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学校找事儿的学生 当上爱找事儿的校长

2025年03月20日07:50:16 搞笑 4594
被学校找事儿的学生 当上爱找事儿的校长 - 天天要闻 2024年12月,呼和浩特一中组织全体高一年级学生外出进行滑雪实践活动供图/受访者被学校找事儿的学生 当上爱找事儿的校长 - 天天要闻 高中时期的牛杰被学校找事儿的学生 当上爱找事儿的校长 - 天天要闻 回校当老师的牛杰

那段牛杰唱着rap吐槽学校要求剃平头的视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重新翻出来,在网络上再火一遍。最近一次,网友们的调侃是“这哥们儿居然回去当校长了”!

视频走红的背后,是关于学校规则与自由边界的讨论。21年后的牛杰,已不想再用戏谑化的方式消化掉这重思考。

与其对抗不如尝试改变

“有人可能认为就要在这一刻去对抗,但我的想法是,与其直接正面对抗,不如通过努力,迂回去尝试改变。”

因为学校对仪容仪表的严格规定,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牛杰在校门口找了一家理发店,将本就不长的头发剪得更短,留下一头利落板寸。

第二年,赶上学校百年校庆,爱说相声的牛杰和同学上台表演。他在表演里插入了一段吐槽rap:“本来初中以前,我还非常单纯,根本不知头发长短有正确错误之分。来到一中第一天,我就犯了错误……头发太长必须马上剃掉……”

这一幕发生在21年前。

舞台上,牛杰穿着浅蓝色的西装演出服,身材瘦削,手脚搭上节奏摆动着,继续唱,“我找我找,我找我找,我经过了多次的拐弯抹角,终于发现有家发廊不大不小,我一进去理发师立马把我摁倒,张口就问洗染烫,还是多抹点发胶,我说不好意思小姐你给我来一平头……她说像你这样的帅哥,剃它实在显老。”

台下的掌声和喊叫声汇在一起。

四年前的一天,牛杰突发奇想,把这段rap发到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发之前他问妻子:“看,这是我小时候,我发我号上行不行?”妻子回说:“谁看你这玩意儿。”牛杰觉得好玩,没准儿有人会喜欢,只是他没想到,视频和视频里的他都火了。那一段rap陆续被多个官方媒体账号转发,他的短视频账号也在短时间里涨了近50万粉丝。几乎每隔一段时间,这个视频就又会在网络上刷屏。

这么多年过去,跟舞台上那个穿蓝色演出服的少年相比,现在的牛杰体型变化不大。他仍旧瘦削,体重几乎没长。戴着边框眼镜的他,如果换上校服,也能隐没在学生堆儿里。不同的是,曾经用rap吐槽学校要求剃平头的少年,如今已是母校呼和浩特一中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并担任分管国际部和宣传、招生等工作的副校长。

想联系上牛杰不难,甚至称得上容易。你可以给一中任何社交平台上的官方账号留言,很快就能拿到牛杰的微信。牛杰说,他从不想在这些方面设置障碍,“我们希望学校是开放的,大家都知道现在早就不是闭门造车的时代了。”

牛杰是首届公费师范生,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网友眼中的“叛逆少年”又鬼使神差地回到了一中。

回到母校后,牛杰和很多曾经的老师成了同事。他高中时是地理课代表。杨立宇是他的地理老师,现在她是学校初中部的副校长,也仍在教地理。杨立宇说牛杰现在的样子跟高中时没什么大变化,仍旧是留着平头,戴着眼镜,眼神“很专注、很抓人”。

杨立宇当时就是被这样的眼神打动,觉得这个孩子单纯却有灵气,也爱发问,于是让他做了课代表。杨立宇记得牛杰被要求剃平头这事。就像rap里唱的那样,那时刚进入高一的牛杰15岁,被学生处的老师要求把头发再剪短点,他心里较着劲,但还是出门剪了。那时学校对男生发型要求严格,男生头发的长度不能超过手掌的厚度。这些都成为后来牛杰那段rap的素材来源。

当年被学校要求剪头发的不只是牛杰,杨立宇那时是班主任,班上也有个男生按要求剪了头发,“他们没有对抗,但是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像牛杰就用演节目这种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呈现了出来。”

牛杰说自己从不叛逆,也没有过叛逆期。唯一的一次叛逆是小学时因为犯错在班级门口被罚站,他拒绝,回了家,不过后来又被妈妈送回学校。“死磕”从不是他的解决之道。“有人可能认为就要在这一刻去对抗,但我的想法是,与其直接正面对抗,不如通过努力,迂回去尝试改变。”那段rap的后半段,牛杰唱道:“学校不这样管理,那一定马上乱套。”

知道牛杰回到母校成了副校长,有人在牛杰的视频下调侃:“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牛杰回道:“屠龙少年。”

“没事找事”的“牛有才”

“可能我做学生时没机会享受这些,我想让现在的孩子享受到。”

“屠龙少年”回了母校,没成为恶龙,却开始了“没事找事”。

给学校注册公众号,注册短视频账号,这些都是他的点子。2013年的时候,赶上学校110周年校庆,总是活跃在各种活动上的他被抽调到校庆筹备组,他又想了点子,把一中所有老师、学生的笑脸做成了一面笑脸墙。当时学校的书记给他取了个外号——“牛有才”。后来这个外号就这么叫开了。

“牛有才”总在琢磨,怎么能让学生觉得校园活动有意思。“现在小孩接受的新鲜事物太多了,那种说教的常规方式是解决不了孩子的需求的。”

他总是尝试最新鲜的东西,连电脑的系统都必须是最新的。

2024年毕业季,牛杰想给毕业生们安排一次“喊楼”活动。这是一种高考来临前的释放活动,学生通过歌唱、呐喊和抛撒书本来宣告高中的结束,释放面对考试的压力。但出于安全和学生状态考虑,在很多学校,这是一项被禁止的活动。

牛杰问了一圈,从校领导到高三年级组老师,“大家都挺愿意做”。“但是光弄大家一起喊没啥意思,咱们能不能弄得再丰富一些?”牛杰又开始给自己“找事”。老师们的想法一个个塞进来:高一和高二的学生给学长学姐唱歌,每人都发个荧光棒,再做些伴手礼,蛋糕也要准备……

安全是首要考量。活动场地旁是个五层的教学楼,走廊是开放式的,栏杆虽然很高,但也存在风险,学生太多,要小心拥挤踩踏。为了让活动顺利进行,牛杰决定只有一层、二层楼站学生,并且高一和高二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他和老师们讨论决定,每一层都要有负责安全的年级组老师,必须固定好位置,保障学生安全。

毕业生有一千多人,这些安排执行起来并不容易,有时一直忙着和老师们对细节的时候,牛杰心里会涌出一丝愧疚,好像自己出了这么一个主意,给大家带来不少额外的工作。“我经常跟同事开玩笑,我是个没事找事的人。”牛杰说。

那次“喊楼”给去年毕业的张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活动事先保密,自习课结束后,大家收拾好东西走出教室。去往青年广场的路两旁站满了学弟学妹,他们举着荧光棒,有人弹吉他,《海阔天空》的旋律一响,她就听到大家一起唱了起来。

路两旁四十几辆车倾斜停着,形成一个v字形,车灯打开,一路都被照得明亮。“突然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啊,很感动,百感交集。”这是牛杰的点子,他说这寓意着老师为学生们照亮前行的路。

“没事找事”不止这一次。

去年他带高三,学习进入冲刺阶段,高三学生参加的活动变得很少。那时学校新盖好了一个能容纳一千多人的报告厅。牛杰和学生说,新报告厅可好了。但转头就感到心疼,“天天看着高一、高二的搞活动,他们只能做卷子。”

去年12月的一个晚上,临睡觉,牛杰躺那儿想,怎么策划一个能让高三参加的活动,最好还能让他们体验一下学校最新的报告厅。灵光一闪,能不能给他们看一场正在热映的电影?“他们正处在最难熬的时候,真心觉得他们需要一次放松、一次激励。”能和一千多名同学一起在学校看一场正在上映的院线片,“这个机会应该不多,够酷。”

快12点了,他却越想越兴奋。牛杰打开豆瓣看正在上映的电影,最后一部少年题材电影成了不二选项。牛杰自己先去电影院看了一遍,第二天他咨询了朋友,得知院线片能够在学校放映的唯一可能就是找到片方。他立刻写了一篇小作文,给电影在各个平台的官方账号都发了一遍。他在小作文里介绍自己是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希望高三学生能在正拼搏的时候,在学校里看到这部片子。

只是小作文石沉大海了。

有朋友泼冷水,后台私信那么多,就算人家看到了,一个三线城市的高中能给一部电影带来什么宣传推广价值呢?朋友说得不无道理,但是牛杰还是决定继续试试,他又搜罗自己的朋友圈,看能不能通过从事影视行业的朋友联系上片方。“我心想试试呗,万一成了呢,就算不成也算是为高三的孩子努力过了,梦想不就是这样吗,大概率是梦,但是也许会实现。”

最终他通过大学时在话剧社结识的学长,拿到了电影出品方的联系方式,“其实毕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联系过,但我还是想请他帮我一起试试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周后的一个晚上,片方派了两名工作人员带着片源来放映。

牛杰后来回忆,那晚报告厅巨大的音浪震得天花板嗡嗡作响,黑暗中他回头看身后的学生们,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电影,时而大笑,时而落泪。“可能我做学生时没机会享受这些,我想让现在的孩子享受到。”

享受了足够的自由

“没什么沟沟坎坎在他这里是过不去的,他总随着那些沟坎的形状变幻着自己的形状。”

牛杰高三时没享受过这样的活动,但他承认自己享受了足够的自由。小学时,牛杰喜欢听相声,他用家里的广播听,每天晚上6点半准时播经典曲艺节目,“马三立、侯宝林这些大师都是那时候听的。”他把英语磁带全转录成了这些经典作品,录下来反复听。英语全洗没了。

他也喜欢看书。那时父母总带他去书店,他可以买任何自己想看的书。父母虽然只读了初中,在厂里上班,对很多书也不懂,但会无条件支持牛杰。那时他看郑渊洁的书,里面常有一些对教育方式的批判。牛杰很爱读,读完也会借给表弟读,但很快表弟就不被允许看这些书了,“家长说他看这些影响不好,看了跟家长顶嘴作对,又把书退给我了。”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的前一天,父亲领着牛杰去看电影,第二天就考试,看完电影回来晚上10点了。牛杰印象深刻,看的是《拯救大兵瑞恩》。中学时他迷恋摇滚乐,听唐朝乐队,后来听二手玫瑰的歌。高三的假期,父亲领着他去鄂尔多斯音乐节。那时他总是听完径直跑向后台去要签名和合影。

牛杰就是在这样的世界里,自由生长起来。没什么沟沟坎坎在他这里是过不去的,他总随着那些沟坎的形状变幻着自己的形状。

高中时牛杰的理想不是当老师。他最初想当心理医生,觉得跟人聊天就能挣钱,这个职业很特别。文科能选择的有心理学专业的院校有限,最后牛杰在提前批报了一所学校的国防生,但提档后又遭遇退档,原因只有四个字——“身体偏瘦”。那时他54公斤的体重,比要求的体重差了两公斤。

他第二志愿报了北京一所学校的新闻专业,但最终另一个同学被录取了。就在牛杰称之为“慌乱”的情况下,他成为了华中师范大学的预科学生。后来选择中文系的他成为了这里的首届公费师范生。

在大学里,他一直在折腾。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文科生计算机大赛,和几个舍友一块开发一个文言文授课系统,最后得了三等奖。他组建了相声社团,还参加话剧社。毕业时,他和同学原创了一场音乐剧,除了是演员,牛杰还承担策划运营工作,在校园推广,开启了门票预售,做了签名音乐cd和周边。能够容纳三百人的剧场最终来了五六百人。

“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学这几年过得非常的充实。”他又补充,确实也没耽误学习。毕业时他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走上了演讲台。

一个丰富的、多面的人

“你做学生的时候希望遇到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就要成为那个目标。”

就像他沉迷话剧表演,牛杰一直觉得,当老师某种程度上和演员很像。要在讲台上“表演”,跟学生互动,带动学生情绪。“所以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我一直在做我喜欢的、想做的事情。”

那段rap视频仍处在隔一段时间热一次的状态中。牛杰说,有趣和戏谑背后,他还是希望大家关注教育以及教师这个群体。“让大家看到,每个老师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刻板无情的,老师也要做一个丰富的、多面的人。”

过去的一次采访中,牛杰曾说做老师将心比心很重要。每个老师都不应该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学生,“你做学生的时候希望遇到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就要成为那个目标。”牛杰正在朝这个目标努力。上《红楼梦》的课时,他将原著、剧本和剧都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跨媒介的比较阅读。“语文它是个大的语言的概念,现在是读图的时代,视频的时代,这不也是语言吗?”

作为副校长,为了能多了解学生的想法,他常关注抖音、快手、b站上学生发来的私信,很多学生有什么问题都直接通过这些渠道反映。他专门给学校弄了企业微信,添加了客服功能,他和几个老师轮着做客服,给学生和家长回答问题。他还运营着学校的贴吧,自己就是吧主。“有的平台可能用得少,但是万一有人在用呢,不能遗漏。”

也有时候,学生拦住他就要了微信或者直接当面提意见,食堂饭菜的问题,活动课时间太晚了,“关于学校的任何事都可以,他们觉得牛老师能听进去,我乐意做这样的角色。”

他办过线下的座谈会,把学生代表请到一起,大家坐下来一起吐槽提意见,怕学生面对老师和校领导紧张,他特意安排人去超市买了各种小零食,大家到了先发零食,“吃点东西就放轻松了。”有学生反映活动课的时间总是被占用,他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跟领导一讨论,活动课最后保住了。

那段视频背后另一个被关注的话题是关于规则与自由的边界。牛杰不想用戏谑的方式消化掉这重思考。重回学校以后,牛杰也在琢磨这些问题。现在学校还会有对仪容仪表的要求,但对男生头发的长度要求,已经宽松多了。

一次去清华大学培训,牛杰发现很多优质的学校其实还是保留着类似的规定,对学生提出一些行为和仪容仪表上的要求。

牛杰说,重点在于这些标准和执行的方式如何让学生接纳。“不能片面地看待这些要求。”就像做学生时被要求剪头发,牛杰刚开始也不理解,“高中我唱的那个作品,就是我实实在在的一个心路历程,我一开始就是不理解,为啥对这个事要小题大做,后来发现挺好,原本我也并不想留长头发,我不抬杠,不死磕,毕竟这三年我是为了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对吧?”

牛杰读高中时,学校抓迟到也抓得厉害。只要迟到了,就得班主任去门口接。高中三年牛杰只迟到过一次,在那之后,他养成了做任何事情都提前到的习惯。这也是为什么牛杰如此费心思宣传学校,“不希望大家被多年来学校管得严的刻板印象,影响自己了解这所学校。”

他希望大家在“剃平头”的玩梗之后,也能看到,学校曾组织一辆专列,把全年级的一千多名学生带到沙漠去徒步,也曾筹备半年之久,经过数次考察后,带着一整个年级出去滑雪……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张琪为化名)文/本报记者佟晓宇

统筹/宋建华

搞笑分类资讯推荐

TJD:我想打得强硬些 享受和戈贝尔&兰德尔对抗的感觉 - 天天要闻

TJD:我想打得强硬些 享受和戈贝尔&兰德尔对抗的感觉

直播吧5月9日讯 NBA季后赛分区半决赛G2,勇士93-117不敌森林狼,大比分1-1平。赛后TJD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到跟森林狼内线对抗的感受,TJD说道:“说实话,就是打得更强硬些。我跟巴特勒一起打得很少,但我们在挡拆配合上已经很有默契了,特别是当戈贝尔防守时,我能帮他创造突破空间。这种打法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不过整体...
锚到底该怎么抛? - 天天要闻

锚到底该怎么抛?

在航运领域抛锚是船舶停泊的核心操作若操作不当轻则锚链断裂重则引发碰撞、搁浅甚至船毁人亡下面通过几起真实案例一起学习一下常见抛锚方式及适用场景聚焦长江等狭水道抛锚要求为船员朋友提供实用抛锚建议一走锚典型案例1.锚泊船“W”轮在长江某锚地因未充分考虑汛期水流影响,走锚后与周边多艘锚泊船发生连环碰撞,最终导...
女子晒照被网友救了一命!看完想打开手电筒…… - 天天要闻

女子晒照被网友救了一命!看完想打开手电筒……

你敢相信吗?一个随手拍的手电筒光影照竟能成为健康问题的线索近日#女生晒照被网友看出血管瘤#的话题冲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原来,今年4月,重庆一女子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用手电筒照射手部血管的照片,并配文“光穿过了我的手,发现了我另一个小心脏”。没想到照片发布后,有眼尖的网友提醒她这可能是血管瘤。第二天...
有惊无险,TES三局送走NIP!网友:硬币哥,有点儿惨! - 天天要闻

有惊无险,TES三局送走NIP!网友:硬币哥,有点儿惨!

英雄联盟LPL赛区,在第一阶段铩羽而归,TES成为了众矢之的。现在4月5日,第二阶段正式开始,这个阶段关系到MSI的归属,以及世界赛名额。因此,这一个阶段,对于LPL来说,至关重要。5月8日的比赛,由TT对阵FPX,TES大战NIP,两场比赛组成。在率先结束的第一场比赛中,FPX连下两局,零封TT;那么TES和NIP,究竟谁更厉害,就让...
“亏”上热搜,文旅重镇谁赚了? - 天天要闻

“亏”上热搜,文旅重镇谁赚了?

A股文旅众生相“五一”假期,文旅市场跑出“近五年新高”。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北京、上海、杭州等热门旅游目的地,赚得“盆满钵满”。而从资本市场角度而言,当地旅游上市公司大多掌握景区等核心资产,是衡量旅游发展业态乃至城市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切口...
“胖都来”开业引热议 员工否认网上“已经凉凉”的说法 - 天天要闻

“胖都来”开业引热议 员工否认网上“已经凉凉”的说法

大皖新闻讯 近日,浙江嘉兴市海宁市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卖场举办开业活动,因其店名与知名品牌“胖东来”极为相似而引发热议。有网民在社交媒体反映,“胖都来”为了开业筹备了数个月,可仅过去几天就已经“凉凉”,生意十分惨淡。事情真是这样吗?记者进行了调查。胖都来官微图片。大皖新闻记者发现,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
快快评|男子辞职照顾“两岁妈妈”被疑啃老,孝母之心无法量化 - 天天要闻

快快评|男子辞职照顾“两岁妈妈”被疑啃老,孝母之心无法量化

四川成都一位母亲因患“额颞叶痴呆”智力退化至2岁,32岁儿子辞职照顾妈妈4年。近日,此事在网上引发关注。不少网友感动于男子的孝心,也有网友则质疑当事人“不工作,打着照顾母亲的名义啃老”。面对质疑,当事人张植表示,妈妈的退休金每月只有2000元,自己没用过妈妈的退休金,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因做自媒体,有了些收入...
说案 | 网购胶水现“猫腻”?别让“李逵”变“李鬼”! - 天天要闻

说案 | 网购胶水现“猫腻”?别让“李逵”变“李鬼”!

来源 | 杨浦检察在当今电商蓬勃发展的时代,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少陷阱。当你满心欢喜在网上下单,以为买到的是心仪的品牌正品,却没想到可能是假冒伪劣商品,这样的遭遇实在让人糟心。杨浦区检察院就办理了这样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件。2024年4月,杨浦区检察院依托法治副园长机制,在案件办理...
问界M9司机双脚悬窗外开车被举报 交警:已了解、正核查 - 天天要闻

问界M9司机双脚悬窗外开车被举报 交警:已了解、正核查

快科技5月8日消息,近日,一辆问界M9司机行驶途中被拍到双脚探出车外,存在危险驾驶行为。从视频车拍摄的画面看,这辆悬挂着重庆牌照的问界M9再快速路上行驶在最右侧车道,主驾驶窗户打开,一双没穿鞋的脚就那样堂而皇之地放在上面。如此姿势不仅不雅,还伴随着危险,毕竟能将双脚伸到这个位置,那么司机很有可能是开了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