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走失,电梯直达
安全岛
报人刘亚东A

来源:进步的阶梯eacc
作者:辰子进步的阶梯
❝
约瑟夫环(约瑟夫问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时有一个名叫约瑟夫的犹太历史学家。据传,他和他的同伴被敌人包围,在面临绝境时,他们决定宁死不屈,于是决定通过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为了执行这个决定,他们围成一个圈,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来选择自杀的人,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约瑟夫,作为一个不愿意自杀的人,快速地计算出了一个位置,使得他成为了最后一个存活的人,从而有机会逃脱。
数学模型
将这个故事抽象成数学模型,我们得到了约瑟夫环问题:假设有n个人围成一圈,从某个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逐一编号。接着从编号为1的人开始报数,每数到m就将该人从圈中排除,然后从下一个人重新开始报数,直到圈中只剩下一个人。

比如说,如果有6个人(n = 6)参与游戏(编号为1到6),选择的m是3,那么游戏进行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从编号1的人开始报数,数到3的人是编号3的人,所以编号3的人离开游戏。
接下来,从编号4的人开始报数,数到3的人是编号6的人,因此编号6的人离开游戏。
现在,从编号1的人开始报数,数到3的人是编号2的人,所以编号2的人离开游戏。
然后,从编号4的人开始报数,数到3的人是编号5的人,因此编号5的人离开游戏。
最后,剩下编号1和编号4的人,从编号1的人开始报数,数到3的人是编号4的人,所以编号4的人离开游戏。
最终,只剩下编号1的人,他就是游戏的赢家。
我们用伪代码解答:
f( n, m){
return n == 1 ? n : (f(n - 1, m) + m - 1) % n + 1;
}
逻辑
这个函数f接收两个参数:
n:圈中的人数。
m:报数的数字,每报到这个数字的人就要退出游戏。
函数
f
返回的是最后存活的人的编号,这个编号是基于初始时圈中人的排列顺序。假设有n
个人围成一个圈,按顺序编号从1
到n
,并且按照规则每数到第m
个人就将其从圈中移除,那么f(n, m)
就会返回在这个过程结束时,即圈中只剩下一个人时,那个人的原始编号。例如,如果有
5
个人 (n = 5
) 围成一圈,选择的m
是3
,那么f(5, 3)
将计算并返回在这些人按照规则开始报数,每报到3
时就有一个人离开圈子,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时,那个人的编号。
这个函数的计算方法确保了不管 n
和m
的值如何,它都能准确计算出在这种特定报数规则下最后一个剩余的人的编号。
这是利用递归思想解决问题,让我们逐步分解这个函数:
基本情况:如果
n == 1
,这意味着圈中只剩下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是赢家,函数返回这个人的编号,即1
。这是递归的基本结束条件。递归步骤:如果
n > 1
,则需要进行递归调用来缩小问题的规模。
f(n - 1, m) + m - 1
:首先,将上一轮的赢家编号(在减少一个人之后的情况)加上m - 1
,因为我们从下一个人开始重新计数,直到数到m
。% n
:然后,对当前人数n
取模,这样可以确保如果数字超过了人数n
,它会从头开始计算。+ 1
:最后,加1是因为我们的编号是从1开始的,而非0开始。这样就能正确映射到从1开始的编号。f(n - 1, m)
:首先,函数递归调用自身,人数减少一个(因为每一轮游戏都会有一个人被淘汰),直到只剩一个人,递归才会结束。(f(n - 1, m) + m - 1) % n + 1
:这部分是计算经过一轮淘汰后,剩余人员重新编号后的赢家编号。其中:
接下来我们看看具体是怎么做的:
举例
开始点:
f(5, 3)
需要计算
f(4, 3)
, 并将其结果加上3 - 1
, 然后对5
取模,最后加1
。
计算 f(4, 3)
类似地,
f(4, 3)
需要计算f(3, 3)
, 并将其结果加上3 - 1
, 对4
取模,再加1
。
计算 f(3, 3)
f(3, 3)
需要计算f(2, 3)
, 并将其结果加上3 - 1
, 对3
取模,再加1
。
计算 f(2, 3)
f(2, 3)
需要计算f(1, 3)
, 并将其结果加上3 - 1
, 对2
取模,再加1
。
计算 f(1, 3)
当
n = 1
,f(1, 3)
返回1
,因为只剩一个人时,那个人就是赢家。
让我们反着来看思考过程,这会更容易一点:
回溯过程
f(1, 3) = 1
f(2, 3)
:将f(1, 3)
的结果1
加上2
(即3 - 1
),得到3
,然后对2
取模得到1
,再加1
得到2
。(这里说f(2, 3) = 2 ,也就是编号为2的人活了下来,下文同理。)f(3, 3)
:将f(2, 3)
的结果2
加上2
(即3 - 1
),得到4
,然后对3
取模得到1
,再加1
得到2
。f(4, 3)
:将f(3, 3)
的结果2
加上2
(即3 - 1
),得到4
,然后对4
取模得到0
,再加1
得到1
。f(5, 3)
:将f(4, 3)
的结果1
加上2
(即3 - 1
),得到3
,然后对5
取模得到3
,再加1
得到4
。
结果
因此,f(5, 3)
的最终结果是4
,意味着在有5
个人围成一圈,按照每数到3
就让一个人离开的规则下,最后剩下的是最初编号为4
的那个人。
何以递归?
约瑟夫环问题如何能成为递归算法的经典案例?结合计算思维,我们进一步探讨。
自相似性
递归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这些子问题足够小,可以直接解决。约瑟夫环问题本质上具有自相似的结构:每当一个人被淘汰,剩下的人又形成了一个较小的圈,规则不变,这就构成了一个更小规模的约瑟夫环问题。这种自相似性质使得约瑟夫环问题非常适合用递归方法来解决。
分而治之
递归算法是分而治之策略的一种体现。在约瑟夫环问题中,通过递归调用,我们不断缩小问题的规模(即每次减少一个人),直到达到一个基本情况(只剩下一个人)。这种方法能够将一个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管理和解决的小问题,是计算思维中分解问题的典型例证。
刘谦魔术的把戏
在刘谦的魔术中,约瑟夫问题的核心思想被巧妙地应用于控制过程的结果。约瑟夫问题是通过固定间隔来选择和排除序列中的对象,直到只剩一个对象。在这个魔术中,尽管没有直接使用固定间隔的排除方法,但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操作步骤(如牌的折叠、插入、丢弃等),实现了类似的控制效果,即无论参与者如何执行这些步骤,都会以一种预定的方式减少牌的数量,最终留下一张特定的牌。

让我们试着逐步分析:
初始状态是四张不同的牌,标记为A、B、C、D。
撕开后变成两副牌,顺序为ABCDABCD。这意味着每张牌都有一个另一半,形成了两套完全相同的序列。
接着,规则允许任意数量的牌从前面移动到后面,新的排序用abcdabcd表示,这是说序列可能被重新排列,但仍然是两个重复的四牌序列。
然后,最前面的三张牌被插入到后面某个位置,导致序列中的两个d分开,但因为只有这三张牌移动了位置,所以这两个d之间的其他牌仍然保持原有的相对顺序。
移除序列中的第一张牌(d),这不会影响剩余牌的相对顺序。
接下来,将剩下的1、2或3张牌插入到后面的牌中,这可能会改变某些牌的相对顺序,但因为操作是有限的,所以这种影响是可控的。
丢弃最上面的一张或两张牌,这减少牌的数量,但保留了牌的相对位置。
按顺序将7张牌移动到最后,这个步骤确保了在完成这些移动后,原来的第一张d牌(已经被移除)的另一半现在在倒数第二的位置。(请读者证明)
最后,通过交替地放置一张牌到最后和丢弃一张牌,最终剩下一张牌,这张牌是d的另一半。(约瑟夫环的简化版本)
结语
人类对数学的探究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从古至今,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在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还在哲学和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由得让我们感叹,春晚的魔术中都蕴含着古人深刻的数学思想,难怪平时的我学起数学来迷迷糊糊,看魔术时候的我也汗流浃背(小尼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