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唐朝人侯益,一生侍奉了13位皇帝,在北宋建立后,曾陪赵匡胤郊祀,受到宰相礼遇。
为什么唐宋相隔如此之近,却给我们的感觉仿佛百年?
公元907年,朱温迫使唐哀宗禅让,取代了唐朝建立了后梁政权。正式宣布为期长达300年的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正式拉开序幕。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一帮手下兄弟的拥护下,带着人逼迫后周小皇帝柴宗训禅让,建立了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
唐朝和宋朝看似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其实仔细一算,中间只有53年而已。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错觉呢?
五代十国,指的是哪五代和哪十国?
所谓五代,自然指的是五个朝代。其实这五个朝代不能称之为正儿八经的朝代,只是因为他们占据着中原地区,又是当时最大的诸侯国,所以历史学家们将他们归类为五代。
五代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代的建立者分别是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和郭威。
后梁:朱温本来是黄巢的大将,黄巢十分信任他。可惜关键时刻朱温出卖了黄巢,从而得到了唐朝朝廷的赏识,被封为宣武军节度使。他先杀掉了唐昭宗,改立唐昭宗年幼的儿子李柷为唐哀宗,结果在公元907年逼迫李柷禅让,从而灭了唐朝,建立了后梁。
后唐:与朱温一直作对的李克用,是沙陀军团的领袖,被唐朝封为晋王,总是前来挑衅朱温。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杀害,朱友珪又被弟弟朱友贞杀害。最终在公元923年的时候,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灭亡后梁,同年建立了后唐。
后晋:公元936年,后唐明宗的女婿石敬瑭,为了个人利益,出卖了后唐的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人,从而得到了契丹人的支持,建立了后晋。石敬瑭凭借有契丹人撑腰,同一年成功逼迫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而死,灭亡了后唐。
后汉:后晋从建国开始一直被契丹欺负,石敬瑭听话,还能勉强维持。可是石敬瑭死后,石重贵继位后不愿听契丹人的摆布,所以后晋在公元947年,被契丹所灭。同一年,石敬瑭手下的心腹大将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因为不满契丹人南下烧杀抢掠,所以在太原自立为帝,建立了后汉政权。
后周:后汉建立第二年,刘知远就去世了,他儿子刘承佑继承皇位。结果在公元950年,李守贞叛乱,刘承佑派遣大将郭威前去征讨。没想到郭威半道上选择了造反,后汉因此溃不成军,被郭威所灭。郭威在公元951年,建立了后周政权。也就是五代最后一个政权。
十国指的是: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个诸侯国。他们和五代是并存的。建立者分别是:王建、孟知祥、杨行密、李昪、钱镠、王审知、马殷、刘陟、高季兴、刘崇。
十国的历史就比较混乱了,只能从先后顺序来看。
前蜀:公元907年,唐朝灭亡,西川节度使王建,特别不服气后梁朱温的统治,所以他在成都自立为帝,建立了前蜀政权。结果在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攻打前蜀,末帝王衍选择出城投降,前蜀灭亡。
后蜀:公元925年,前蜀被后唐所灭,可是后唐又发生了内乱,李存勖被杀。当时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夺取了西川兵权,阻断了与后唐的所有联系,公元933年孟知祥被后唐明宗封为蜀王,公元934年孟知祥建立后蜀。结果公元965年,孟昶投降宋太祖赵匡胤,后蜀宣布灭亡。
南吴:公元902年,杨行密霸占扬州,被封为吴王。公元937年,南吴末帝杨溥禅让大位给徐知诰,宣布南吴的灭亡。巅峰时期占有江西、湖北东部、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
南唐:公元937年,南唐开国之君徐知诰恢复了自己的原姓李,又改名为昪,建立了南唐政权。南唐最著名的就是后主李煜,公元975年,赵匡胤攻占了金陵,李煜投降,南唐宣告灭亡。
吴越:公元907年,钱缪建立了吴越。钱缪是个聪明人,他先依附于唐朝,后依附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一直都是他们的藩属国,因此得以安宁保住浙江地区的钱家江山。公元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72年的吴越国宣布灭亡。
闽国: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册封为闽王,占据了福建省,闽国正式建立。此后闽国境内一直为了夺权而内乱,南唐在公元945年出兵灭了闽国。
南楚:公元907年,唐朝宣布灭亡,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被后梁太祖朱温立为楚王,南楚政权正式建立。这是史上唯一一个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割据政权。公元951年,南楚发生内乱,南唐再次趁机出手,灭亡南楚。
南汉:公元907年,拥兵百万的刘隐继承父志,统一了岭南地区,因此被后梁太祖朱温册封为海南王。公元917年,刘隐的弟弟刘陟正式称帝,建立了南汉政权。公元971年,赵匡胤为了灭南唐,先绕道把南汉给灭了。
南平:公元924年,昔日朱温手下的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在当地割据自立,得到了后唐认可,被封为南平王。公元963年,高继冲纳土归宋,南平宣告灭亡。
北汉:公元951年,后周灭了后汉,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依附于契丹人,山西北部建立了北汉政权。公元979年,北汉政权被宋太宗赵光义所灭,是十国中最后一个被灭的诸侯国。
五代和十国之间,其实表面上有从属关系,十国一般情况下,依附于五代而存在。实际上他们各自为政,都是为了各自能够生存下去。
唐朝时,大家了解最多的是李世民、武则天,然后自李隆基时代的安史之乱后,大家对唐朝的记忆就很模糊了。
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至763年,唐朝灭亡是公元907年,然后才进入五代十国,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实际上,从安史之乱结束到唐朝真正灭亡,足足过了144年,这144年加上唐宋之间的53年,一共是197年,相当于两个世纪。
为什么历史教科书对中晚唐一笔带过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中晚唐虽然在行政上属于藩镇割据,但是在经济上和文化上,这种行政的不统一反而促进了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发展,甚至封建社会对人身束缚都因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行政不统一而减轻了。
甚至出现了唐中枢直接控制的地区经济以及民众生活水平还不如藩镇割据地区,许多藩镇割据地区民众自发的帮着藩镇割据军阀对抗唐朝中枢。
唐朝末年,灾难频发,社会动荡,矛盾激化,导致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爆发。中央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只好召集地方藩镇出兵围剿,委任了一大批军事统帅。最终,黄巢起义被镇压下去,割据势力也借机壮大,藩镇在全国遍地开花。
农民起义军失败后,藩镇转入互相兼并的战争中,中央政权只能看着藩镇们打来打去,地方藩镇甚至多次攻破长安,以保护为名劫持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绝大多数百姓只知道自己是在哪个节度使的地盘上,根本不知大唐天子是谁。
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唐哀帝……这些唐朝皇帝的庙号,大家听起来十分陌生,压根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功绩;朱温、李克用、杨行密、李茂贞、王建、钱镠……等等节度使却是如雷贯耳,可见唐室衰微到了何等程度。
这些当然也是事实,但是这些事实并不适合对初中生、高中生介绍,因为青年人思维比较简单,很容易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理解。
而宋朝的很多法律都是继承了《唐律》,在法律上都具有很强的继承性,所以才有“唐宗宋祖”这样的说法。
他们在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在政治制度上,唐朝政府架构是三省六部制,宋朝有六部,不过职权与唐朝比,小且分散,宋朝的军权分散,消除了自汉至唐的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政府更加有力。唐朝武将在政府中更强势,宋朝文官在政府中占据优势。
生活上,唐朝,商业区生活区分开,宋朝商业区生活区混合,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宋朝商业更加发达,对外贸易民间商业范围更广,惠及到宋朝实际上解除了宵禁,宋朝人有了夜生活,唐朝以前严格实行宵禁。宋朝人过上了一日三餐的生活,食品种类更多,娱乐方式更多,唐朝以前这都是不可想象的。
唐朝思想文化更加开放,兼容并包,没有哪一种思想文化占据统治地位,思想上百花齐放,外域文化进入唐朝,外邦人进入唐朝,都对唐朝的多元文化产生影响。宋朝儒学在官方民间占据了统治地位,士人和百姓遵循儒家思想价值观工作生活,同唐朝相比相对单一。
对唐宋两个朝代来说也是如此,唐朝末年到宋朝初年藩镇割据战乱不断,武将飞扬跋扈让宋朝不得不采取重文轻武的措施,把内部的武将叛乱所带来的威胁当做首要问题处理,然后在对外上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措施。
于是,这个王朝和唐朝就变得截然不同了,给人感觉像是差了好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