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太子犯罪,商鞅如果不处罚公子嬴虔会怎么样?

2022年07月08日11:00:04 历史 1571

商鞅变法,太子犯罪,商鞅如果不处罚公子嬴虔会怎么样? - 天天要闻

秦孝公起用商鞅,君臣二人开始变法图强,万事开头难,怎么 取信于民,商鞅担心老百姓不相信新法,于是在市场南门街头立一木杆,张榜说谁能把木杆搬到北门就赏十金,老百姓觉得此事蹊跷没人相信,商鞅又宣布赏五十金,有人将信将疑把木杆搬到了北门,商鞅果然赏五十金,以示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这就是:“徙木立信”,随后颁布新法。

“徙木立信”在老百姓当中树立了威信,可是在世族高层中却总是有人投诉新法不便,其中代表人物甘龙杜挚就是反对新法的最典型旧贵族,跟刚开始变法起始一样,商鞅必须要立一个典型,就如同人要睡觉马上就有人递来了枕头,恰在这时,太子犯法,当然太子不能处罚,那是未来国家的继承人,有办法,“子不教,父之过”,父亲就更不能处罚了,那是现在的一国之主,“教不严,师之惰”,于是太子老师就责无旁贷。

商鞅变法,太子犯罪,商鞅如果不处罚公子嬴虔会怎么样? - 天天要闻

其时太子右傅公子嬴虔是太子名义上的老师,左傅太师公孙贾是太子授业老师,要让国人相信新法面前人人平等,商鞅必须拿这两位开刀了,公子嬴虔、太师公孙贾施以割鼻之刑。

那么问题来了,商鞅只处罚太师公孙贾而不处罚公子嬴虔可不可以,理论上是说得过去的,公孙贾才是太子真正的老师,公孙贾早在献公时就是秦国骨干人物,单处罚公孙贾就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那为什么商鞅非要连着公子嬴虔一起处罚呢?

公子嬴虔可是孝公异母哥哥,商鞅之前的左庶长,那身份地位不可小觑,商鞅难道不知道,给予公子嬴虔最严重的处罚又没斩草除根必然会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吗?事实上后来孝公死,秦惠文王车裂商鞅就是嬴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实嬴虔当时是支持商鞅变法的,不过商鞅取替了他这个左庶长位置,嬴虔心里还是不平衡的,但是嬴虔在父亲临死时发下血誓,誓死忠于新国君弟弟嬴渠梁

割鼻之刑对于这个曾经叱诧疆场的风云人物那可是比杀了他还要严重,让他一辈子都得以黑纱蒙面不能见人。

商鞅变法,太子犯罪,商鞅如果不处罚公子嬴虔会怎么样? - 天天要闻

那商鞅处罚公子嬴虔又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商鞅一味想实行变法,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在遇到孝公之前,商鞅在魏国相国公叔痤府上做了七年中庶子,公叔痤临死向魏王推荐商鞅,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杀掉商鞅,魏王只当公叔痤病糊涂了,就是根本无视商鞅的才能。

好不容易秦国发布招贤令让他遇到孝公,真是千里马遇到伯乐,孝公无条件相信他,支持他变法,为的就是使秦国国富民强,不被邻国欺辱,恢复穆公时的霸业。

商鞅输不起,秦国也输不起,新法不能有丝毫闪失,为了秦国的崛起,再大的代价都值得付出。

司马迁评价商鞅“残忍刻薄”,但是他忽略了秦国富强起来的事实,他忽略了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却让新法沿用下来,秦国之所以统一天下,不就是商鞅与孝公打好了基础吗?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第一个字嫪字,一个女字旁,一个谬字的一半,有人说这个字是姓。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上古姓许多都带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传下来的古姓,至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第二个字毐,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毋。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闻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南坚持让文化遗产火起来,让传统文化闪亮起来,让文旅市场丰富起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总台记者 田萌:我现在是在安阳殷墟博物馆的新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而且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从1928...
太原市各社区开展庆“七一”主题活动 - 天天要闻

太原市各社区开展庆“七一”主题活动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区陆续通过开展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与党旗合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