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作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作为“大国重器”和国民经济顶梁柱,国有企业始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英雄楷模、锻造出一系列先进精神。《国资报告》刊发了入选100位重要英雄模范名单的十多位国企人(集体),以及荣获“七一勋章”的五位国企人的故事,供广大国资国企干部职工学习。
今天为您带来《国资报告·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特刊“百年风采·英模人物”的第九篇《“两弹一星”群体:精神历久弥新 激励后来人》。
“两弹一星”群体:
精神历久弥新 激励后来人
编辑 · 原诗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他们中有“无论在哪里都可抵五个师兵力”的空气动力学钱学森家,有让老师赞叹“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的物理奇才……他们无私崇高,为了研制“两弹一星”,许多人扎根大漠,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连家人都不了解他们具体从事的工作,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自力更生,从新中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以超常的毅力和投入向世界宣告:“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是不朽丰碑。它筑起了新中国的安全屏障,也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打下牢固根基。邓小平同志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作为共和国长空利剑的铸造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始终不忘初心,赤胆忠诚,求真务实,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他们的名字与功勋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伟大事业铸就伟大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
☆ END ☆
混改 国资监管 双百科改 重组 党建 基业长青 重磅策划 大佬观点 专题策划 一带一路 两类公司 抗疫 扶贫 独家解读 地方国资国企 1+N文件
军工 能源电力
国资报告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