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我来读 第275期

2021年10月03日19:19:06 历史 1143

重要论述


1953年10月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听取陈云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在粮食问题上必须处理好四种关系,即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国家与消费者的关系,国家与商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配售,严格管制私商,在坚持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关系。会上,邓小平建议将农业税秋征推迟一个月,征与购同时进行。


毛泽东在会上作结论,表示赞成陈云的报告和邓小平的建议。结论指出:农民有自发性、盲目性的一面。他们正处在由个体经济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时期。我们经济的主体是国营经济,有两个翅膀,一翼是国家资本主义(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改造),一翼是互助合作、粮食征购(对农民的改造)。有人要摸农村的底,农村的底有六条:(一)小农经济。(二)百分之十左右的缺粮户。(三)每年两千万到四千万灾民。(四)百分之十左右的落后乡。(五)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农民欢欣鼓舞、拥护政府。(六)互助合作。我国农村将来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是靠第六条。对农民实行粮食征购制,主要依靠党员,他们是乡村干部和农民中的积极分子。关于配售问题。不叫配售也可以,可叫计划供应。征购、搞私商、统一管理势在必行,配售问题看来也势在必行。他还委托邓小平到全国粮食会议上讲话,嘱咐讲粮食征购一定要联系过渡时期总路线去讲。毛泽东在会上所作结论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1984年10月2日


邓小平会见参加国庆活动的杨振宁等六十多位外籍华人科学家时谈到城市改革问题指出:不久要开十二届三中全会,会议的主题是城市改革。如果说开拓新局面是从农业开始,这次则是全面改革,包括工业、商业、科技、教育等,范围很广。改革是很迫切的。因为农村政策见效,农民好起来了,如果城市不进行改革,就会妨碍农村继续前进,城市也满足不了占我国总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需要。城市改革要有更大的勇气。农村改革说明,城市改革不但必要,而且相信会成功。这就可以保证我国到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的目标。这篇谈话以《希望海外亲人和朋友提供更多的知识和劳动》为题,收入《邓小平论统一战线》。


党史回眸


1949年


10月2日 苏联政府决定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3日,周恩来复电表示,欢迎立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到2021年6月,中国已同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64年


10月2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3500多名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演出。


历史瞬间


党史百年我来读 第275期 - 天天要闻

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图为苏联第一任驻中国大使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特大暴雨!或破历史极值!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特大暴雨!或破历史极值!紧急提醒

南方人做好准备!今年以来强度最强暴雨、大暴雨范围最大的新一轮降水于昨日(5月27日)夜间开始登场部分地区日雨量或破5月极值!接下来两天将横扫南方大部地区此次降水单日降雨量大局地降雨具有极端性且强降雨落区与上一轮高度重叠致灾风险高,需高度警惕!此轮强降雨究竟有何特点?强度强!暴雨或大暴雨成过程“标配”昨日...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忆“永不消逝的电波” - 天天要闻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忆“永不消逝的电波”

吴侬软语的评弹、铿锵有力的解说,一同讲述着革命先烈壮烈而感人的故事。今天是上海解放76周年,李白烈士故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波从这里发出”专场活动,以独特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伊始,虹口区黄渡居民区党总支与虹口区评弹协会党支部签署了共建协议,在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迈出坚实...
台媒:赖清德当局强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蒋万安批“只搞政治、不办正事,无法苟同” - 天天要闻

台媒:赖清德当局强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蒋万安批“只搞政治、不办正事,无法苟同”

【环球网报道】赖清德当局在岛内大搞“去蒋化”,全台的“中正路”酝酿改名。据台湾《联合报》5月27日报道,台“内政部”负责人刘世芳称,希望岛内各县市地方政府推动改名,被台中市长卢秀燕反呛“吃饱太闲”。台北市长蒋万安今日(27日)也批评称,民进党当局“只搞政治,不办正事”,无法苟同。当地民政局长陈永德也说,...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就在今天,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回家”了!5月27日上午,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举行历史见证物回搬暨上海解放76周年纪念活动,欢迎一座见证上海解放烽火岁月的碉堡以及彭浦新村历史纪念浮雕,在历经三年多的保护性迁移后正式回迁原址。“彭浦新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奇经历、光荣梦想的地方,见证了彭浦新村人民不屈...
女子遇刺身亡  凶手 “精神分裂” 一审改期 - 天天要闻

女子遇刺身亡 凶手 “精神分裂” 一审改期

2025 年 5 月 27 日,成都阴雨连绵。备受关注的成都 27 岁女子在家门口遭精神分裂者捅刺身亡案,原定于今天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但庭前会议后,法院决定延期开庭。案件发生于2024 年 6 月 9 日下午 1 点多,在成都市某小区,35 岁的梁某某来到受害人家门口,无故敲门滋扰并对家门吐口水。受害人发现后让母亲通知...
纪念钱学森归国70周年——侨心筑梦同上“科学报国课” - 天天要闻

纪念钱学森归国70周年——侨心筑梦同上“科学报国课”

“侨心筑梦·科学报国”——纪念钱学森归国70周年专题活动,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由徐汇区委统战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统战部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侨界人士的爱国热情,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激励广大留学人员传承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上海市侨联党组书记、主...
古代巨型船只是怎么建造的? - 天天要闻

古代巨型船只是怎么建造的?

古代巨型船只的建造,不仅是当时技术和智慧的结晶,更承载了时代的雄心壮志,古人为什么要建造如此巨大的船只?古代的造船技术远不如今天先进,但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古人依靠智慧与创新,建造出了令后世惊叹的巨型船只,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在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