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2021年10月15日14:58:02 历史 1654

2006年秋,北京的一场追悼会上,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望着一张冰冷的照片泣不成声,她是为谁而痛哭呢?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位逝者的一生,也许从中能发现她的身份。

1921年秋,她呱呱坠地,家中一片欢声笑语,六位哥哥都在迎接小妹妹的到来。

1946年冬,她放弃了成为杨振宁李政道师姐的机会,投身革命,随时准备以身报国。

1948年夏,她结婚了,嫁给了一个比她大23岁的男人,结婚之后的她成为了一名贤妻良母,照顾着丈夫和九个孩子。

2006年秋,她离开了人世,一场朴实无华的追悼会中有许多人前来送行,上至97岁的红军大爷,下到未成年的小学生,他们都来送别她。

没错,她就是一代女性的传奇——王光美。

书香门第,大家闺秀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王光美

1921年9月26日,一名女婴呱呱坠地,而此时她的父亲王治昌正远在美国出席华盛顿九国会议,得知消息后,他兴奋不已,这是他的第一个女儿,一直想要一个小棉袄的他今日终于得偿所愿。

由于他当时身在美国,家中孩子又是“光”字辈排行,于是王治昌就将第一个女儿取名为“王光美”。

王光美在家中行七,上有六位兄长,下有四位妹妹,但她总是最受宠的一位,家中有什么好东西,她总能获得头一份。

虽然家中的院子比较大,可是家中兄妹实在是太多,小时候的王光美只能和四个妹妹住在一间屋子里,但每个女孩都想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等到王光美稍长一些,父母为了方便她夜里读书,就给了王光美一个单独的房间,让她在自己的小空间中“肆意妄为”。

就这样,王光美在父母无尽地宠爱下长大。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王光美也没有辜负父母的疼爱,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异,名列前茅,甚至还在高中跳级,羡煞了同班学生。

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之后,王光美也是一如既往的优秀,潜心学习,成为中国第一批原子物理学女硕士。

而她之所以如此优秀,除了自身的天资与努力之外,还有父母对她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王光美的父亲王治昌早年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商科学习,与廖仲恺相交甚深。

王治昌从日本回国后入仕,官至代理农商总长,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人物之一。

王治昌虽然仕途顺利,但是情路却一片坎坷。他一生先后娶了三位妻子,前两位妻子在分别为他生下长子、次子和三子后都去世了。

第三任妻子就是董洁如,也就是王光美的母亲,她为王治昌生下三子五女,与他相守一生。

董洁如出身于商业之家,家中是天津著名的盐商,她年轻的时候就反对封建,当时女人裹脚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她却坚决不肯,家中不让读书,她也不从,她是中国最早一批的女大学生之一。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王光美

当时回到国内的王治昌在北洋女子师范大学做教师,喜欢上了班级里这位独一无二的女同学,多次写信明示董洁如,而董洁如也对这位老师有好感。

可是当王治昌去董家提亲时,董家人却断然拒绝,理由有二:

第一,两人互相爱慕属于师生恋,自古师生不同辈。

第二,王治昌两次丧妻,家中还有孩子要抚养,年纪长董洁如二十多岁,这对于董洁如来说负担太重。

虽然董家并不同意两人的婚姻,但是董洁如一意孤行,两人在六国饭店请了一些亲友吃饭,就算正式结婚了,董家无奈之下也只能承认这个女婿。

王光美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所以对于王光美的学习是非常支持的,当然由于两人也是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所以对于王光美的一些“出格”的行为也能理解。

投身革命,九死不悔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1943年,王光美考入北平辅仁大学理科研究所,负责带她的是一位和蔼的德国教授。辅仁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被留校成为物理系的助教,准备继续深造去美国读博。

原本王光美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学者或者是一名科学家,然而她却走上了一条与之完全相反的道路——参加革命,这都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王家家风开明,父母要求孩子要开眼看世界,家中许多人接受了进步的共产主义思想,并且和地下党接触密切,尤其是王光美的四哥王光杰。

王光杰是王家最早参与革命的,他一直秘密通过电台为延安传递消息。正是在兄长的影响下,王光美也渐渐对共产主义有了好感,她也想像兄长一样参加革命。

就这样,王光杰的妻子将北平地下党员崔月犁介绍给她。

北京太庙的松林就是王光美和崔月犁接头的地方,当时王光美穿着朴素,戴着一双白手套,让崔月犁印象深刻。

两人成功接头后,开始了亲切的交谈,友谊也在这次交谈中建立。后来,王光美经常阅读崔月犁借给她的进步书籍,尤其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当时宣传共产党的书籍是不允许售卖的,所以这些书籍的封皮大多都是各种类型的杂志。当时王光美住在西单,西单的街边上经常站着不少警察,他们经常搜查过往行人的车、包等,以防有人夹带关于共产党的书籍,王光美在街上常常胆战心惊,就怕警察搜查。

王光美认真研读这些进步书籍,她发现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真的是太难了,但她没有气馁,一直勉励自己。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1945年12月,抗日战争结束,中共依旧存在两党对立的局面,美国政府派遣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来华,假借调处之名,企图浑水摸鱼,谋求更多在华利益,在北平成立了“军调部”。

共产党为了避免内战,和平解决问题,派遣叶剑英、李克农等作为中国代表来参加调处,但是与共产党对接的除了国民党之外还有美国人,我方还缺少一名英语翻译。

这时,崔月犁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高学历的王光美。

于是王光美接到了地下党交给她的一张纸条,邀请她去“军调部”担任英语翻译。

只是这份工作让王光美有些踌躇,因为此时的她已经接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物理系全额奖学金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她既不愿意放弃为党工作的机会,又不忍心让悉心栽培她的德国教授失望,王光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但是革命尚未结束,王光美终于说服了自己,决定先完成“军调部”的事情,再考虑留学。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在军调处工作的王光美落落大方,十分善谈,在此期间,共产党人的言语、行为都深深感染着王光美,也让她在学业和革命间终于做出了选择。

1946年8月,马歇尔的“调处”失败了,军调处的共产党员为了避免国产党的追杀,紧急撤离北平。

就在这一年,王光美也做出了改变她一生的决定——去延安。

如果王光美选择了继续深造,那么她可能会是杨振宁的师姐,是中国第一位女物理学家,但是她去了延安,放弃了学业,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1946年11月,王光美告别父母来到了机场,登上一架小型军用飞机。飞行当中,她望着窗外的崇山峻岭,心情激动,因为她正要飞向心中的革命圣地。

正是在这个地方,王光美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邂逅了一生所爱——刘少奇。

情定终生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当时的刘少奇,在党的政治地位逐渐提高,但是他的婚姻却成为令党中央头疼的问题。

在遇到王光美之前,刘少奇曾结过婚,留下年幼的儿女无人照顾,在延安的老百姓经常能看到刘少奇在吃饭的时候细心地为儿女喂饭。

刘少奇一勺一勺给儿女喂饭的情景深深刺痛了朱德的心。

朱德的年纪比刘少奇大一轮,作为老哥哥的他自认有义务为弟弟张罗婚事,他和夫人康克清一直想要替刘少奇寻找一位品行淑德、善良文静的妻子,让刘少奇的一对儿女有母亲的关怀,这样他才能够尽心工作,不再担心家中孩子。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1946年底,从北平来的学生王光美正好被分配到中央军委外事组中,继续从事翻译工作,在这里的王光美受到了朱德夫妇的亲切关怀,让王光美找到了家的温暖。

闲暇时,王光美还会参加中央举办的舞会。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正是在舞会中,王光美遇见了刘少奇。

由于刘少奇早年间一直领导北平工作,所以他见到北平来的王光美十分亲切,向她询问一些关于北平的问题,了解北平的情况。

当时王光美并不知道刘少奇的身份,只知道他是中央的某个领导,于是面对领导的询问,王光美有问必答。

随即,刘少奇又问:“你是不是党员?”

王光美只能如实回答:“我还没入党,不知道领导能不能提供帮助?”

一段简单的对话后,刘少奇对这个北平来的王光美倍感兴趣。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之后,一向严肃认真的刘少奇居然抽空来到了外事局参观,当时外事部的副主任王炳南全程陪同。

让王炳南没想到的是刘少奇关心起了外事部的工作人员,还亲切地与王光美等人打招呼。

问题又来了,当时的外交事宜是由周恩来管理,那么刘少奇为什么总去不是他分管的外事部呢?

经历过数次婚姻失败的刘少奇对婚姻已经心灰意冷,但他没想到王光美的到来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于是刘少奇就开始找王光美谈话。

在数次的谈话中王光美与刘少奇开始有了共同语言,他们的关系也更近一步,只不过王光美并不知道刘少奇已经爱上她了,还以为是领导对于新同志的提携。

两人相处的时间并没有多久,之后胡宗南率兵进攻延安,为了保证全国战争的胜利,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决定撤离延安。于是各机关单位纷纷转移,刘少奇和王光美也被迫分开。

1948年3月,结束土改工作的王光美终于来到了西柏坡。刘少奇再一次见到了王光美,他下定决心要表明心迹,于是就找到王光美谈话。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在谈话中,刘少奇表明了自己对王光美的爱慕,并且也说明了一旦两人结婚,王光美要承受的责任和孤单。

听到刘少奇的话,王光美一脸震惊,但思索之后随即就同意了与刘少奇成为男女朋友关系。

1948年8月21日,在西柏坡的艰苦条件下,他们结婚了,虽然条件简陋,但是王光美依然托人买来了鸡蛋、白糖等物品,做成蛋糕送给了当时的几位领导,就这样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见证下,两人结婚了。

王光美将自己结婚的消息告诉了远在北平的父母,但是她的父母不知道刘少奇是谁,长得什么样,多大年纪,无奈之下,他们两人只好向北平的地下党员打听,这位党员就为他们买了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书中扉页上就有刘少奇的照片,两位老人看的十分仔细,生怕日后看到女婿了不认识。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刘少奇、王光美两人有着共同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有着相同的身份——共产党员,自然有相同的话题,有着心灵的共鸣,夫唱妇随。

结婚之后,王光美婚后完全变成了一个贤内助,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开始在家相夫教子,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个家庭上。

婚后,王光美陪伴着刘少奇,为他排忧解难,成为刘少奇的得力助手。

王光美婚后生育了四个子女,再加上之前的几个孩子,组成了一个有着十多个成员的大家庭,作为一家之母的她对每一个孩子都平等对待,从不溺爱孩子,在她的努力下,刘家成为中南海中最欢乐的家庭。

和谐一家亲

让王光美没想到的是,1969年刘少奇就因病去世了,原本和乐的一家猝然少了一位成员,王光美一想到丈夫去世心中就万分悲痛,她想要回到丈夫出生的地方看一看。

刘少奇的儿女们也理解母亲思念父亲的心,但母亲从前和父亲一起回过故居,他们担心母亲会触景生情,始终没能成行。

但王光美对丈夫的思念不但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子女们最终也为之动容。

终于,1983年,在儿子刘源的陪伴下,王光美回到了刘少奇的家乡花明楼。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王光美看到花明楼的老百姓生活富足,人人勤奋,心中十分高兴,丈夫的的心血没有白费,他的在天之灵也能得到安息。

得知王光美回到花明楼后,当地居民也兴奋不已,在他们离开的时候自发前来送行,望着乡亲们的笑脸,王光美十分欣慰。

在参观过丈夫的故乡后,王光美一行人又来到了距花明楼30公里的毛主席故乡——韶山,在韶山,王光美仔细的观察毛主席的生活环境,离开韶山时,她还在毛主席故居前深深的鞠躬,并说道:“深切缅怀毛主席,您的学生王光美。”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晚年王光美

王光美不但经常缅怀毛主席,对毛主席的后人也非常关心。

当她得知李讷在毛主席去世后身体状况不好,又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非常困难。

于是王光美就经常带着家中的保姆到李讷家中,帮李讷做一些家务,也总劝说李讷要打开心扉,再给孩子找个爸爸。

面对王光美的照顾,李讷十分感激,心中也更加尊重王光美。

王光美一直都非常关注李敏、李讷的生活,两姐妹也和王光美的儿子刘源相处的非常好,小的时候姐妹两个就总带着刘源这个小弟弟一起玩。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1996年,李讷去三峡参观,刘源听说李讷来了之后早早就在路边等待。此时刘源已经长成帅气的将军,而李讷也早就走出了婚姻的阴霾。

时间来到了2004年,已经年过八旬的王光美将儿子、女儿都叫回家来,并邀请李敏、李讷两家人,一起吃了一顿饭,此时的李敏、李讷也已经白发苍苍,她们见到同样花白头发、对两家人百般照顾的伯母也不禁心中感慨。

2006年王光美逝世,李讷泣不成声,叮嘱儿子:帮助刘源打理一切 - 天天要闻

在席间,王光美还多次举杯,对着两姐妹说要多保重,注意保养身体。听到伯母一如既往的关怀,姐妹二人点点头。

时间过得很快,饭吃完后,刘、毛两家人还一起拍了合影,用照片记录下来两家人的友谊。

2006年秋,这位曾经的“第一夫人”、“大家闺秀”、“数学女王”在北京病逝,儿子刘源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也难掩心中的悲痛,在追悼会上失声痛哭,一度难以主持追悼会。

在灵堂上的李讷泣不成声,嘱托自己的儿子“帮助刘源办好丧礼。”

在王光美的葬礼上,无数革命前辈前来送她最后一程……

王光美的一生不争不抢,为了革命放弃自己的理想,为了丈夫和家庭默默付出。这就是她,一位新中国的女性——王光美。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贵州镇远:洪灾后 忙恢复 - 天天要闻

贵州镇远:洪灾后 忙恢复

6月28日晚至29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部分城区和乡镇出现洪涝灾害。当地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抢险救灾,积极开展灾后清淤、排水、抢修等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活生产。6月30日,在贵州省镇远县城关五小共和校区,老师在清理校园。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6月30日,商户在贵州省镇远县城...
致命的三次失误 - 天天要闻

致命的三次失误

项羽的人生巅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为他就是在这一年分封诸侯。要知道,当时的项羽可是诸侯的盟主,而刘邦仅仅只是十八路诸侯的其中一位诸侯。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小楼静静矗立,乌漆木门、雕花门楣、朱红窗棂,芳华依旧。回望一百多年前,旧中国风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殚精竭虑,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拼版图片:左图为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右图为中共一大会址原址房间内部(中共一大纪念...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 天天要闻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庆市开州区人,享年71岁。幼时读私塾,13岁时父亲因琐事纠纷被当地恶霸打死后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他开始给人家放牛。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 天天要闻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在某乎上看到一个答案,说的是为什么多尔衮被后人捧得那么高?这答案给我看乐了!说多尔衮有一项功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做了一个伟大的实验。他以开国皇帝之实力,挫骨扬灰的悲惨结果,告诉了后世:带着孩子的盘不能接,别人的儿子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军老战士、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岁。施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旧文《施平:一只理想主义的“土拨鼠”》(原载于2015年4月11日《文汇报》),以飨读者。百岁施平,摄于2010年9月。“我是一只土拨鼠。”施平在自传里这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