目张胆的释放张学良,可一些小来小去的事情他还是愿意为张学良做的。

比如张学良的妻子赵一荻长期饱受牙疼的困扰,在蒋经国的暗中帮助下,才得以外出治疗。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蒋介石病重蒋经国实际掌权时,他就对张学良实行了宽容政策。

俩人开始接触,像是朋友一样交谈,不涉及政治,也不涉及利益,两人就是“随便扯淡,谈谈闲事,海阔天空”。

蒋介石死后,蒋经国试图创造机会,令张学良重新回到社会。

例如1979年10月5日,这一天恰好是中秋,蒋经国高调邀请张学良到总统府赴宴团聚,同来的人还有何敬之、张群等“大咖”,将张学良介绍给众人。

同年10月10日,蒋经国又邀请张学良参加中国台湾地区的“双十节阅兵仪式”。

如此正式的曝光,让张学良重回公众视野,也间接向人们证明:蒋氏家族与张学良之间的恩怨情仇,已经在岁月中淡化,如今两方已经握手言和。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谈张学良,再三告诫蒋经国:不可放虎 - 天天要闻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病逝。张学良特意到蒋经国的灵堂中行礼,称:“蒋经国死的时候,我很难过。”

在蒋经国的铺垫及多方努力下,1991年张学良恢复自由。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离开了那个圈禁了他将近五十年的牢狱,前往美国定居。

蒋经国没有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囚禁张学良,恢复了他的自由之身,让少帅的晚年,能够再享受一段时间自由自在的生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历史的尘埃——不简单的法显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不简单的法显

原创 南风无影 走过了河西走廊,再过沙海戈壁,我们进入西域地界,第一个西域小国: 鄯善,它还有个名字叫楼兰。为了不节外生枝,我丢掉了甲胄和兵器,顺便也找人把自己的头发剃了,实在是不习惯留这么长的头发,剪的非常短。等头发剃完,我和法显还有几个
历史的尘埃——兴衰有人定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兴衰有人定

吕敬荣 /文1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开始返攻东方。第一个攻击对象便是雍王章邯,攻打章邯的过程在历史上算是一次非常著名的军事案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意为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史记·高祖本纪》中描述的很简单:“汉王用韩
贵州镇远:洪灾后 忙恢复 - 天天要闻

贵州镇远:洪灾后 忙恢复

6月28日晚至29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部分城区和乡镇出现洪涝灾害。当地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抢险救灾,积极开展灾后清淤、排水、抢修等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活生产。6月30日,在贵州省镇远县城关五小共和校区,老师在清理校园。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6月30日,商户在贵州省镇远县城...
致命的三次失误 - 天天要闻

致命的三次失误

项羽的人生巅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为他就是在这一年分封诸侯。要知道,当时的项羽可是诸侯的盟主,而刘邦仅仅只是十八路诸侯的其中一位诸侯。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小楼静静矗立,乌漆木门、雕花门楣、朱红窗棂,芳华依旧。回望一百多年前,旧中国风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殚精竭虑,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拼版图片:左图为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右图为中共一大会址原址房间内部(中共一大纪念...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 天天要闻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庆市开州区人,享年71岁。幼时读私塾,13岁时父亲因琐事纠纷被当地恶霸打死后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他开始给人家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