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2022年06月15日20:42:26 历史 1615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文✎简史说

编辑✎简史说

2000年,在美国某个机场,一位花甲老人走下飞机,似乎发生了什么好事,他嘴角上扬,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老人环顾四周,心想自己终于来到了心驰神往的国家,深吸一口气,心中已经开始畅想未来在美国的美好生活。可这个老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未来他会沦落到以捡垃圾为生,最后惨死地下室

你很同情他?大可不必,他不配得到怜悯!

小丑背叛当歼夷!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辉煌的事业

这个老人叫冷鸿升曾经是我国武汉建筑设计院的院长

冷鸿升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冷鸿升是我国辽宁营口人,出生于1939年,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战火纷飞,社会动荡不安。不过冷鸿升家境殷实,他的父亲是一个大生意人,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冷鸿升算得上是有钱人家的小少爷,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为了寻找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冷鸿升的长辈们决定举家搬迁,在他父亲的带领下,冷鸿升一家人一路南下,在武汉定居。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辽宁营口

富裕的家庭条件为冷鸿升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当时绝大多数人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出行有保安前呼后拥,每天过得怡然自得,好不惬意。

在这么富裕的家里冷鸿升没有变成纨绔子弟。因为除了生活条件优异,冷鸿升的家人也十分注重对他的教育,把先生请到家里教他读书识字,还请了外国人教他西方国家的文学、礼仪。冷鸿升聪明伶俐,又比较努力上进,所以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先生教书

不仅文化课优秀,冷鸿升的父亲也特别注重对儿子的艺术熏陶,所以在艺术方面冷鸿升也颇有造诣,冷鸿升最擅长的是书法和绘画,这为他日后叛变埋下了伏笔。冷鸿升在各个方面都十分优秀,可怕的是,他的家人忘了对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武汉旧照

1977年高考恢复,全家人的付出有了收获,长大后冷鸿升过五关斩六将,顺利考上了大学,那时大学生的数量是凤毛麟角,能考上大学的哪个不是人中龙凤?在人才济济的大学里冷鸿升也没有泯然众人,他凭借高超的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获得的各种奖项不计其数。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武汉旧照

大学毕业,冷鸿升被分配到武汉某水利部门工作,随后又被调到长江流域办公室,正式成为了一名建筑工程师。当时国家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急需各方面的高端人才,冷鸿升凭借大学学历得到了单位的重点培养,他自己也很争气,工作努力,学习认真,掌握了很多水利工程相关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后来冷鸿升得到了到武汉建筑设计院工作的机会,由于优秀的工作能力,一段时间后他被提拔为该设计院的院长。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甜蜜的爱情

在那个年代,冷鸿升每个月就已经收入过万,再加上家里本来就有钱,冷鸿升事业财富双丰收,不过一直没有结婚。冷鸿升在四十多岁时还没结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常年沉浸于学习和工作,与人交际的能力比较差;二是他家境富裕,人也优秀,眼光难免比较高,一般的女人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1980年,冷鸿升注意到了他的一位女学生,这位学生名字叫沈爱华,后来成了冷鸿升的妻子。沈爱华出身豪门世家,是一位大家闺秀,她人长得十分漂亮,而且知书达理,学识渊博。

冷鸿升慢慢爱上了这位女学生,不过他并不敢表白,因为沈爱华比他小了17岁,如果他跟沈爱华在一起,他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是老夫少妻,肯定会被外人指手画脚。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冷鸿升

或许是幸运女神常伴左右,抑或是冷鸿升足够优秀,沈爱华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她觉得冷鸿升博古通今、学识渊博,在课堂上高谈阔论,时而文质彬彬,时而幽默风趣。

在沈爱华心里,冷鸿升不是一个老师,而是一个朋友。爱情的事没人说得清,你爱他,他爱你,很快两个人就走到了一起。这样的感情当然不会被看好,不过沈爱华不在乎,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一意孤行地嫁给了老师冷鸿升。1990年,沈爱华为年过半百的冷鸿升生了一个女儿,冷鸿升给女儿起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冷冷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开始堕落

冷鸿升在外有辉煌的事业,既有权又有钱,回家有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家庭和睦美满,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日子成了冷鸿升的日常生活。

转眼间,冷鸿升就到了快退休的年纪,20世纪90年代,他退居二线,只需要做一些清闲的工作就好。原本就不缺钱,现在又有了时间,冷鸿升开始全心全意投身到他所热爱的艺术事业中去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冷鸿升画像

冷鸿升重新开始钻研名人字画,凭借以前的功底,他有了自己的作品,还办了个人画展,有些人还愿意出钱买他的字画。这些小小的成就使冷鸿升迷失了自我,他对艺术的感情逐渐从热爱变成痴狂,他越来越沉迷于字画,把家中的大小事务都交给沈爱华处理,自己当上了甩手掌柜。

冷鸿升一直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起初沈爱华还是好言相劝,时间久了,两人开始争论,再然后争论变成了吵架,曾经恩爱的夫妻现在常常在三更半夜还在争吵,吵架当然是吵不出结果的。在他们刚结婚的时候,由于冷鸿升收入颇丰,沈爱华就辞职在家,专心相夫教女,当起了全职太太,在冷鸿升心里她只是自己的附属品,所以沈爱华的话并不能起一丝一毫的作用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国画

原本冷鸿升把女儿冷冷当作公主一样疼爱,可自从沉迷书画,冷鸿升对冷冷越来越冷淡。因为长时间缺少父爱,再加上如此糟糕的家庭环境,年幼的冷冷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小小的年纪就要每天靠吃药缓解心理压力。

冷鸿升并不为女儿的心理疾病所动,依旧我行我素,陪着他的字画生活,在冷鸿升的心里,只要给女儿钱就好,别的都无所谓。沈爱华无可奈何,独自带着女儿东奔西走,在全国各地寻找好的医院为女儿治疗心理疾病,母女二人走遍全国各种医院,但冷冷的自闭症丝毫没有好转。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彻底沉沦

冷鸿升的艺术倾向逐渐从东方转移至西方,他爱上了西方的油画,开始向往西方油画所表现的开放自由。作为院长,自然有很多人投其所好,冷鸿升结交了大量学习西方艺术的朋友,他的这些朋友中不乏一些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和公知。冷鸿升的这些“朋友”告诉他:“美国的艺术领域更发达,思想开放,经济繁荣,是中国人梦想中的人间天堂。”每天被这样的声音荼毒,冷院长被忽悠傻了,在他的心里,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外国的空气是甜的,他开始向往到美国去生活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西方油画

在某次职级评定中,根据冷鸿升的所作所为,他不出意外地落选。冷鸿升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觉得根据自己的资历和能力,无论如何都不会失败,他开始对国家心怀怨恨,认为国内已经限制了他的发展,因此,冷鸿升开始计划到美国去大展拳脚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崇洋媚外

身边的人知道冷鸿升想出国,都纷纷劝他:“一把年纪的人了,就不要瞎折腾了。”“外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他当然听不进去,“你们思想境界太低,见识短浅。”冷鸿升是这样回答的。

按照冷鸿升的情况,通常情况下美国是不可能通过他的移民申请的,不过冷鸿升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先办理了旅游签证,乘坐飞机到了美国的纽约,飞机落地以后,冷鸿升悄悄地离开旅行团,马不停蹄地赶到美国移民局,声称自己在中国受到了迫害,要申请政治庇护,他还表示自己会为美国提供一些我国的研究成果。美国每年都会提供一定数量的政治庇护移民,其目的昭然若揭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广告

在一些人的帮助下,冷鸿升拿到了美国绿卡,开始在他向往的国家生活。开始时,冷鸿升靠在美国散播各种言论诋毁中国来获得美国人的信任。冷鸿升四处演讲,赞美美国诋毁中国,在报刊网络上发表各种不实言论和画作讽刺我国。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美国绿卡

刚开始,靠着这些下作的行为,冷鸿升从政府获得了很多奖金,但是时间久了, 美国人看他翻来覆去就这么点东西,认为冷鸿升没有了利用价值,就把他一把丢掉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报纸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悲惨的生活

冷鸿升并不担心,他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在美国找一份合适的工作绰绰有余,不过显然没有人愿意用一个背叛自己国家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心中没有“忠诚”二字。冷鸿升找不到建筑相关的工作也不着急,他买了颜料和画布,画了很多油画送到全球艺术家协会,委托这个协会代卖,他觉得自己的艺术水平可以换钱花。显然,冷鸿升要再失望一次了。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街头画像

很快,冷鸿升的积蓄所剩无几,他从豪华公寓搬到了地下室,每天拿着画板到公园给人画画像挣钱,可这样的收入也朝不保夕。为了生存,冷鸿升放下院长的架子,在附近捡起了垃圾。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拾荒

冷鸿升的朋友姚继承说:“冷鸿升有拾荒的习惯,他经常骑着车在附近捡垃圾,然后把捡到的废品卖到回收站,生活很不容易。”

冷鸿升的生活很苦,但嘴很硬,他经常向国内写信,告诉大家他在国外过得如何幸福。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溺水而亡

就这样,冷鸿升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那时冷鸿升已经70多岁,他开始感觉到孤苦无依,就打算骗年纪尚小的老婆带着女儿一起过来照顾自己。老婆来了以后可以照顾自己,女儿来了以后可以凭借自闭症申请一些补助金,冷鸿升的算盘打得叮当响。

冷鸿升写信告诉沈爱华,说自己在美国过得很好,找到了一所医疗水平超高的医院,让沈爱华带着冷冷过来看病,一家三口以后一起在美国生活。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冷鸿升夫妇

沈爱华这些年过得同样不好,一方面,冷鸿升走了以后,她们母女俩没了收入来源,另一方面,自己的丈夫或者父亲是个卖国贼,她们常常被人议论。所以沈爱华一收到信,就卖了武汉的房子,带着所有的积蓄,和女儿一起到美国跟冷鸿升团聚。

沈爱华到了纽约以后才知道上了冷鸿升的当,不过为时已晚,因为她着急出国,以极低的价格把房子卖了,现在回国没有地方住,而且一日夫妻百日恩,她看到丈夫过得这么凄惨也非常心疼,所以决定就此在美国定居。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冷鸿升家

一家三口人挤在不到20平米的地下室里,这里常年不见阳光,房间里阴冷潮湿。家庭开支主要来自女儿的补助金和沈爱华打零工,冷鸿升年事已高不能挣钱,沈爱华为了养家糊口,每天要打五份工,语言不通,工作又辛苦,50岁的沈爱华看上去像70岁的老太太。沈爱华经常自言自语:“我到底为什么来美国?”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纽约积水

这个三口之家这样生活了6年,6年后,千年难遇的飓风“艾达”横扫美国,给纽约带来了狂风暴雨。据统计,该台风造成纽约市至少13人死亡,冷鸿升一家就在这13个人里。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飓风风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冷鸿升家

2021年9月1日,一场特大暴雨席卷纽约,居民都躲在家里不敢外出,排水系统不堪重负,雨水淹没了冷鸿升家的地下室,一家三口来不及逃跑,全部溺亡。第二天他们的尸体被冲到地面,经当地警方再三研究,确认是他们一家三口。三个人的尸体无人认领,在停尸房里放了很久,有几个湖北老乡于心不忍,为他们处理了后事。尸体火化以后,老乡们凑钱把冷鸿升的骨灰送回了中国,假如冷鸿升知道这件事不知会作何感想。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湖北老乡为冷鸿升一家处理后事

2000年的那班飞机是冷鸿升人生的转折点,坐上那班飞机前,他意气风发,从飞机上下来以后,他饱经风霜客死他乡。

有的人2000年就到了地狱,2021年才死。

为移民放弃国内院长职位,年过六旬逐梦美国,沦落到捡废品为生 - 天天要闻

结语

爱国主义是融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情怀,几千年来,爱国主义将中国人凝聚在一起,我们团结一致,解决各种内忧外患,爱国主义早已成为我们奋勇向前的动力,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

叛徒没有好下场。

-END-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大刀队是我们的悲哀,并不是什么荣耀 - 天天要闻

大刀队是我们的悲哀,并不是什么荣耀

大刀队最早得追溯到国民革命军西北军那时候。1933年,长城抗战打响,日军大举进攻喜峰口。当时中国军队的处境有多惨?枪支弹药都凑不齐,工业底子薄得像张纸,连个像样的炮都造不出来。面对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机枪甚至坦克,咱们的西北军将领没办法,只能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 天天要闻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7月9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党委书记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解说,参观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 天天要闻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结!今年三月到六月,陆大鹏与程衍梁带我们走近欧洲历史上的八位首相或总理,在纷繁的历史中,串联起他们的故事:从缔造“太阳王”的马扎然,到瓦解拿破仑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澜的克列孟梭,直至缔结“英美特殊关系”的丘吉尔... 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抉择,也亲手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光环背后,其实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 天天要闻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电话那头传来古大存压低却颤抖的声音:“叶帅,莫雄今晚就要被枪决!”叶剑英愣了不到三秒,随即抄起另一部机子拨向陶铸,四个字掷地有声——刀下留人。广东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传令兵一路小跑,陶铸收到命令,当场批示暂停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