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被杀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权谋状元不懂

2021年08月17日13:47:14 历史 1529
  • 恢复科举

明朝初年发生了一起重大的科举案件,就是著名的南北榜案,也叫春夏榜案。这个案件的影响范围之广,政治意义之深远也算是为数不多的经典案例了,为了平息事件,笼络人心,朱元璋开杀戒牺牲了两位状元的性命,从此为科举制度开创了新的录取模式。


朱元璋虽然出身不好,但是他非常重视文化培养,他明白国家发展需要人才的推动,知识不光能改变命运还能改变国运。于是建国后朱元璋大力鼓动人们用功读书,将来为国家效力,另一方面朱元璋也在准备科举考试的各项制度,完善全国的教育系统。


状元被杀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权谋状元不懂 - 天天要闻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好在朱元璋不急于求成。经过潜移默化的发展和积累,明朝终于在洪武十七年恢复了科举,三年一殿试,学子们非常积极踊跃,毕竟都想通过科举鱼跃龙门成为人上人。那个年代中榜是出人头地的最佳捷径,天下的读书人都盼着殿试,所以科举一直都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洪武三十年,出现了特大的科举案件,南北榜案。


洪武三十年二月,明朝的学子们又一次迎来了科举大考,朱元璋一直都很重视科举,这一年经过他的反复思虑,主考官的人选定为了刘三吾

  • 刘三吾祸从天降

刘三吾已经年近八十了,是翰林学士,在当时那也是泰斗级人物,他曾经还当过广西提学,那可是教育部门一把手了。之所以选中他,不光是因为他有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人品端正,明史评价他

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正直,事事公平。朱元璋对他,对这次的科举也是寄予厚望的,只可惜刘三吾因为这份厚望而大祸临头了。


状元被杀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权谋状元不懂 - 天天要闻


终于洪武三十年三月丁丑科放榜了,第一名陈䢿福建人,第二名尹昌龙江西人,第三名刘仕鄂浙江人。因为这次科举一共录取了五十一名,全是南方人,一个北方人也没有,所以这一榜叫做南榜,也叫春榜。


其实南方人霸榜也是有原因的,北方连年征战,人才凋零,文化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又被元朝统治了百年,虽说元朝也推行文化,可毕竟不如汉人重视,所以从根本上看,南方人霸榜不能说明刘三吾有问题。

  • 实事求是也有错

但是北方学子不这么认为,多年的寒窗苦读,好不容易从地方考到了京城,结果竟然全部名落孙山,其中肯定是有蹊跷的,必然是主考官刘三吾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偏袒他们南方人,还说考官搞地域歧视。证据就是刘三吾老家是湖南的!


状元被杀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权谋状元不懂 - 天天要闻


事情闹大了,北方学子联名上疏,告刘三吾偏袒南方人。朱元璋本来挺信任刘三吾的,可是放榜的结果确实有点匪夷所思,为了给北方学子一个交代,朱元璋下令成立了一个十二人的调查组,以侍读相信为首,小组成员还包括了新科的前三名!


调查组的效率很高,经过数日的复核,调查结果出来了,张信是这么上报朱元璋的:

经复阅试卷,北方学子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考生皆凭才录取,并无不妥。

同时为了证明自己,还带来了部分南北方考生的卷子给朱元璋看。


状元被杀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权谋状元不懂 - 天天要闻


这个结论一经公布,北方学子都不干了,这个结果让他们更上火了,一个个怒满胸膛,差点就要举着书本打群仗了。同时他们认为,不光是刘三吾有问题,就连张信也跟刘三吾串通一气,瞧不起北方人,偏袒南方。因为张信是浙江人!而且他带的卷子也是北方的陋卷,他是故意的!

  • 帝王权谋

反正北方考生也名落孙山了,闹得再大他们也不怕,事件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终于,朱元璋为了平息这次事件,五月下令新科状元陈䢿,侍读张信凌迟,张信是洪武二十七年的状元,罪名是被告发曾得到刘三吾的授意。朱元璋出手就杀了两名状元,其余调查组的人也被发配了,刘三吾最后落得个充军的下场,因为实在找不到罪名,就把刘三吾归到了蓝玉余党之列。


状元被杀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权谋状元不懂 - 天天要闻


没办法,不杀人不足以平民愤。不过还是有人躲过了这场灾祸,他就是新科第二名尹昌龙,原因是他复核试卷后,开出的中榜名单上有北方学子…这个结果就可以说明事情的的本质了。


处罚完了不算,为了平息北方学子的愤怒,和政治维稳,朱元璋亲自主持考试和阅卷。这次放榜第一名韩克忠,第二名王恕,第三名焦胜,一共录取了六十一人,都是北方人,所以叫北榜,也叫夏榜。因此,洪武三十年的科举考试案件被称为南北榜案。


如果单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看,其实不该分南北地域录取,但是从政治角度看,为了国家稳固发展,为了兼顾均衡,分地录取就很有必要了,这样也不至于埋没人才,同时又笼络了人心,对国家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学习的积极性都是有帮助的。


后来到了明宣宗时期,定下了会试,南北中三卷。在这种制度下,明朝的科举总算是达成了平衡。一直到康熙年间,才改成了分省录取的模式,时代在进步,制度也越来越完善了。


状元被杀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权谋状元不懂 - 天天要闻


南北榜案不能只看表面,他背后的政治意义更加重要,政治无处不在,从文化也能看到政治,朱元璋的帝王权谋,刘三吾和张信以及新科状元他们无法明白。他们成为了权谋的牺牲品,这就是政治的残酷,杀人是因为需要,与犯罪无关。但,这就是历史,不可或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闻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个延续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开国君主必定上膺天命,获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续数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顺民心,得到了民众拥护的正当性。而真正赢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后代的文献中,成汤被描绘成一位体恤民众、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