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2022年10月06日21:11:48 美食 1533

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 天天要闻


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 天天要闻

“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千两茶

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 天天要闻

安化黑茶分为紧压茶和散装茶。紧压茶包括“黑砖茶茯砖茶、花砖茶”,散茶包括“天尖、贡尖、生尖。”它们简称为“三尖”“三砖”“一卷”,这“一卷”指的就是花卷千两茶。

花卷茶、千两茶,以每卷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千两茶安化特有,台湾知名茶人曾至贤所写的茶书《方圆之源—深探紧压茶世界》说,千两茶是“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并将其加冕称之为“世界茶王”。

茶友们一定想问,千两茶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呢?世界茶王之名到底如何得来呢?千两茶如何冲泡呢?

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 天天要闻

历史起源 独特诞生

千两茶的制作是茶叶制作史上的伟大创举。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安化刘姓茶工经过反复试验,用山里常用的竹子裹制了这种既可以方便挂在骡马身上,又能够避免茶叶霉变的大茶棍。第一支百两茶至此诞生。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晋商与刘氏家族酉州改百两茶为千两茶,至此世界茶王千两茶正式诞生。

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 天天要闻

外形原始 粗犷质朴

凡是见过千两茶的人,无不被其“原始古朴,粗犷大气”的外形所震撼。一支千两茶,重达36.25公斤,高约1.65米,直径20厘米,需要一名壮汉方才可以搬运。

千两茶被公认为“世界茶王”,不仅因为体型巨大,天然独特也是一大特色。千两茶是世界唯一非后包装茶,风格样式天下独一。其包装由三种天然植物构成。紧贴着茶叶的是产自安化山中的“蓼( liǎo)叶”,具有淡淡的清香,可防水防潮保证品质;第二层是朴实无华的棕皮,一般使用传统针线与蓼叶缝合在一起;第三层也是最外面一层则是楠竹的竹黄了,为了避免生虫只有生长超过三年的楠竹方可使用。

千两茶的包装不仅让千两茶外形古朴,奇巧异常,更使茶品达到自然防水防潮、长期储藏的优势。

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 天天要闻

工艺流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两茶制作技艺独特,须师父传授。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两茶的制作工艺,暗合“天地人和”之道法,是力量与美学的完美融合。千两茶在制作时间、原料选择、踩制工艺和晾晒工艺方面,均有讲究,可以说是世界上制作工艺最复杂的茶。

千两茶的原料以二、三级的大叶种黑毛茶为佳,其制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黑毛茶制作。这是千两茶加工最基础的工艺流程,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和烘焙五个步骤。第二个阶段就是千两茶踩制加工。

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 天天要闻

一是蒸包灌篓。选取上等黑毛茶分次过称后,分别用布包好吊入蒸桶用高温汽蒸软化,分次装入内衬棕丝片、蓼叶的篾篓内,由人工踩实压紧,最后上“牛笼嘴”锁口。

二是杠压紧形。5名青壮年男子,施展其绞、踩、压、滚、锤工艺,反复多次,最终将蓬松的茶勒踩成紧实的千两茶。

之后,还需将制成品置于晾架上,历经夏秋季节七七四十九天的日晒夜露,吸蓼叶篾片之香气,集日月之精华,纳天地之灵气,进行自然干燥。千两茶的晾晒往往会安排专人负责,为了均衡水分每天都要进行茶柱头和尾的翻动;同时还得注意雨水和露水等问题。正是由于千两茶制作工艺复杂且耗时长,千两茶的产量一直有限,每一支千两茶都来之不易。

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 天天要闻

口感余韵 岁月转化

千两茶如陈酿美酒一般,有着随时光变化“越陈越香”的品质特点。

千两茶陈香醇和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汤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恰似一个人的青年和老年,随着时光的砥砺愈发沉淀了下来。

品饮也是很讲究的。冲泡宜选择粗犷、大气的茶具,一般用厚壁紫砂壶或汝窑壶等冲泡,可以将千两茶的色香味充分释放。

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 天天要闻

冲泡时需要使用沸水,第一泡一般不喝,浸泡时间不宜过长,用透明的玻璃公道杯和品茗杯饮用,便于观察其汤色。

千两茶属于后发酵茶,极耐泡,泡饮多杯后滋味依旧醇厚。细细品味,其茶汤红黄明净,口感纯正,常有廖叶、竹黄、糯米的香气。冬季热饮可暖胃,夏季冷饮则清热消暑,可谓四季皆宜。使用传统的煮饮法,口感更加醇厚圆润。要方便携带,千两茶饼和千两易泡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它既有千两茶的艺术感,又有千两茶的口感韵味,方便携带与冲泡,非常适合现在的都市茶人。

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 天天要闻

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 天天要闻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我国部分民族不吃肉的习俗,终于了解了 - 天天要闻

我国部分民族不吃肉的习俗,终于了解了

咱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各有各的文化和习惯,特别是在吃这方面,真是五花八门。有意思的是,有些民族有不吃肉的习俗,尤其是猪肉,这让不少人觉得挺新鲜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哪些民族有这种习惯,背后有啥原因,尽量接地气地讲明
探寻CBD | 济南万象城麦记牛奶公司开业啦! - 天天要闻

探寻CBD | 济南万象城麦记牛奶公司开业啦!

麦记牛奶公司创立于2021年,首店在上海临港开业。凭借中式经典糖水混搭创新打法,短短4年内已走入25个城市,开出超60家门店,在社交媒体上备受追捧。在产品方面,麦记牛奶公司坚持现场手工烹饪,精选优质食材,保留中式经典糖水精髓的同时,创新不断
中国茶饮品牌IPO潮起,武汉品牌“爷爷不泡茶”逆势狂飙 - 天天要闻

中国茶饮品牌IPO潮起,武汉品牌“爷爷不泡茶”逆势狂飙

极目新闻记者 何川2025年,中国茶饮行业逐步站在“聚光灯”下。3月3日,蜜雪冰城股份在香港上市,上市首日盘中最高涨幅达45%,截至5月1日总市值已达1875亿港元;4月17日,中国茶饮品牌霸王茶姬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美股“中国茶饮第一股”;5月,沪上阿姨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4月29日共获超额认购509倍……新茶饮赛道...
因黑芝麻丸而被人熟知,北宋“王怀隐”有怎样传奇的一生 - 天天要闻

因黑芝麻丸而被人熟知,北宋“王怀隐”有怎样传奇的一生

汴京街头,药铺掌柜正将新制的黑芝麻丸包入油纸,封口处印着"王怀隐九蒸九晒"七个墨字。这看似普通的丸药,背后藏着一位医者跨越千年的执着。现在市场上,有的黑芝麻丸包装上,都会印有“王怀隐九蒸九晒”七个字,跨越千年,这七个字,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打响城市名片的地方餐饮,集体「上线」 - 天天要闻

打响城市名片的地方餐饮,集体「上线」

新疆大盘鸡、广西螺蛳粉、福建佛跳墙……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特色美食曾经仅仅是城市旅游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在 Z 世代消费群体推动下,地方美食的文化价值与商业潜力已实现跨越式升级。
据说,河南人喝酒几乎不用杜康,倒是更偏爱5款“无名酒”,真中 - 天天要闻

据说,河南人喝酒几乎不用杜康,倒是更偏爱5款“无名酒”,真中

说实话,是去了河南才知道——别看杜康酒名气大,号称“中华酒源”,可本地人请客压根不怎么喝它!以前去河南出差,最怕的就是被当地老朋友拉去喝酒。不是不想聚,是真的怕喝趴下!每次饭局刚开始,凉菜还没上齐,我就已经分不清南北了。要论喝酒的狠劲儿和豪气,我真觉得河南人排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在河南喝了好几次酒,发现一个有趣...
已到1600吨!“果中贵族”马上降价? - 天天要闻

已到1600吨!“果中贵族”马上降价?

榴莲爱好者有口福啦!随着新一季东南亚水果进入成熟期,榴莲、山竹、椰子等热带水果逐渐迎来一年一度的进口销售旺季,被誉为“水果皇后”的榴莲更是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5月6日,记者走访水果批发市场和水果店发现,榴莲价格虽有小幅回落,但波动幅度不大。
水井坊韧性生长:以消费者为锚,年度营收破50亿 - 天天要闻

水井坊韧性生长:以消费者为锚,年度营收破50亿

4月29日晚间,水井坊(600779.SH)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营收、净利润连续双增。财务数据显示,水井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17亿元,同比增长5.32%;实现净利润13.41亿元,同比增长5.69%。2025年一季度,水井坊实现营业收入9.59亿元,同比增长2.74%;实现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2.15%,延续了2024年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