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延续强势,盘中一度冲高至59.45港元,总市值突破1.47万亿港元,刷新历史纪录!自2025年初以来,小米股价累计涨幅近70%,年内涨幅更超120%,成为港股科技板块的“领头羊”。2月27日,雷军曾因股价暴涨短暂超越农夫山泉钟睒睒,问鼎中国首富,但当日股价巨震13%,首富之位仅维持数小时。
3月18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成为本轮股价狂飙的核心驱动力。数据显示,小米全年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272亿元,同比激增41.3%,双双创历史新高!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全年收入328亿元,SU7系列交付量超13.6万辆,第四季度亏损大幅收窄至7亿元,产能扩张剑指2025年35万辆交付目标。
更令市场兴奋的是,小米研发投入连续五年加码,2024年达241亿元,同比增长25.9%。未来,AI、机器人、智能眼镜等新业务蓄势待发,五年研发总投入预计超千亿。
面对小米的高估值,机构分歧激烈:
高盛、中金、花旗集体唱多,目标价最高飙至73.5港元!高盛认为,小米“人车家生态”布局将打开万亿市场空间,SU7 Ultra新车发布、AI技术落地均为短期催化剂。
摩根大通却逆势泼冷水,下调评级至“中性”,直言当前40倍市盈率已透支未来增长,估值接近历史峰值,“惊喜空间所剩无几”。
股价狂欢背后暗流汹涌。数据显示,外资近一个月通过汇丰、花旗大举扫货超2亿股,而南向资金却净卖出5250万股,内资撤退外资接盘迹象明显。与此同时,空头持仓规模超百亿港元,2月27日单日沽空金额高达55亿,多空对决火药味十足。
尽管小米汽车亏损收窄,但2024年仍净亏62亿元,且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摩根大通警示,市场对电动车业务的乐观预期可能过于激进。不过,小米总裁卢伟冰已立下“军令状”:2025年手机出货量冲刺1.8亿部,市占率每年提升1%,AIoT生态与汽车业务协同效应或成破局关键。
小米的股价神话,既是科技创新的胜利,也是资本博弈的缩影。在智能电动车赛道的“生死时速”中,雷军能否将市值狂欢转化为可持续增长?这场万亿市值的豪赌,注定充满变数。(本文综合自财报及机构研报,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