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销毁核武器信美国,原谅日本侵略历史,时殷弘教授语出惊人

2022年07月04日00:29:19 历史 1308

教授是什么意思,在古代中国封建王朝之中,是朝廷设置在地方上的学,是集教育职能和行政权力于一体的官员,明代的时候教授甚至能够将一些考场八股文作弊的学生直接割除功名,在一些秀才品性不端正的时候,也是学官之中的大教授扶持监督。可见其中之厉害,到了清朝中后期的时候,教授成为教书育人的一个代名词,是对于私塾老师的一个统称,不管你是教授地主家儿子的老师,还是皇帝之师,统称为教授。

到了现代社会之后,教授的具体职能和位置虽然说有所变化,但大部分的职能都还是一样的,今天社会之中的教授地位有了很大的上升,基本上是属于我们国家大学之中最高一级的教师头衔,意思就是从小学老师到大学,从普通教师到高级教师,最后到教授这一步,是需要你一辈子的时间和你的才华知识却铺垫的,所以没有足够的能力是绝对成不了教授的。

时殷弘教授的履历

中国应销毁核武器信美国,原谅日本侵略历史,时殷弘教授语出惊人 - 天天要闻

南京大学是我们国家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学,这所大学建校的时间也是早已经超过了一百年之久,而且在与国际社会大学的接轨同步化运动之中,南京大学也是第一个引入了国际大学评价标准的大学,可以说是走到了我们国家大学的前列之中,正是因为超高的教学水准和悠久的历史底蕴,已经宏伟壮观的大学建设,所以南京大学成为了中国东南地区大学之中的佼佼者。

时殷弘教授就是上个世纪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之中,这是一个较为冷门的学科,在今天很少有人专门去从事历史相关的教学工作,一般都是考古人员才会与这门学科挂钩,他的老师是中国近代历史之中著名的史学家王绳祖先生,因为名师出高徒的关系,时殷弘的水准也是相当之高,外界对于他的评价是不辱师门,将师傅那一代的学识发扬光大了,没有在他手上埋没。

中国应销毁核武器信美国,原谅日本侵略历史,时殷弘教授语出惊人 - 天天要闻

时殷弘教授从南京大学毕业之后继续从事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他没有去考古现场,而是被我们国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聘请为二级教授,成为了大学论坛之中的著名国际战略专家,因为他早期眼光独到,对于近代历史把握深厚,看到的事情和观点都相当的独特,所以时殷弘教授一度成为了国务院参事,这就意味着他以一个布衣的身份,靠着自己的能力对于国家大事有了一定的建议和制定标准。

这是多么的难得可贵和艰难啊!普通人见到这个身份都是可望不可及,很多乡野村夫更是连这个职位都没有听说过,但时殷弘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为我们国家国策的制定的出谋划策了的,后面因为写书很勤快,在论文上面肯花功夫,十多部著作让他成为了多个领域的优秀科研者,得以享受到来自国务院的特殊津贴,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面对历史走向之中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却语不惊人死不休。

中国销毁核武取信美国建言

中国应销毁核武器信美国,原谅日本侵略历史,时殷弘教授语出惊人 - 天天要闻

时殷弘教授地位相当之高,影响也是很大,他的名望传播到了海内外很多国家,而且作为熟悉中国近代历史的国际关系学者,大家普遍认为这样级别的教授专家看事情肯定是比普通人看得更加的长远,站着的地方也是普通人所感受不到的,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时殷弘教授提出一些惊世骇俗想法的时候,我们普通人肯定都是不理解,甚至对他有所怀疑的。

而“中国应该销毁核武取信美国”这句话就是引得人们争议最多的一句话,主要是出自时殷弘教授《战略与管理》这本刊物之中发表的著名论文终结了全文中心思想而得来,他甚至在文章之中公开的宣称说中国应该销毁核武器,然后放低姿态,取得美国的信任,这样就可以在21世纪赢得宝贵且和平的发展时间。

中国应销毁核武器信美国,原谅日本侵略历史,时殷弘教授语出惊人 - 天天要闻

其实从他说的话就知道他是支持中国跟着美国走的,只有对美国示好表示自己没有威胁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展,但这种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将自己生命的终结权交到别人手中的做法,将自己母国未来发展交到别的国家手中的建议,实在是让许多有识之士为之痛心,很多人搞不懂享受了如此崇高地位,如此丰厚津贴的教授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其实这种销毁核武换取美国信任的发展道路在几十年之前的乌克兰就实行过,但几十年过去之后的乌克兰不但没有得到美国人的经济扶持,生活质量和人民幸福感反而下降了好几个档次,乌克兰用自己的亲生经历早就已经告诉了世界各国,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作为国际关系资深研究学者,时殷弘教授难道就真的不知道乌克兰的惨痛教训吗?

中国应销毁核武器信美国,原谅日本侵略历史,时殷弘教授语出惊人 - 天天要闻

要知道当年为了弄出原子弹氢弹,我们的先辈们吃了多少苦头,忍住了多少国家的嘲笑,很多人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到死去都是隐姓埋名,那个时候的我们怀揣着坚强的精神念头,一定要弄出苹果树为后人遮蔽烈日,我们坚信,靠山山倒,靠人人走,世界上只有靠自己才是唯一的真理。著名军事物理学家钱学森也曾经说过“中国人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是他的存在有质疑和争论,但手上有剑不用和手上没剑是有很大区别的”。

很多人不知道核武器研究到底有多么辛苦,也不知道哪个时候中国就是因为没有这个东西面对了多少次威胁,这是无数先辈经历了无数个日夜,没有计算机,打算盘也要制造出来的大国重器,可以说在六七十年代,中国要是没有这个东西,说话就不会这么硬气,也就没有之后中国的大国地位,面对外来威胁和其他国家核讹诈的时候腰杆子也不会那么硬。

原谅日本侵略的历史

中国应销毁核武器信美国,原谅日本侵略历史,时殷弘教授语出惊人 - 天天要闻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们是一直有着复杂的感情的,近代历史之中的那一幕幕虽然已经过去了八九十年,但硝烟和惨痛的记忆从来都没有从中国人心中消失过。时殷弘教授之前就是历史学的专门教授,对于这段中日之间的历史,应该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的,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日本人对于当时四万万中国人造成的伤害,所以说他有什么资格替受伤的先人们原谅日本?

其实原谅日本侵略历史这个论点是时殷弘教授在自己著名论文《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之中提出来的,他甚至说中国要在历史问题之中与日本完全和解,不要太计较日本侵华这段历史,这样斤斤计较对于未来两个国家的发展都是没有历史的,应该要支持日本在联合国之中成为常任理事国,以壮大亚洲国家的发言权等等言论。

中国应销毁核武器信美国,原谅日本侵略历史,时殷弘教授语出惊人 - 天天要闻

到后面的时殷弘甚至公开说是为了和日本友好交往,必须要惩罚朝鲜所作所为以获得美国和日本的谅解。其实一开始听到这些的时候,都是很难让世人相信的,但确凿的资料和时殷弘所发表的论文就在哪里,这些惊世骇俗的话就出自这样一个所谓德高望重,家财丰厚的历史国际关系研究教授的口中,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要知道二战都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德国总理都已经对那段历史给欧洲国家造成的伤害下跪道歉了。但日本人对于自己的侵略行为却是没有丝毫的后悔,不仅没有公开道歉,反而将二战之中罪大恶极的14名罪犯供奉在晋国神社之中当成是日本人的偶像,每次日本政府换届的时候都会去参拜,就是这样一次次的刺激着亚洲受害各国的神经。所以要与日本在那段历史上和解那是不可能,绝对没得谈。

结语

对于时殷弘提出来的“销毁核武换取发展机会”和“原谅日本促进发展”这种观点,无论是从那个方面来看都是相当的荒谬的,作为国家资深学者,他的话是可以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决策问题的,说出这样的话难免会有误国误民之嫌疑,或许他本人真的是为中国未来谋划,但中国的发展如果真的是以这种卑微低劣的姿态,那和饮鸩止渴是没有区别的,中国人要想发展还是得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牢记教员的话才是硬道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 天天要闻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皇太极驾崩后的1644年,大清帝国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各拥重兵,八旗中半数的支持使得二人势均力敌。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倾向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开心坏了。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 天天要闻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近日发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学苑、航港南苑、经开苑、文华苑、永盛苑、广惠苑6个院区,3543套房源。详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卢洛高速卢氏段即将通车!节省约1小时车程卢洛高速(卢氏...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 天天要闻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文/孙野借刀杀人小周郎,假请诸葛去劫粮。强中更有强中手,毒辣奸计变黄粱。注:黄粱——这里是引申义,即黄粱梦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维孔明,说他足智多谋,请他去带兵偷袭曹操粮草。曹操向来是偷袭别人粮草的主,肯定戒备森严,这不是让诸葛亮白白送死吗!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 天天要闻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爱颐,是清末首富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宣怀官做得大,以帮助李鸿章办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时已经官居邮传部尚书,生意做得更大。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