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不是大老粗,帮战士写过情书,晚年还经常写诗

2023年10月18日11:24:14 搞笑 5767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许世友是一个张飞、李逵式的人物,没有文化,只会打仗。

其实,这就错怪许世友了,他可不是没有文化的大老粗,有一次还帮一位战士写过情书呢!

许世友不是大老粗,帮战士写过情书,晚年还经常写诗 - 天天要闻

那是在1955年7月,许世友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埋头写信,就问他给谁写信。

这个小伙子名叫赖水泽,是四川绵阳人,1950年参军,参加过抗美援朝,还荣立过特等功,他正在写的信,是给老家的女朋友写的情书。

赖水泽文化水平不高,写的字歪歪扭扭,信上的话也是词不达意,许世友看得直摇头,说你这样写可不行,容易让人家姑娘误会。

赖水泽也很为难,自己就是这个水平,总不能让别人替他写情书吧?

没想到,许世友还真愿意帮这个忙,在问清楚女方的情况后,许世友直接自己动起了手,帮赖水泽写了一封情书。

许世友不是大老粗,帮战士写过情书,晚年还经常写诗 - 天天要闻

水平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吧——

我的兰英同志

你好!来信收到,请勿挂念。

来信中得知你当了县劳动模范,选上了乡人民代表,我真替你高兴。

我们俩一个是模范,一个是英雄,算得上天生一对,地上一双,我们要光荣到底,永不变色。

另外,你常到我父母家帮他们干农活,我要特别谢谢你。未出嫁的姑娘到婆家干农活,这是解放后的新鲜事,但要注意,不要累坏了身子。

……

赖水泽看后,非常满意,就自己抄了一遍,给女朋友寄过去了。

许世友不是大老粗,帮战士写过情书,晚年还经常写诗 - 天天要闻

两个月后,赖水泽收到了回信,女朋友在信中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现在是战斗英雄了,还在军事学院深造,以后会不会看不上我,对我变心?

赖水泽就给女朋友回信,可是怎么写也写不明白,总是词不达意,心里非常着急。

就在这时,许世友又来了,得知他的烦恼后,又亲自帮他回信,是这样写的:

兰英!

你信中提到我以后军事学院毕业了,高升了,会不会变心?这个,我老实告诉你,不会的。我俩只要情投意合,就会白头到老,雷打不散。我也一定要做到像我们家乡山歌唱的那样,“不学筛子千个眼,要学蜡烛一根芯”。爱你爱到底,请你一百个放心!

这封信寄回去后,赖水泽的女朋友果然放了心,后来两人真的结为了夫妻,白头到老。

许世友不是大老粗,帮战士写过情书,晚年还经常写诗 - 天天要闻

这就是许世友帮战士写情书的故事,是不是让你对许世友刮目相看?

其实,许世友不光会写情书,还会写诗呢,比如在他晚年时,就写过一首《自画像》,是这样写的:

宁静以致远,淡泊而清心。

退休不发愁,田园晒日头。

养鸡又种菜,打猎交朋友。

偶间乡亲来,顿顿有美酒。

肉食是猎物,菜是池中藕。

丰衣足食乐,能活九十九。

这首诗明白如话,通俗易懂,显得幽默十足,很符合许世友的风格。

许世友不是大老粗,帮战士写过情书,晚年还经常写诗 - 天天要闻

1985年,在他80岁生日时,很多人都去给他祝寿,许世友也非常高兴,就心血来潮,写下了一首《百万子弟唱大风》,我们来欣赏一下:

八旬回眸忆生平,鼙鼓旌旗铺征程。

太行走马啸长夜,五台金鸡报晓鸣。

冀南烽火壮士梦,胶东青纱父老情。

决策千里谁称雄?三军主帅毛泽东。

四十春秋数捷报,百万子弟唱大风。

伏枥老骥戎心在,匣中宝剑紫气凝。

导师遗训岂敢忘,帝国主义是战争。

握手一笑泯恩仇,温故永志前车铭。

这首诗,写得慷慨激昂,酣畅淋漓,很有当年曹操的风格,体现了许世友老将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革命豪情!

(参考资料:《一代名将许世友》《新民晚报》《人生与伴侣》)

搞笑分类资讯推荐

高架上惊险一幕:后排女子和男司机打架,开着车门行驶,交警:将传唤司机 - 天天要闻

高架上惊险一幕:后排女子和男司机打架,开着车门行驶,交警:将传唤司机

7月7日,一网友发布视频称,7月6日晚,在杭州市萧山区彩虹快速路上,一辆正在行驶途中的白色轿车内,后排一女子和主驾驶位的男驾驶员打起来了,一侧车门被打开,被网友吐槽“杭州版《速度与激情》”。网传视频截图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白色轿车一边在高架上前行,主驾驶侧车门打开,车辆前车灯和尾灯双闪也已经打开,视频中...
扫码不付款?男子零成本购香烟获刑1年 - 天天要闻

扫码不付款?男子零成本购香烟获刑1年

极目新闻通讯员 李君豪出门购物,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轻松买单,手机支付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有些人却利用它的便捷动起了“歪脑筋”。7月7日,湖北省建始县检察院检察官以案说法,提醒商家注意扫码不付款的购物骗局。2024年底,蔡某缓缓走进小苏的店铺内,戳了戳柜台玻璃说:“来两条烟。”随后,他向忙碌的小...
当策展人被问道“嗨,你干什么来了?”听听他们怎么说—— - 天天要闻

当策展人被问道“嗨,你干什么来了?”听听他们怎么说——

日前,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教学楼报告厅内,一场关于“2025年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的策展对谈引发学界热烈讨论。策展人、评论家冯博一,策展人刘钢,《公共艺术》《艺术当代》杂志副主编吴蔚围坐漫谈,揭示当代艺术展览在全球化与地域性交织背景下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困境。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主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