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相乡 | 嘉兴郊区最早撤并的乡

2022年07月03日08:11:01 历史 1677

文 | 嘉兴地名

净相乡 | 嘉兴郊区最早撤并的乡 - 天天要闻

嘉兴市区(原嘉兴县)的东南部曾经有个叫净相乡的乡镇。该乡镇撤并时间较早,可能已不被后人所记忆。

1981年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嘉兴市(县级)有30个人民公社,净相人民公社即是之一,1984年政社分设时人民公社改为乡。

1992年全省开展撤区扩镇并乡工作,净相乡是嘉兴市郊区最早撤并的乡(另一个是新农乡)。

2000年嘉兴市本级行政区划大调整时,秀洲区(原郊区)有4个镇3个乡划归秀城区(现南湖区),这时已经没有净相乡建制存在了。

原来的净相乡,东连平湖市曹桥乡(现曹桥街道),南邻新篁镇(后并入凤桥镇),西接竹林乡(后并入新丰镇),北隔平湖塘与新丰镇相望,面积22.52平方公里。

下辖横港、北汤、金丰、上八、永济、寿山桥、叶家桥、张家埭、栖凰埭、金章、净相、渔村等12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栖凰埭集镇。净相乡辖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至新中国成立为栖凤镇及槜李乡的辖境。

新中国成立时建政为净相乡,在嘉兴县划区建乡中,属新篁区8个乡之一 。1956年净相、竹林两乡及金章乡一部分合并,仍称净相乡。

1958年秋,由净相、新丰、步云、大桥4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后称新丰人民公社。1961年分为净相、新丰、步云、大桥、竹林5个公社。1984年复称净相乡。

净相乡是行政区域名称中少有的不以政府驻地命名、而以其他自然村命名的乡镇,或许是因境内的净相寺更著名的缘由吧(暂无考证)。

净相寺,千年历史的著名古刹,约在公元500年由南齐丞相解景荣所建,历代多次修葺、重建。万历《嘉兴府志》载:

梁武帝赐额,为梁福寺,后废。汉南王重建。天福七年,武肃王重修。祥符戊申,改名净相。”

清康熙十七年(1678)僧超基重建大殿。康熙四十三年(1704)置常住田。道光元年(1821)僧上莲重修寺宇和寺南香花桥,桥柱上两侧镌有“果珍曾纪鲁春秋、门开古寺留元井”的联语。

净相寺槜李久负盛名,宋代张尧同《净相寺槜李》诗,有“地重因名果,如分沆瀣桨”之句。清代新篁人王芑亭《槜李谱》云:

“槜李虽嘉兴土产,总以净相寺为第一”。

据传,净相寺槜李不轻易予人,僧人贮果于兰花细瓷盖碗中,视为禅林珍品,清代朝廷列为贡品严加勒索。寺占地近10亩,有大殿、僧舍数十间,辖十房僧人。部分建筑毁于太平天国期间,大部分建筑则毁于日寇侵占期间。

新中国建立初,尚剩的小部分建筑(属西房)改建为净相寺小学。净相寺现为自然村。栖凰埭,该集镇原为自然村,住户以王姓为主,因位于东王埭之西,故名西王埭。

清代,逐渐形成集镇,将西王埭雅化为栖凰埭,意为凤凰栖息之地,据传曾有栖息在凤桥镇凤喈桥栏上的凤凰向东飞来此地。旧时栖凰埭有7爿茶馆、4家酒店,另有南货、腌腊、药材、食品店和鱼行等。

净相乡 | 嘉兴郊区最早撤并的乡 - 天天要闻

境内交通便捷,乍王公路(老07省道)横贯北境,河流纵横,东、西青龙港南北川流,灌溉、航运便利。农业主产水稻、大小麦粮食,还种植油菜,植桑养蚕,饲养猪、羊、兔,养殖淡水鱼。工业有棉纺织、塑料制品、农机配件、小五金、水泥预制件等。有中学1所,小学11所,有邮电所、卫生院、电影队等。

1992年6月,撤销净相乡建制并入新丰镇。作为四级行政区域名称的净相乡,40余年后不复存在。



--END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 天天要闻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宝成铁路电气化迎来开通50周年。这条穿越秦巴山脉的钢铁巨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几代人的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个关于父女与宝成线的故事,也在这蜿蜒的铁轨上,清晰回响。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 天天要闻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9月3日晚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晚会根据中央安排,中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