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2021年08月16日23:33:02 历史 1356

建党百年庆学史崇德 构建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坐落于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前广场上的花岗岩雕像,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中国“铁汉”深深的敬仰与怀念。

1960年,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的铿锵誓言,穿越时空,久久回荡。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铁人”王进喜在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他高度评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资源匮乏,严重的“贫血症”制约着共和国的发展。

因为缺油,北京的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有的地方汽车甚至烧起了酒精、木炭。毛泽东主席曾这样感叹:“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

松辽惊雷,油出大庆。

1959年,“松基三井”喷出的油流让人们看到了大油田的希望之火。但是,摆在人们面前是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缺经验少技术、钻井开发设备落后、油藏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极度艰苦……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王进喜带领团队研究改进泥浆泵。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 “我们有能力找到大油田,也一定能够开发好大油田”,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和科研工作者,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克服重重困难,建设大庆油田,为共和国发展输送“血液”。

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155万吨,我国石油因此实现基本自给,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真正为国家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

岁月更迭,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大庆人手中传递、擎起。大庆油田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和千千万万大庆石油人一道,让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历久弥新。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2020年12月28日,野外的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钻井平台,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寒风呼啸,滴水成冰。鲜艳的党旗下,队员们在严寒中作业,战疫情、保生产,这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一如当年。

在泵罐区,泥浆工程师王波摘下手套,把手伸到一桶水中,用比重秤盛出热水,倒进设备中进行清洗作业,被水浸湿的手就这样裸露在寒风中。“这没啥的,早就习惯了!”王波笑着说。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2020年12月28日,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泥浆工程师王波在钻井队井场里作业。

由于常年在野外作业,冬季的寒冷早已是1205钻井队员们熟悉的“朋友”,外人看来很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们已经“习以为常”。

“我们现在的条件已经比‘铁人’老队长那时候强多了,我们更得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给‘铁人队伍’丢脸。”1205钻井队党支部书记段永坚说。

井架高处,“铁人队伍永向前”的标语迎风而立。建队68年来,这支队伍持续“为国加油”的脚步从未停歇。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一个个石油故事,一首首红色壮歌,一代代不绝传唱。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要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保持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情怀,保持敢闯敢试、忘我拼搏的勇气,保持艰苦奋斗、永不服输的韧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中国精神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END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铁人精神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 天天要闻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昨天有网友在《从监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来搞调查,那会如何》留言说:举个例子,10年前验收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任监督员,到第10个监督员的时候着火了。前面9人没事,第10个进去了,这冤不冤呢?如果隐患很好整改,没有一点压力,为什么前面9个不做?为什么就认为在第10个人身上就应该做,而且能做,还能做好?这段话是什...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 天天要闻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原标题: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重读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闪闪的红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闪闪的红星》是李心田写于60年代的小说,原名为《战斗的童年》。1972年,该作品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入选教育部红色经典阅读书目,成为革命传统教育范本,被译成英、法、德等10余种文字,19...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 天天要闻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王舟瑶(1858—1925),字星垣,号默盫,浙江黄岩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和地方文献专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学教授、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经史教习、两广师范学堂监督、礼部顾问官。王舟瑶一生著述颇丰,著有《中国学术史》《读经札记》,编纂有《光绪台州府志》《默盫集》,辑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遗书》等。近日,...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七七事变”吹响了全民族抗敌御侮的号角。作为事变中的重要场景,卢沟桥迅速为国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闻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宫里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难。尤其对胡氏来说,她面前摆着的,不只是后宫的明枪暗箭,还有一道横了百十年的规矩——“子贵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这规矩时说得明白:皇子立为太子,亲妈就得赐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势乱政。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 天天要闻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师范大学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18时14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温州。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石...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范子文 - 天天要闻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陕西省绥德县人,享年66岁。早年考入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 天天要闻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在集义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资料图片)。  集义村原属徐沟县管辖,位于县城东10华里处。早在唐代天宝年间,为抗击安禄山叛军,当地群众自发在此集结义军,“集义村”由此得名。  集义村的地理位置重要,与正北的大常镇、东南的榆次县东阳镇呈犄角之势。
郭松民:从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看国民党的媚日情结 - 天天要闻

郭松民:从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看国民党的媚日情结

“蒋介石私放冈村宁次,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留下巨大阴影——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无论怎样伤害中华民族,都可能不受惩罚。”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