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支柱”|解码济南新质生产力

  1月6日上午,随着“黄河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济南黄河济泺路北延工程西线隧道贯通,起步区交通主动脉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沿着济泺路南行几公里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附近,全市重大项目现场观摩团一行正在万虹中心项目工程现场进行观摩。

  万虹中心项目是2023年市级产业类重点项目,总投资25亿元。这是当天全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现场观摩活动的第一站,此后将陆续走进天桥区、起步区、济阳区、商河县,共观摩12个重大项目。新黄河记者梳理发现,包括万虹中心在内其中近一半项目都是新兴产业领域项目。不难看出,代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城市抢占未来发展先机而竞相布局的领域,也成为济南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

  新兴产业项目成为共同选择

  连日来,行程紧凑的项目观摩活动,让人看到区县各自特色之外,也让人看见一种共识——新兴产业的布局成为共同选择,而这正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天信息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走进位于天桥区的万虹中心项目现场,各项施工作业正有序进行。“项目2022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整体施工进度已达70%以上,计划今年12月建成投产。”该项目负责方尊创集团产业发展中心总经理高金龙表示,未来项目拟引入空天信息领域上下游产业链中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及金融类企业总部,全力塑造“总部办公+金融+科技”产业驱动的城市新中心。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正劲,济南在该产业的优势也在加快构建。作为起步区引爆项目之一,1月6日,在济南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项目总装车间内,一片繁忙的汽车组装场景。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园区内部就能完成从零件到整车的全部生产过程。其中,总装车间单体厂房面积就达22万平方米,相当于30多个标准足球场,全部投产后每分钟可生产2辆新能源车。“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目前二期正在建设。”该工作人员说。

  作为一种新材料,中硼硅模制瓶是未来高端药包材料的发展方向。走进位于商河县的力诺特玻高端药用包装项目生产车间,让人眼前一亮,一排排窑炉迸发火光,干事创业的热潮扑面而来。相隔不足两公里的项目二期新厂区也在如火如荼地加紧建设。“企业上市后,近两年募集的资金几乎都瞄准了新兴产业领域。这个项目投资25.6亿元,是我们向药用玻璃产业链高端迈进的牵引项目。”山东力诺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雷告诉新黄河记者,项目采用自主研发技术,解决了中硼硅玻璃管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一期现已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将建设数字孪生工厂,打造药用玻璃智能制造行业标杆。

  ……

  上述项目可谓新兴产业项目的典型代表。从聚焦领域看,主要为空天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慧物流等,从中不难看出济南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的缩影。

  新兴产业孕育新增长极

  一个个着眼于城市发展所需精准招引的新兴产业项目拔地而起,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意味着新增长极正在崛起。

  目前国内核技术应用市场已是万亿级规模,作为此次观摩的项目之一,地处起步区的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瞄准这样的市场,已开发出诸多填补空白或解决“卡脖子”难题的产品。

  观摩现场,一台精密无损检测设备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院长魏龙介绍,这台设备将于下月中旬交付给国内半导体头部企业,是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控制模块缺陷检测研发的设备,具有在线、智能、三维检测等性能优势,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目前,该院正与中车时代、比亚迪等多家企业商谈。

  从现场情况看,这种既有科技引领力又颇具市场价值的成果还有不少。比如,该研究院中标某核电集团核燃料球终检项目所做的原理样机,合同额近1600万元,产品将在今年交付;率先建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放射性药物转化平台,是目前国内仅有的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的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关键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填补国家大科学装置重要零部件集群化生产的空白,促进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向起步区汇聚……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科技。凭借科技创新,该研究院2023年技术开发和产品销售已突破2800万元。以该研究院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无独有偶。从当天观摩项目看,不少新兴产业项目发展潜力可期——

  “万虹中心项目全面投产运营后,预计年营业额可达20亿元、税收1亿元,能带动就业10000人。”说起发展前景,尊创集团常务副总裁陈旭峰信心满满。

  在济阳区,“数字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正在崛起。目前山东怡亚通供应链产业园一期项目工地上,工人们不畏严寒,正全力朝着项目竣工冲刺。据该项目负责人战献祥介绍,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今年一定能如期完工并投产。未来,将与合作方共同建设“数字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目前,赵一鸣零食公司、招商局物流集团青岛公司已与园区签署合作协议,山东港口集团也达成了在园区设立济南内陆集装箱场站的意向。“项目一期投产运营后,年货物吞吐量预计将达1200多万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不仅服务于起步区和济阳区,还将覆盖济南市全域。”战献祥表示。

  未来,随着这些蓝图照进现实,更多的生产力将汇聚,成为支撑济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合力,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增长极。

  优质项目“链接”产业集群

  一些优质新兴产业项目落地,还将带动链条产业的聚集发展。

  会展业作为新兴产业,被视作“经济的晴雨表”。在观摩中,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引人注目。作为全球综合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全面建成后净展面积可达51万平方米。目前,该会展中心已启用12个标准单层重型展厅和配套展区,今年还将全面发力。“2024年,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将围绕济南10大重点产业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电动车、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展会资源,计划举办展览、会议及活动约35场,现在已经或即将签订合同,展会规模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项目有10余场。”6日,山东省会展业协会会长、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沙克仲表示。

  作为起步区首批引爆性项目之一,该会展中心的带动作用正逐步显现。从工作人员的介绍看,正式运营后,该项目预计形成年产值近8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约1万个,带动交通、物流、旅游、酒店、商业等上下游130多个关联产业,将形成年产值达400亿元的会展经济产业园。

  以优质项目链接相关产业聚集发展,这并非个例。

  此次观摩的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和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从公开信息看,预计2023年实现新增产值280亿元,满产后年可实现工业产值400亿元,远期工业产值有望达到1000亿元。随着该项目发展,去年,为其配套的比亚迪智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也已开工建设,达产后年总产值约90亿元。这个正在成长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无疑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仅从上述这些项目看,济南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已相当可观。而这些项目仅仅是济南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布局的“冰山一角”,更强的新动能正在泉城蓄积。

  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余东华看来,济南已进入“图强争优、示范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强产业、以产业稳经济,是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济南通过优化项目投资布局新兴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省会经济发展新赛道的重大战略举措,会为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济南经济发展添活力、强后劲、增动能,也会推动济南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济南产业竞争力。”余东华告诉新黄河记者。(新黄河记者:黄敏 常萌 杨璐 陈雪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