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陆和谈,结果大骂"娘希匹":半个月就赤化了

2022年06月30日07:30:33 历史 1113

1973年,92岁高龄的章士钊自请第四次赴港,欲与台湾方面会谈两岸统一事业,功未竟而身先死。在香港蒋介石伪政权“民意代表”宋宜山参加章士钊的追悼会,这一行为本是人之常情,蒋介石却大发雷霆,以“附共”的罪名,宣布撤销了宋宜山的民意代表职务。

一个已经常居香港的“民意代表”,参加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的追悼会,怎么会让蒋介石如此生气呢?这还得从16年前的一次“和谈”使命说起。

蒋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陆和谈,结果大骂"娘希匹":半个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闻

宋宜山

毛主席抛出橄榄枝

1955年4月,周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行前,毛主席嘱咐周总理,在美国撤退在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可相机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和意向。

4月27日,毛主席会见巴基斯坦大使时,说:“在亚非会议期间,我们同五个科伦坡国家和泰国、菲律宾谈过台湾问题,一切问题应通过谈判来解决,打仗的办法不好。”

1956年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方针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形成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构想。1956年1月25日,毛主席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台湾那里还有一堆人,他们如果是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如果愿意来,不管个别的也好,部分的也好,集体的也好,我们都要欢迎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

在1956年,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都曾对台湾当局释放和平的善意。毛主席在接见法国共产党代表团时说:“国民党现在霸占着台湾,我们又提出合作,合作了两次,为什么不可合作第三次!”并当场表示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以照旧,台湾现在可以实现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谈好了可以签个协定公布。

周总理在访问印度时,坦承中国政府正在努力争取蒋介石,如果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蒋介石就有了贡献,他可根据自己的愿望留在中国任何地方。

当一位记者问中共是否给蒋介石一个部长职务时,周恩来笑答:“部长太低了。”

在1956年的春天,奔走于北京、香港之间,为实现祖国统一不遗余力的章士钊提出请求,能否给蒋介石写一封信。毛主席、周总理经过慎重考虑后,同意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专门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

信中对国共第三次合作提出了一些原则性意见:第一、除了外交由中央统管外,台湾的人事安排、军事大权等仍由蒋介石管理;第二、如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补助;第三、台湾社会改革从缓,有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第四、国共双方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

信中还说,奉化蒋氏墓并不像有些港台报纸上所说的“已在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的运动中荡然无存”,而是“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欢迎蒋介石能在祖国统一后回故乡看看。”

时年75岁的章士钊拿到信件后,即刻赶赴香港,找到了国民党驻香港负责文化宣传工作,主持《香港时报》的许孝炎同他谈了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并请他将中共中央的信转交蒋介石。

蒋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陆和谈,结果大骂"娘希匹":半个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闻

许孝炎

许孝炎知道事关重大,立即从香港飞往台北,直接到总统府,亲手将信件交给蒋介石,并将他与章士钊的会谈情况向蒋作了详尽报告。蒋介石听后,再展开信,反复看了几遍,他注意到信中已不再称他是“头号战争罪犯”,也没有要求他“投降”之类的语言。他联想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周恩来在公开场合反复提到“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呼吁“国共第三次合作”。他明白他必须正视这一形势。

基于此,蒋介石于1957年初将许孝炎召回台湾,让他找一个人选,去一趟北京。蒋介石要求此人必须有一定的地位和名望,但不能从台湾派出。宋宜山就是最终被选定的那个人选。

为什么是宋宜山?

宋宜山是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是蒋介石的学生,曾被蒋介石派到英国留学,归国后一直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跟随蒋介石20多年,受到信任。国民党从南京败退台湾时,曾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人事处长。到台湾后任国民党伪政权“民意代表”、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在香港工作。

这样的履历符合蒋介石的要求——有地位和名望,且不在台湾,更重要的是,蒋介石对这个人信得过。

此外,宋宜山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宋希濂的哥哥。

宋希濂17岁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成为蒋介石的学生。1933年,他担任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长,参加过对红军的“围剿”。1937年任西安警备司令。此后,历任第71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司令,华中“剿匪”司令。  

蒋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陆和谈,结果大骂"娘希匹":半个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闻

宋希濂

1947年初,西南吃紧,蒋介石调宋希濂出任川湘鄂绥靖专署主任,兼十四兵团司令。蒋介石兵败如山倒。1949年11月,宋希濂手下尚有数万兵马,在慌乱中节节败退。宋希濂本人于11月19日被俘于大渡河北岸一座小庙之中。宋希濂被俘后的一幕,颇为有趣。一位首长模样的解放军来看他。他称之“军长”,对方摇头;呼之“师长”,也摇头。原来,那人叫阴法唐,是一个团长,令宋希濂大吃一惊!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解放军的追兵起码是几个军。当时的情景如下:  

阴团长见宋希濂这般误会疑虑,连忙摇头笑着说:“我不是军长,也不是师长。我是52师155团的团长。沿大渡河在后面追击的先头部队只有我这一个团,确切地说,只有800人的兵力,仅相当于一个加强营。”宋希濂一听说,在后面追击他的只是一个团,而且只有八百人的兵力,便“唉”地长叹了一声,懊悔地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我总以为在后面追击我的有几个军,有情报说是九个军。早知如此,就是有三个团、五个团,我也有力量……”

当时,宋希濂和杜聿明等战犯被关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蒋介石认为宋宜山可以以探亲者的身份去大陆。

另外还有一点,蒋介石认为宋宜山是湖南人,毛主席、刘少奇、中共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以及长时间在两岸之间沟通的章士钊均是湖南人,老乡之间比较好说话。

宋宜山出使无果 蒋介石痛骂“娘希匹”

1957年4月初,宋宜山从香港入境,经广州乘火车抵北京,接待他的是唐生明,同样也是一个湖南人。唐生明早在1928年时就在蒋介石身边任侍从参谋,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军统局中将设计委员,1949年初任总统府参军处参军,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官等要职。当年8月,他在湖南率部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他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员。从1956年起,唐生明任国务院参事。

在唐生明的安排下,宋宜山到北京的第三天,周总理便接见并在北京有名的饭店东兴楼宴请了他。这表明中共对于蒋介石来使的重视。周总理谈起宋宜山的弟弟宋希濂,说宋希濂是抗日名将,让宋宜山去看看胞弟。这使宋宜山深为感动。

蒋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陆和谈,结果大骂"娘希匹":半个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闻

周总理与宋宜山

周总理还向宋宜山面谈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关原则,具体问题将由中共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与他会谈。  

随后,李维汉作为中共代表,与宋宜山就第三次国共合作、祖国统一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协商。

李维汉提出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的四项具体条件:

1、国共两党可以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

2、台湾可以作为中央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

3、台湾地区的政权仍归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参与,而国民党可以派人到北京参加中央政权的领导。

4、驻台湾海峡的外国兵力必须完全撤走,不允许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这样的条件可以说还是比较优越的,基本上就是后来的“一国两制”模式,宋宜山在会谈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善意,大为感动。

会谈之余,宋宜山在唐生明的陪同下,在北京游览了一番。游览的目的地不止于故宫、长城这样的名胜古迹,还包括石景山钢铁厂、四季青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果。

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宋宜山所到之处都是热气腾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样的情形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出生在20世纪初的宋宜山来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所见到的都是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民生凋敝、山河破碎。一个稳定而欣欣向荣的中国,只出现在他们的梦中,而腐朽的蒋介石政府所无法企及的。这让宋宜山非常震撼,从而也激发了他年轻时曾有过的那股爱国热情。

更重要的是,宋宜山又去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看望了弟弟宋希濂, 得知宋希濂在狱中生活得很好, 不久将被特赦。这就更让他震惊了。在国民党的宣传中,被俘的战犯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痛不欲生之中。事实上,这样的谎言之所以能在国民党统治范围内流行,是因为国民党人只要扪心自问,他们抓住共产党员会怎么做,就由不得自己不相信了。

蒋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陆和谈,结果大骂"娘希匹":半个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闻

宋希濂(中)晚年

但宋宜山所见到的情形,也让他不由得不相信,共产党宣传的优待战犯的政策,全都是真的。尤其是像宋希濂这样一个过去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人,当下正在积极参与改造中,已经从思想深处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这也进而让宋宜山相信,中央政府是真心希望和平的,他们对台湾当局,对蒋介石的承诺,必然也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两个星期后,宋宜山悄然返回香港。

根据此次大陆之行的印象,宋宜山写了一份书面报告交由许孝炎转呈蒋介石。在这份长达1.5万余字的报告中,宋宜山除详细叙述了与周恩来、李维汉见面商谈的情况以及中共提议外,还着意描写了沿途及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包括农村丰收在望、工业生产蓬勃发展和市场供应无缺的大好景象。

最后,宋宜山大胆陈词:中共意图尚属诚恳,应当响应。大陆从工厂到农村,所到之处,但见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民众安居乐业,与中共鱼水相依,以前提的“反攻复国”,似已无望。

报告送上去后,蒋介石越看越生气。不等看完,他就猛地往桌子上一摔,大骂:“娘希匹!他把共产党说得那么好,半个月就被赤化了。”

蒋介石当即吩咐人告诉宋宜山不必回台湾留在香港算了,以后“民意代表”的薪水会按时寄去。

宋宜山并不是第一个被蒋介石“抛弃”的密使了。

早在1950年,蒋介石就让蒋经国出面,派黄埔六期生、陈毅哥哥陈孟熙的大舅子李次白到过大陆。当时的蒋介石政权正面临被美国抛弃,而粟裕率领的50万大军陈兵东南,做好渡海解放台湾的准备。蒋介石父子战战兢兢,有心求和却还患得患失,妄想什么“美国多党制民主的道路”。

陈毅在上海招待了李次白,却对他说:“国共合作的问题,现在先不提,现在提为时尚早,以后还会有机会的。我欢迎次白回来,请你吃饭,至于台湾嘛,就让它烂下去!”

不久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不但派兵入侵朝鲜,而且派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队入侵台湾地区。蒋介石父子认为有了靠山,也就不需要什么“和谈”了。蒋经国让人通知了李次白“关于国共合作的事不必谈了。”然后,李次白也回不去台湾,而他在台湾的家属,也得不到蒋经国承诺的生活费了。

蒋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陆和谈,结果大骂"娘希匹":半个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闻

1982年,儿子李文谷(左)到香港与父亲李次白(右)见面

相比李次白,宋宜山就算是“幸运”的了,他起码没有家属在台湾,而且还能领到一份薪水。但他还有一大家子人需要生活,为此应聘到一家高等院校教授经济学,辛苦养育八个儿女。但到了1973年后,那一份薪水也给停了,好在此时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起色。

宋希濂于1959年获得特赦,1980年在儿女的再三要求下,携夫人赴美居住。赴美探亲之前,宋希濂先到香港,探视分别多年的三哥宋宜山。当时已经75岁的宋宜山,跟弟弟久别重逢,十分激动。

宋希濂到香港时,经济情况是十分拮据的,他的一套西服还是宋宜山的女婿方资纲出钱做的,而宋希濂和夫人易吟先赴美的机票,则是宋宜山出钱购买的。

在美国,宋希濂联络一批黄埔校友,为两岸和平统一积极奔走,为此遭到台湾方面的肆意攻击。而此时的宋宜山,身体却日渐衰弱,早已没有了当年独自北上的那股精气神。1983年,宋宜山中风,此后身体一年比一年差。最后的日子,他跟随妻子信了基督教。1991年,宋宜山在香港病逝,终年86岁。

关于1957年秘密北上,担任蒋介石的“和谈”信使那件事,宋宜山始终缄口不提。晚年一直照顾他的继女李小梅称,宋宜山对蒋介石非常忠心,被蒋“抛弃”那件事,对他打击非常之大。

蒋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陆和谈,结果大骂"娘希匹":半个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闻

宋宜山家庭照

参考资料

《1950年后国共和谈纪事》,梁福昌,党史文汇

《“第三次国共合作”流产的台前幕后》,王乐飞,红广角

《毛泽东与蒋介石》,叶永烈,华夏出版社

《两岸密使往事:宋宜山》,凤凰卫视,纪录大时代

《鹰犬将军:宋希濂自述》,宋希濂,中国文史出版社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