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毛主席最后一次下水,游完后对警卫队长说: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2022年07月05日06:30:02 历史 1564

1974年的冬日,室外温度只有一两度的长沙,和煦却充满傲气的冬日和风中,湘江江边,一切还似当年“浪遏飞舟”的江水依然长流不息。

而此时,平静的湖南省游泳馆却显得格外“不平静”。

游泳馆迎来了一位举世瞩目的耄耋老人——毛泽东

81岁毛主席最后一次下水,游完后对警卫队长说: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 天天要闻

一生酷爱游泳的毛主席很早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少年毛泽东在湘江里,面对湍湍江水,浪遏飞舟,中流击水,发出了“人生自信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

转眼间,58年过去了,这位少年已不复当年的模样,拖沓着浮肿的双腿在水里再次击打出的浪花,就像当年的星星之火一样燎原万里。如今欣然而平静地看待着新中国,尽情而恣意地在游泳中卷起无数浪花,享受着生命里迟暮的美好。

  • 那年的秋与冬

1974年10月13日,一生戎马的毛泽东身体抱恙,患上肺气肿、心脏病和白内障,腿部浮肿、视力模糊,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乘坐去往旅馆的大巴车,回到长沙进行调养。

当去往旅馆的大巴车刚到长沙,大巴车窗外的景象勾起了毛主席一生的回忆。

“扶我下车去看一看湘江江水”

毛泽东对身旁的警卫团团长张耀以及随行的医生护士轻语。步履蹒跚的他走到湘江边,身旁的滔滔湘江水仍旧奔流不息,而毛主席觉得自己已经英雄迟暮了。

81岁毛主席最后一次下水,游完后对警卫队长说: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 天天要闻

毛主席

稍做休整,毛主席便随着大巴车缓缓驶入旅馆。他选择了一个较为安静的居住环境,一是为了避免打扰群众,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本次回乡休养也算半个秘密活动。二是身体抱恙,想要找个舒适的环境休养生息,让劳碌半生的身体得以舒展和放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万山红遍,层林浸染”的半生前的时光还是历历在目,仿佛又回到了1925年的寒秋,不过那次是英雄出征。而这次却是英雄归故里,落叶归根这个词语用在这里简直再恰当不过。

晚年的毛主席常常被身旁的医护人员“骗”去运动来维持身体健康, 乒乓球、舞蹈等等都成为毛泽东经常性的体育运动,只不过他心里不是特别情愿的。

只有一项例外,与水结了一辈子缘的毛泽东仍对游泳这项运动念念不忘。休养期间,毛主席多次提出要去湘江游泳,这给身边的警卫员和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鉴于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既要保持适当的运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也要保证毛泽东的安全。

刘少奇、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对毛主席在深秋下冰凉、翻涌的湘江水中游泳提出了反对意见。经过大家的一致商议,决定陪同毛泽东去湖南省游泳馆,过过他的“瘾”。

81岁毛主席最后一次下水,游完后对警卫队长说: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 天天要闻

  • “瘾”君子的湖南游泳馆之旅

说到“瘾”字,毛主席的一生可谓“瘾”字多多——抽烟、读书、吃鱼、游泳等等。

不过这四大爱好是不可不提的。手持香烟,侃侃而谈的形象深入大众心里,每当遇到关键抉择或者指挥重大战役时,香烟也算是毛主席的一杆指挥大旗和杀死对手的“枪”。

读书,床一半的位置都让给了他的书籍,各式各样的书籍,博览而不厌。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下,毛主席也能心无旁骛地沉溺于书籍的海洋里。

吃鱼,游泳,常年与水为伴的毛泽东,这两项爱好伴随了他的一生...

就这样的一位 “瘾君子” 在年老休养时,也继续在他一生的爱好里继续过着“瘾”。

11月19日,毛主席在汪东兴、张平化等陪同下,来到了湖南省游泳馆。

一见到水,毛泽东的“瘾”又犯了,原本腿脚不便、步履蹒跚的毛主席,疲态的双眼,臃肿的双脚在触入水中的那一刻,似乎焕发了活力。眼睛里炯炯有神,身体如鱼得水,原本调养后浮肿渐消的双腿犹如灵活的鱼尾一般肆意拨打水面,一切又回来了,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初学游泳的时候……

81岁毛主席最后一次下水,游完后对警卫队长说: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 天天要闻

  • 毛泽东的游泳生涯

毛主席的游泳生涯要从韶山小塘里开启,但不妨先听听其他人的对他的评说吧。

郭沫若曾说过:“毛主席少年游小塘,青年游湘江,老年游长江。”

李锐在追溯毛泽东从1902年到1906年读私塾时的情况时写道:

“毛泽东自幼喜欢游泳,老师外出时,小伙伴们就下池塘玩水。有次老师回馆看见了,让他们作对子代处罚,对不出来再打手板。出的是‘濯足’,毛应声即对以‘修身’。对对子是作律诗作骈文的基本功。这是我们现在知道的诗人毛泽东最早表现出来的才气。”

刘少奇之子刘源在回忆主席游泳时,曾说:

“毛泽东还能直立在水中,一动不动。我们都不能像他那样立住,这也是毛泽东的水中一绝。”

李先念之女李紫阳也曾回忆说:

“他能两臂枕于脑后,平躺在水面上,或仰视苍穹,或闭目养神,还能把一条腿翘到另一条腿上。我还见过他躺在水上吸烟,把烟灰缸放在胸前。”

81岁毛主席最后一次下水,游完后对警卫队长说: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 天天要闻

时间转回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幼生活在韶山山清水秀容裹下的柴房“陋“室里的毛泽东,可以说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大山里的孩子,门前的南岸塘自然也就成为幼年毛泽东“撒欢”的地方。融杂着水草青苔的一池碧水,这便是毛泽东游泳启蒙的地方。

1902年,年仅9岁的幼年毛泽东在湘潭韶山的私塾里读书,文采不输少年同学,“野”性更不输同学少年。一旦有机会溜出学堂,便在池塘里嬉戏大脑,游泳技术便在那时候更加熟练熟识水性。

直至1910年前,毛泽东在私塾里读过的童年、在南岸塘里扑打出的童年,使自己的游泳技术愈加炉火纯青。

1913年,毛泽东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而江宽水深的湘江自然成为毛泽东天然的游泳场。他时常约二三好友到这里挥臂击水,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近百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到湘江里畅游一番。

毛泽东的同班好友罗学瓒回忆:“有一天往水陆洲头泅渡,北风过大,天气太凉。大家不管不顾,径直下水毫无凉意,上岸后也未生病。足以看出游泳强身健体。”

毛泽东也亲自写出过《游泳启示》:“铁路之旁兮,水面汪洋;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 借游泳征集同志好友,足以说明游泳对于毛泽东有何其重要的意义。

81岁毛主席最后一次下水,游完后对警卫队长说: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 天天要闻

然后,轰轰烈烈的革命开始了,毛泽东也投身其中,这几十年间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毛泽东是个游泳高手。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在医护人员的“诓骗”下,在清华园室内游泳馆内,毛主席的身体刚触到水里,便饶有兴致拍打起水花来,且一发不可收拾。

195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疗养,这里既有着空气清新,海面辽阔的环境,又富有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的历史豪情和底蕴。

在骤雨初歇之际,毛主席出去观海潮,风不止而潮涌动,突然狂风大作,海潮击打着礁石,毛泽东游泳的兴致来了,一句:“下海去!”

毛泽东在身旁警卫的不知所措中随着潮水向深海游去,与波涛大海“搏斗”后,题出了属于新中国的“观沧海”:“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此后,毛主席的游泳兴致便一发不可收拾。

1956年5月广州南巡,下珠江

1956年5月30日,飞抵长沙,游湘江。

1956年5月31日至武汉,短短几天内,三下长江水,并多次横渡长江。

1957年7月,青岛海水浴场闲游。9月,钱塘江观潮后,与落潮之水中“搏击”。

1958年1月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到邕江冬泳。

之后的十年间18次畅游长江!

81岁毛主席最后一次下水,游完后对警卫队长说: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 天天要闻

过往的游泳经历历历在目,而一身的游泳本领也早已经内化于骨髓,内化于身体,内化于灵魂。在这四次的湖南省游泳馆经历中,一切都要释放出来了,将一生的热爱都要释放出来了。

终于,1974年12月5日,毛泽东迎来了人生最后一次游泳……

  • 毛主席的最后一次游泳

场景又转回到了开始的那一幕,12月5日,长沙的冬日格外平静。

众人搀扶拥簇着毛主席最后一次走进了湖南省游泳馆,身旁的警卫员、医护人员很明显地看到主席的步伐更加沉重,已经大不如前了。虽然休养了些时日,但双腿的浮肿仍未消退,但走入游泳馆的时候,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和祥和。

身体的严重疲乏并没有打消毛主席下水游泳的念头,双脚触水的那一刻,还是可以像以往一样时而仰泳,时而停浮,但动作缓慢而勉强,已经不能像以往一样任意畅游了。旁边的医护人员时刻关注着毛主席的身体情况,身旁的警卫人员也在水中“支撑”着毛泽东。

人至暮年,只能在心里轻叹一句:终不似,少年游。

81岁毛主席最后一次下水,游完后对警卫队长说: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在湖南省游泳馆

满脸的疲惫,浑身的乏劲,短短的二十分钟内,扬不动水的双臂,踩不动水的双腿,心里似乎充满着不甘和落寞。毛主席轻轻地对陪同他游泳的警卫队长陈长江说:“长江,我浑身没劲,手和腿也发软,看来,游泳也困难了。”毛主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伤感地说:“我跟水打交道几十年,看来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陈长江知道,这些年主席的身体一直就不大好,往往是旧疾未除又添新病,日子过得很艰难。面对毛主席的伤感,陈长江也只好充满笑意地安慰主席。

这一刻,大家心里也是十分伤感。此后,因为身体的原因,毛主席被迫放弃了游泳这项运动,终于与水结束了这一辈子的缘。

游泳这项运动,回顾毛主席的一生,从当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与水“结缘”,到“横渡万里险长江,仰天极目楚天舒”“续缘”,到最后一次游泳时的一句 “看来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缘”起“缘”落,这不仅仅是毛主席的一项个人体育运动,这里面更蕴含着毛泽东一生的向往与热爱,蕴含着对大江大河自然万物的崇拜,蕴含着对个人强身健体的决心。

81岁毛主席最后一次下水,游完后对警卫队长说: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 天天要闻

毛主席一生与水的经历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层面上的含义了,他的经历是为中国游泳事业甚至体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自信意志和不懈精神也铸就了新中国体育健儿的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他垂垂老矣之时一句悲伤的话语,是作为继往开来的领路人蕴含着对后世的希冀。

  •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毛主席与水的经历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体育人。

80年代,许海峰继承着主席的意志在洛杉矶射落的首金拉开了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序幕。

90年代,中国游泳事业也在毛主席精神的影响下快速发展,林莉在佩斯摘下的400米混合泳金牌也为中国游泳事业开辟了一条新天地。

此后中国游泳事业在此激励下,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81岁毛主席最后一次下水,游完后对警卫队长说: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 天天要闻

00年代,刘子歌蝶泳摘金。

10年代,孙杨屡破各种记录摘金,叶诗文等也扛起了女子游泳的大旗,屡屡为国争光争金夺银。

而如今,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金牌已不再至上,但是毛泽东精神引领的中国游泳事业的蓬勃发展,掀起一代又一代的金牌“潮“,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投身于游泳事业。

愿中国的青少年在安全的前提下,在中国的游泳事业甚至体育事业里继承更多的毛泽东精神,可以如青少年毛泽东一样发出: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