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金龙:
“摇”出一泡家乡好茶
“今年春茶做了1000多公斤的毛茶,平均价位在300元左右……”谈起春茶的销售,祥华乡新寨村茶农詹金龙的喜悦溢于言表。
从祥华乡新寨村出发,沿着蜿蜒的茶山小路攀登至新岭山山顶,詹金龙的茶园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踏入茶园,只见茶树间疏朗有致,形成特有的“稀植”景观。

“这样能保证每棵茶树通风透光,芽叶吸收足够养分。”詹金龙俯蹲下身,轻抚油亮的叶片解释道,幼龄茶树通过轻修剪塑形,成年茶树则注重内部枝条梳理,让阳光雨露穿透树冠,滋养每一片叶芽。
穿过茶垄,翻起的褐色土壤隐约可见枯枝残叶。“土壤深翻是茶园管理的一大妙招。”每当茶季过后,詹金龙就会对茶园进行深翻作业,这正是他茶园持续产出优质茶青的关键。
詹金龙介绍,茶园土壤深翻,可以将枯枝落叶和杂草埋入土壤深处,这些有机物分解后会转化为天然肥料。这种做法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也可以打破土壤板结层,让土壤更加疏松透气,还可以翻出深层害虫蛹,减少茶园病虫害和农药使用,有着一举多得的好处。
跟随詹金龙的脚步,记者来到他的制茶车间,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兰花香气。詹金龙迫不及待地拿出“得意之作”与大家分享。
一杯好茶,
靠原料,也靠工艺。
“一泡茶是摇出来的。”
詹金龙认为,
摇青是赋予铁观音色、香、味
上乘品质最为关键的步骤,
没有固定公式,
只能“看青做青”,
全凭制茶师的手感与嗅觉判断。
“一遍摇要轻,三分钟唤醒茶性;二遍摇青加重,八分钟激发香气;三遍摇青最为关键,既要让茶梗的养分充分输送到叶片,又要避免过度发酵破坏香气。”历经数十年的锤炼,詹金龙练就了“看青做青”的独到本领——观察叶表红点分布、细闻“清点”“观音味”,精准把握走水发酵程度。

凭借过硬的经验,加上精细化操作,詹金龙制作出来的茶叶,汤水滑腻、口感醇厚,花果香气扑鼻,观音韵味悠长,回甘甜美,成了众多茶商茶客竞相采购的茶叶。

今年春茶季,他的毛茶刚出锅就被茶商预订大半,甚至出现多位茶商蹲守车间外“抢茶分茶”的场景。“看到茶商竞相抢购的情景,就觉得在茶园里晒的太阳、流的汗水都值了。”
“好茶自己会说话。”在詹金龙看来,好的茶叶,不仅提高自己的收入,也成为家乡的名片,让乡亲们过上致富好日子。“新寨村的山好水好,只要坚持生态种植、匠心制茶,不愁卖不出好价钱。”
融媒体编辑:苏连锦 李霜茹
审核:一审|林百兰 二审|张毅 三审|谢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