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状元,最终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2022年07月04日18:14:21 历史 1314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科举制度是中国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当中都存在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早在隋朝时,在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考试制度的基础之上,科举制度就已基本确定,并且在之后的时间里伴随着汉文化传播至了东亚、东南亚的诸多文明之中。

诚然,封建王朝的考试制度是由于当时的国家处于一种明晰的等级体系之下,为了实现由基层到“天子”的秩序维系,这种方式应运而生。

为什么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状元,最终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 天天要闻

考试制度的出现也使得人们有了跨越社会阶级的可能,“寒门出贵子”成为了无数读书人的梦想,这代表着封建社会人们对于权力的渴望。

时至今日,尽管我们的社会生活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才选拔制度依然还是存在的,不同的是,我们今天通过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来选拔人才,并且那些成绩出众的佼佼者们依然会被冠以一个沿袭已久的头衔——状元,这一头衔原本来自于科举考试当中获取殿试第一名成绩的人,现如今也被用于形容那些在考试当中取得第一名的人。

为什么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状元,最终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 天天要闻

在这一称谓的背后,其实隐含了人们对于此人的美好祝福:考试当中取得了好成绩,日后势必会“飞黄腾达”,至少在古代是这样。

然而,根据中央教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自从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这长达三十四年的时间当中,全国多达3300名高考状元均为成为某一领域当中的领头羊,也并未成为诸如企业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等具有社会地位的人。

这是否意味着“状元”这一头衔在当今已经失去了其价值呢?

“做题家”与“死读书”

2020年年底,一位来自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的藏族小伙丁真毫无预兆地成为了人们视线中的亮点,伴随着一支视频以及各种宣传,这位并未离开过家乡的小伙一夜成名。

为什么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状元,最终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 天天要闻

之后的一段时间,网络上自然是爆发了各种声音,其中不乏一些嘲讽、谩骂的言论。对此,某媒体对丁真表示了支持,并使用“做题家”一词来形容那些负面声音的发出者。

所谓“做题家”,源于某社交媒体上用户的自嘲——“小镇做题家”,用于表达自己出身小地方,除了努力学习、擅长考试别无他法,同时却缺乏社会资源与人生视野

对于这种观点,广大网民也展开了讨论:许多人寒窗苦读十多年,却不如一个微笑来的有价值。这种观点也许有些偏激,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实现方式。

对于大多数能够获取“状元”头衔的学子们而言,通过应试教育来改变自己人生其实也就隐含了他们生活的状态:拥有过人学习天赋,同时有十足的动力。

为什么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状元,最终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 天天要闻

这种动力很多时候来自于家庭,或是经济条件比较有限,或是家庭生活并不是特别如意。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努力学习、在考试中名列前茅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于一种对压力的排遣。

而我们俗话说的“死读书/读死书”指的是那些只知道墨守成规,不懂得变通的人,隐含了一种贬义,却并未提及他们一定拥有好的成绩。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一件事:无论那些成为“状元”的人之后的生活如何,起码他们是有能力在一些考试当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并且他们并不是不懂得变通的人,而是在很多时候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及社会资源,导致自己只能通过努力学习来尝试改变自己的人生。

为什么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状元,最终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 天天要闻


成功:从不是单枪匹马的闯

很多人认为,所谓“成功”不就是在某个领域做到最好,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超过其他人的过程吗?为什么这些上学时的“做题家”到了社会当中就不行了呢?

这种观点自然是存在误区的。

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义务教育时,个体成绩的好坏当然取决于其本身——是否有不错的智力水平与反应能力、是否能够举一反三、是否能够坚持努力……。

并且这种成就直接反映在成绩上。而到了社会当中,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是有很多标准的:拿破仑生涯末期连续失败却并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

为什么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状元,最终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 天天要闻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并未上过大学,却能成为英国第一个人类学教授;我国的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虽然并未获得个人成绩的奖牌,但是他的成绩已经十分优异了。

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评判标准,另一方面也并不是依靠个人能力就可以斩获的。

正如文章标题所说,我们的“行业领袖”也是从某个视角来对这些“状元”进行审视,也许他们没有达到这样的成就,却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

当然,之所以未能成为行业领袖,也与他们的经历及身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什么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状元,最终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 天天要闻

对于大多数能够在高考当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子而言,他们的未来有着高度相似的轨迹:往往会进入全国甚至全世界最顶尖的高等学府,然后根据自己的专长挑选专业,进行深造。

大部分都会沿着这条路一直升学,之后也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一般就是科研人员、高校教育者;还有的人会在毕业之后离开高校,到企业或者是其他单位当中任职,这样的人会享受极高待遇,但却难以成为“领袖”——他们的业务能力强,却往往没有好的领导能力。

想要成为领袖需要个人魅力,他们在很长的人生道路当中都是孤身奋斗,往往会显得“曲高和寡”。这也是众多顶尖学子当中难以出现行业领袖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状元,最终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 天天要闻

最后,其实能否成为状元、是否能够成为行业领袖,都是外界的一种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自己的人生都是会根据自己的天赋、生长环境来确定的,不必非按照某种路线去为自己制定“人设”。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 天天要闻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当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2025年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贵祥、谢桂英举行熄灯悼念仪式,两盏灯箱逐渐熄灭,两位幸存者的照片从彩色变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熄灯悼念...
徐向前元帅及黄杰同志生前物品捐赠仪式在山西举行 - 天天要闻

徐向前元帅及黄杰同志生前物品捐赠仪式在山西举行

中新网忻州7月2日电 (记者 胡健)记者2日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徐向前元帅及黄杰同志生前物品捐赠仪式1日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徐向前元帅纪念馆举行。7月1日,徐向前元帅及黄杰同志生前物品捐赠仪式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徐向前元帅纪念馆举行。山西省文物局 提供 这批捐赠物品包含徐向前及黄杰生前书籍文件、生活用品、历史照...
李登辉的最后时刻:因喝牛奶呛到,咳嗽不停,被紧急送医 - 天天要闻

李登辉的最后时刻:因喝牛奶呛到,咳嗽不停,被紧急送医

说到李登辉的离世,其实很多台湾人,包括不少大陆的朋友,最早听到的消息,都是一句挺荒诞的话——“喝牛奶呛到了,送医院半年没出来。”你要说这是哪位普通老人家,家人和朋友顶多是担心一下,圈子外人不大会关注。但这人叫“李登辉”,那就不是一般的小事。
安徽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推荐人公示 - 天天要闻

安徽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推荐人公示

大皖新闻讯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候选人推荐对象(安徽)的公示》。具体如下: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宣传选树活动的通知》,经各地各单位推荐申报、安徽省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遴选推荐委员会评审,确定利辛县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侯纯广、合肥工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