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这个系列的第四篇文章,是游戏的最高潮,最受玩家欢迎,也是玩家最愿意花时间的环节。开战,战斗吧,热血沸腾的时刻,开启了。由于本章节的特殊性,我们稍微讨论一下,战斗细节。
三国志的发展过程是从武将战斗逐步演变到战法演示。个人还是最喜欢武将带的士兵一对一PK,释放武将技的打法。我已经不记得是三国志几了,虽然现在看来有点傻,但是武将差异最明显,战斗最爽的版本,特别是一放武将技,大片士兵最杀死的感觉。如果单论战斗场景,全面战争三国绝对震撼。宽阔的战场,给了士兵和武将驰骋沙场的空间,兵种的配种和阵法的演练,也是最贴近真实战场。关键是没有了规则的限制,在这片战场,这群战士由你随意掌控。步兵列阵前行,骑兵侧翼包抄,切割敌军阵地,大角度迂回至敌军后方,诱敌深入,潜藏埋伏。这些你都可以在每场战斗中,任意运用。绝对满足你挥军征伐的充分想象。
全面战争三国
回到文章的主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三国志和全面战争三国游戏的底层逻辑和设置,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武将的贡献
在真实的战场上,武将对一场战争的胜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战神白起,再对比一下秦国同时期其他将领,深刻感受一下将领的个人魅力。在三国志中,武将的整体作用呈逐个版本下降的驱势,这是和游戏轻战斗重战略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而在全面战争三国中,将领的作用已经是非常弱的,乃至于后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名字的将领。和内政篇一样,我只能简单归纳为东方重用,西方重养。
经济的作用
在三国志中,低价兵种是不耗金钱的,而高价兵种,攻城器械以及舰船是耗钱的。我们可以理解为义务兵,军费主要是用于装备。而在全面战争三国中,除了组建军队,需要一笔比较昂贵的费用之外,后期每个回合的维持费用也相当可观。我们可以理解为合同兵,军费中人员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这种设定,使军队对经济的依赖度非常大,每个势力的前期都养不起军队,经济成为制约军队发展的第一大因素,而在三国志中是人口。
我在网上简单搜索了一下现在军人的工资。随着军队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对人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从1988年开始实施士官制度,目前士官人数占军队人数60%左右。士官月薪从6000元到12000元不等,再加退伇金13万到110万不等。大家不要去盯着那个上限,那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当然其他福利,我们就不谈了,毕竟对军队也不熟悉。我们看一下,美国。根据网上资料,光士兵的工资从1733美金到7500美金,这绝对是相当高的费用。感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上网搜搜。我们再看一下俄乌战争中的俄罗斯,合同兵是职业军人,只有合同兵才会参与对乌作战。目前前线兵员吃紧,新的合同兵,月薪3320美金。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为什么当兵?或者说拿什么来征兵?征兵成本越高,维持军队的成本也越大,对经济的压力也越大。西方以利,成本自然大。东方以义,成本相对较轻。
美军工资一览表
战胜的处理
三国志中,攻占城市的目的,是为了占领和拥有。除了土匪和少数民族会掠夺城市之外,各大势力以争取天下为目的,不会掠夺城市。而在全面战争三国中,你攻占对手城池,会出现占领选项,同时还有掠夺并占领和掠夺不占领的选项。
我特意回忆了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哪怕是少数民族征战中原王朝的战争,比如蒙古,女真族,甚至大和民族。发生过屠城,以削弱抵抗意志为目的,但是没有成建制掠夺的。或者最混乱的时候,纵兵抢劫,比如李自成进京。而大部分以王师自居的,都是爱护百姓,约束部队,比如曹操以发代颈,望梅止渴的故事。再看看历史上著名的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和圣地耶路撒冷,再看看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之后的火烧圆明园,再看看现在欧洲博物馆里的中国藏品。你就能够理解,掠夺是西方文化刻在骨子的基因,这是西方文化下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与文明等级无关。游戏只是一个背后逻辑的展现方式。
举一个最新的例子,请欣赏歌曲《我为美国偷石油》。
全面战争三国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行为差异。我简单梳理一下逻辑。中国的战争观,主要是以统一天下,或开疆拓土为主要目的,以占领和长期经营为方式,所以需要一批为国为民为崇高理想而战斗的战士,这样的战士,成本更低,战斗意志和战斗力更强,更随意做出牺牲,也更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大家可以自行对比一下,共产党的军队和国民党/军阀的军队对比。可以了解一下是什么支撑大唐安西都护府的白发兵?而西方的战争,多为利益的争夺。多以雇佣兵,海盗,为钱而战的人为士兵,所以成本更高,当然军事素养也可能更高,但是为利是图,更害怕牺牲,当战争胜利后也伴随着掠夺的产生,忽略或轻视占领地的民众利益。大家可以参考西方的殖民史,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最新的,美国入侵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甚至俄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