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营养没比鸡蛋强,鲍鱼凭啥能卖那么贵?(菲李漫画)

说起最爱的海鲜,

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要说最贵的海鲜,

可能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

鲍鱼,古时候被誉为海八珍之一,

有着“餐桌黄金,海珍之冠”的美誉,

因为价格昂贵,堪称古人请客吃饭,

宴席聚会的装逼利器,

人称“一口鲍鱼一口金”。

因此在很早的时候,

吃鲍鱼就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并且皇宫贵族之流对它也非常追捧。

比如王莽就是出了名的鲍鱼粉丝,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

“鳆鱼,乃王莽所嗜者,海人亦啖其肉”。

鳆鱼就是指鲍鱼,

据说王莽一不开心就必须吃鲍鱼,

像极了现代人不开心时就狂吃发泄。

而王莽这样的狂热鲍鱼粉,

古时候真的不少,

也因此人们对有钱人痴迷鲍鱼这事见怪不怪,

早在秦末的时候,

赵高为了掩盖秦始皇死亡的消息,

就在车上堆满了鲍鱼。

当时正值酷热的七月份,

满车的鲍鱼臭味让人难以忍受,

却正好掩盖了尸体臭味,

而周围的人却只是以为秦始皇难得出门一趟,

忍不住要疯狂血拼一把。

实际上,这样疯狂买鲍鱼的行为,

历史上真不是没人做过,

而他就是三国时期的霸道总裁曹操,

曹操生前爱吃鲍鱼,

以至于死后儿子曹植每次都要拿鲍鱼祭奠他。

并且曹操不仅自己吃鲍鱼,

他还四处送鲍鱼,

徐州臧霸工作能力出色,

曹操就立马派人送鲍鱼二百。

据史料记载:

“时淮北属魏,江南无复鳆鱼,

或有间关得至者,一枚直数千钱。”

可见曹操等人都把鲍鱼吃成通货膨胀了。

而到了宋代,

大吃货苏东坡更是化身朋友圈带货达人,

疯狂向大家安利鲍鱼的美味,

说它的滋味胜过肉芝石耳、醋笔鱼皮。

甚至他还声称鲍鱼有很好的医疗效果,

对眼力有好处,并亲自为它打起了广告,

于是便在《鳆鱼行》中写道:

“吾生东归收一斜,苞苴米肯钻华屋。

分送羹材作眼明,却取细书防老读。”

到了清朝时期,

康熙亲自将鲍鱼送上了顶级奢侈菜的位置,

他在征噶尔丹军的庆功宴上,

曾将鲍鱼作为赏赐宴请众将,

称为“御膳亲蒸”,

自此鲍鱼成了清廷宫宴必备珍品。

当然鲍鱼能一直能有那么高的人气,

可不仅仅是被炒出来的,

它确实有着真材实料,

它的味道的确非常出色。

鲍鱼可分为鲜鲍和干鲍,

鲜鲍鲜、细;干鲍绵、软硬适中,

咬起来略带弹性,

还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直到现在,

鲍鱼一直都是很多名菜必不可少的食材,

人们有时用它做主料,有时用它做汤汁,

每一种吃法都充斥着一股奢侈感。

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下,

吃鲍鱼的时候常常有人问要几头鲍,

初次接触的人可能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难道鲍鱼还有好几个头吗?


这会最终决定鲍鱼的个头和品质,

“头数”越少意味着鲍鱼的个头越大,

一头鲍是一斤仅有一只鲍鱼,

七头鲍是一斤有七只鲍鱼。

而鲍鱼个头越大,往往就越珍贵,

在清代有时要进贡鲍鱼的时候,

一头鲍往往只有一品官吏才有办法提供,

七品小吏只能进贡七头鲍。

这是因为鲍鱼虽然不算稀有,

但好鲍鱼却很难得,

鲍鱼的生长非常缓慢,

大约需要5到10年才能达到食用的要求,

加上对生长要求比较高,

所以造就了鲍鱼的高价格。

但这些年一直有人声称,

鲍鱼具有多高的营养价值,

硬生生让鲍鱼的价格越炒越高,

可是其实鲍鱼和鸡蛋所含的蛋白质相差不大,

其他营养含量成分如钙、铁、锌等,

也没有独特的优势。


所以如果要比营养,

鲍鱼本身并没有比一般海鲜出色,

它的优点是它的风味,

作为一种美味的海鲜,

鲍鱼值得我们去追求,

但绝对不该让我们去神化它的作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