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慈禧的临终遗言,和她的最后一天

2022年07月05日11:03:02 历史 1021

01

第一次“被迫”垂帘听政


慈禧人生中的最后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光绪死后的第二天,慈禧早晨还在处理光绪的后事,下午就口含夜明珠穿上了寿衣。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慈禧的临终遗言,和她的最后一天 - 天天要闻


光绪帝跟慈禧一前一后去世,这就导致人们对光绪的死多有猜测,那么光绪到底是不是被慈禧害死的呢?


两人一前一后离开人世的这个时间段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慈禧在临终之际留下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以后女人不能干政,太监不能擅权,明朝亡国就是一个例子。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慈禧的临终遗言,和她的最后一天 - 天天要闻


慈禧一生都在竭尽全力往上爬,晚年时作为大清的实际掌权人,可以说走到了人生的巅峰,在历史上也算是成功人士了。


但是她在撒手人寰之际说出了这番话,也算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跟认识。


咸丰帝驾崩的时候,慈禧还只是个贵妃,而正宫可是有个正儿八经的皇后,慈禧的心计跟狠戾从那个时候就展现出来了。


先帝驾崩,朝堂肯定会产生动荡,想要掌权的慈禧名不正言不顺,自然就招来了很多不满,慈禧立即秘密联系了恭亲王奕䜣,把反对她的势力全铲除了。


随后她扶持自己的亲儿子同治上位,自己却坚持把持着权力,为了不让同治拿回权力,甚至连他的婚事都一拖再拖。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慈禧的临终遗言,和她的最后一天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少,但是一般来说皇帝大婚以后就要还政了,慈禧为了把权力握在手中,等到同治17岁时才肯给他选皇后。


1875年,同治在养心殿驾崩,慈禧召见了李鸿章等一众大臣,开始商讨国事,这一年同治才19岁,史料记载他得了天花逝世,实际上他真实的死因大家都心知肚明。


皇帝死了,现在朝堂上还有很多问题等着处理,皇帝无子,新君该如何挑选?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又有谁来主持大局?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老臣对慈禧说出了解决办法:“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请垂帘。”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慈禧的临终遗言,和她的最后一天 - 天天要闻


慈禧就在等这句话呢,这句话从她口中说出来不行,必须是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这样她就能“被迫”垂帘听政了。


经过商议,最终从宗族里挑选了年仅4岁的光绪继承了皇位,此后,又一位皇帝开始了他悲惨的一生。


慈禧对光绪的教育非常看重,挑选的都是当朝的大学士、状元郎等为帝师,当然了,教育的重点就是“孝道”,这对光绪的一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早些年光绪没成年时,跟慈禧的关系还不错,除了权力这个底线之外,慈禧对光绪帝各方面都很疼爱。


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功课上,她对光绪都尽心尽力,事实上她对光绪的爱护是真的,但前提是光绪要好好听话,完全在她的掌控中。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慈禧的临终遗言,和她的最后一天 - 天天要闻


02

光绪与慈禧的“母慈子孝”


1889年光绪大婚,皇帝大婚后太后就要还政了,而这也就意味着,光绪与慈禧的关系开始变质。


光绪与慈禧的第一次冲突就是为了选皇后。


当时的皇后人选有三个,分别是慈禧的侄女静芬、江西巡抚的女儿、户部侍郎的女儿。


慈禧虽然心中有了人选,但是样子还是要做足,于是假惺惺地让光绪自己挑选皇后,光绪毕竟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他听慈禧这么说以为慈禧真的信任他,于是直直地向后两位秀女走去。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慈禧的临终遗言,和她的最后一天 - 天天要闻


这顿时让慈禧火冒三丈,她不但阻止了光绪,还示意让他挑选静芬当皇后。


两人的第一次争执由慈禧胜利为结束,这三个人就是后来的隆裕皇后、瑾妃与珍妃


事实上后来光绪独宠珍妃的最大症结也是在这里,冷落皇后、宠爱珍妃,也是在向慈禧宣誓自己的立场。


慈禧对于光绪的不听话非常不满,两人的隔阂日渐加深,光绪不仅将自己逼上了绝路,还葬送了珍妃的性命。


光绪算是个非常上进的皇帝,在刚拿回政权的时候,曾经天真地想要做出过一番成绩,甚至还想过拯救这个腐烂的朝廷。


也许没有慈禧的话,光绪或许还能再让大清多延续几年,可惜光绪还是输在太嫩了,与慈禧的第一次争端落败后他没有韬光养晦、吸取教训,而是将于慈禧的矛盾摆在了明处。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光绪与慈禧的矛盾加深,原因是两人一个主战,一个主和。


光绪年少,心中满怀抱负,当侵略者踏进大清的国土时,这个年轻的帝王满身热血,想要将他们都打出这片土地。


光绪接见了康有为张元济,开始下令大肆推行变法,虽然在这中间遭到了一些旧势力的反对,但是不算什么大事,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是这点决策权还是有的。


想法是很好,但是慈禧怎么能让他如意呢?


要说慈禧也不是故意要跟光绪作对,实在是因为她的六十大寿要到了,要是现在开始主战,势必会影响她过大寿。


为了阻止光绪,她千方百计将康有为革职,将参与变法运动的人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直到维新势力都清除了她才放心。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慈禧的临终遗言,和她的最后一天 - 天天要闻


这个时候慈禧彻底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她就彻底掌控不了光绪了,这一次光绪的“背叛”让她心中非常慌乱,于是开始思索怎样另立新君。


要换皇帝总要有能说服天下人的理由,什么样的理由能让所有人都说不出一个不字呢?没有什么能比皇帝要病逝更好的理由了。


于是慈禧开始以光绪的名义下诏,在民间寻找厉害的大夫来为皇帝诊治,皇帝现在的身体快不行了。


期间有法国、英国的特使提出为光绪诊治,但是都被慈禧拒绝了,其中是否有什么猫腻,恐怕很多人心中都有数。



03

后世学者曝光光绪死因


1904年过后,慈禧的身体已经大大的不好了,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光绪也开始“病重”。


史料记载: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在涵元殿驾崩,年仅38岁。


《光绪帝医案》中说,光绪皇帝是暴毙而亡,死前没有任何的征兆,只不过皇宫门口开始无故增加了把守士兵,整个皇宫氛围异常严肃。


那时慈禧患有痢疾,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每日都是出气多进气少,据说当时有太监向光绪禀告太后病重,光绪立即面露喜色。


这件事被慈禧知道了,她勃然大怒道:“我不能死在你前面!”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慈禧的临终遗言,和她的最后一天 - 天天要闻


这天的涵元殿一个值守的人也没有,平常皇帝的身边总是要围着宫女太监的,但是这天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


晚上隆裕皇后去涵元殿找光绪,却发现光绪早已经没有了气息,她吓得边哭边跑,跑到慈禧那里说光绪已经驾崩。


慈禧闻言松了一口气,这辈子她总算是斗赢了光绪。


光绪死后,慈禧就开始准备光绪的后事,虽然她自己也已经起不了身了,但还是要强撑着把立储的事情给解决了。


她与大臣商议让溥仪就任的相关事宜,然后连下了三道立储的懿旨:


第一道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入大统为嗣皇帝;

第二道懿旨:溥仪承大行皇帝;

第三道懿旨:摄政王载沣监国;


做完这些以后,慈禧总算是放心了,就在光绪逝世20个小时后,慈禧也撒手人寰。


这边隆裕太后还在给光绪整理遗容,一听说慈禧薨逝了,她扔下光绪就去找慈禧了,还是李莲英看堂堂一国之君连个入殓的人都没有,吩咐将光绪的遗体给整理好了。


慈禧口中含上了夜明珠,傍晚就追随光绪而去了。


在这之后的一百多年中,人们始终对光绪的死有众多猜测,民间各种野史传闻不断,光绪究竟真的是暴毙而亡,还是被慈禧毒害而死呢?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慈禧的临终遗言,和她的最后一天 - 天天要闻


2008年,《近代史研究》刊登出了一篇文章,公布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文中称,相关调查员在近五年来一直在研究光绪头发、衣服上的提取物,结合史料对光绪的死因进行了数次检验跟推测。


最终在光绪的后颈部、发梢的地方发现了超高剂量的砷,这个剂量足以致死,而他头发上的砷是在死后呕吐形成的。


也就是说,光绪生前服用了大量的砷,俗名砒霜,这才导致了急性中毒


虽然这并不能直接证明是慈禧所为,但是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有动机且有能力毒死皇帝的人,除了慈禧还有谁能做到呢?


慈禧穿好寿衣、口含夜明珠体面地薨逝,隆裕皇后赶来处理慈禧的遗体,随后李莲英得到隆裕的懿旨,每天为慈禧守灵。


溥仪就是在这个“举国大丧”的日子中登基的,这个时代最终终于葬送在了慈禧的手中,只是可怜了被迫当亡国皇帝的溥仪。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天天要闻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通讯员 陈晓玉 袁晓雪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召开。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武汉市汉阳市政参与的“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及处置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荣誉证书该项科技成果是汉阳市政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科研...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闻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决定,孙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孙志禹同志任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公开信息显示,孙志禹,男,汉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树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