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王健林,不走恒大老路,卖万达广场卖酒店,一定还钱

今日头条首发文章,请勿搬运,违者必究

三位昔日的首富现在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2007年,碧桂园成功上市,让杨惠妍以1300亿元的身家成为当年的首富。但现在,碧桂园依然在竭力解决债务危机,他们已经得到债权人的同意,可以在3年后偿还总额超过150亿元的9支债券


相较之下,2017年,许家印凭借着恒大市值的飙升,成为中国的首富。

恒大复牌后市值一直下滑,目前仅剩40多亿,远远低于其巅峰时期超过4000亿的市值。但有趣的是,在恒大上市后累计分红的700多亿中,许家印夫妇拿走了503亿,这是他们真正拥有的财富。

换句话说,尽管看起来许家印似乎没那么富有了,但他们手里依然有大量现金。而且近年来,他还自掏腰包拿出130亿来救助恒大。那么,真正欠下2万亿多的是恒大公司

“负债”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是个可怕的词汇,他们往往不轻易借钱,努力储蓄。但现在“负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国内80%以上的家庭都有负债。因为合理的负债不仅不会拖垮我们,还能让我们变得更富有。这点从这些年购房的人身上就可以看出来。


除了一般人,富人中也有很喜欢负债的,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大老板们,比如许家印和王健林,他们俩身上都背着数千亿的债务。我们说过合理的债务能让人更富有,这些年他们多次因为巧妙运用债务成为中国首富。但随着财富增加,他们的野心也变得更大,债务也变得更不可控,超过了他们应该有的底线,导致两人都陷入了债务危机。

王健林两年前面临着超过4000亿的债务危机,但他成功通过不断卖掉手上资产来自救,到去年底债务只剩下2847亿。然而,许家印却面对着更严重的债务危机,高达8700多亿。为什么他不能像王健林一样通过卖资产自救呢?

许家印早就可能意识到了恒大集团的问题。因此,自从2020年开始,他就在进行调整。但是即使他做了一些“投资”,问题依然没解决。到了2021年,恒大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当时,许家印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规定了十年内不再购买土地,也不会低价出售土地。此外,他计划在未来十年全面改为现房销售,还打算把房地产业务从去年的7000多亿缩减到大约2000亿左右,并且转向新能源汽车业务。

然而,他想要用新能源来拯救恒大的想法现在看来似乎只是一种幻想,没有起到实质作用。

2022年伊始,许家印在保交楼新年开工动员大会上说了一番话:不管何时都不能卖掉公司的资产,必须小心处理资产处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绝不能靠卖资产来还债,否则即使卖光了资产也很难还清债务。

许家印当时肯定知道不能随便卖资产。因为那时恒大可能已经欠下了太多债务,如果当时出现挤兑,恒大的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暴露出来。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种情况是不能容忍的,因为他还有许多未完成的计划。

而恒大因为财务报告问题被暂停交易,或许给了许家印一点时间来喘口气。

恒大欠下巨额债务,这影响到了持有恒大股票的投资者、按时交房但购买了恒大房子的人,还有与恒大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但欠钱的是恒大,而许家印的家族却一直在领取“分红”。公开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21年6月,恒大集团累计净利润达到了1733.88亿元,但公司几乎每年都大比例分红,总计近700亿元。

不过,恒大的这种分红方式和其他上市公司有很大不同。从持股比例看,大部分分红被许家印和一些关键股东“收入囊中”,总金额接近540亿元。自2011年以来,许家印通过分红已经获得了499.81亿。此外,有报道称许家印与丁玉梅离婚,引发了网友们的质疑,他们怀疑这是一种名义上的离婚。今年8月16日,有关“许家印离婚”的消息在网上广泛传播。


中国恒大在8月14日的公告中将丁玉梅女士定义为“与公司及其相关人士无关的第三方”,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列举她是许家印的配偶。

有分析人士指出,许家印通过与丁玉梅进行技术性离婚,已经将部分资产转移到国外。


自从去年与妻子离婚以来,许家印就知道自己将面临怎样的结局。他一方面为儿子购买了价值23亿的信托基金,同时安排前妻留在香港待命,随时准备消失。

现在看来,许家印的计划都实现了。经过两年的等待,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官方最终忍无可忍,放下了一道铁幕,一个时代也就结束了——房地产界最大的“潮流领袖”为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画上了终结符。


在恒大危机爆发的这两年里,许家印演绎了一场长达两年的戏码——公开场合从不示弱,高喊“保交楼”的口号;同时私底下秘密调走资金,以个人牺牲为代价,维系了全家的荣耀和财富。

特别是在第一年恒大危机爆发时,每个月都有关于许家印的报道,宣传他卖掉房产、汽车以筹集资金还债,并经常在内部演讲以鼓舞员工的士气。

比如在恒大理财陷入兑付危机时,许家印公开表示:“我可以一文不名,但恒大的投资人不能受影响。”他表现得像是随时准备用全部家产偿还债务。

但实际上,许家印的妻子在危机爆发前偷偷提前兑付了2300万元。就连老板都这样,更不用说恒大的高管们了。他们疯狂地赶在最后时刻兑付,吸干投资人最后一点“骨头”,然后宣告倒闭。

其实,过去两年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实体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曾经的商业大亨王健林也在经历难关。有机构估计,万达在今年第一季度就亏损了55亿元。

相比于许家印转移资产的做法,王健林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他真的在努力购买资产以求生存,同时坚决还清欠款。曾在2013、2015和2016年三次成为首富,号称要“赚他一个小目标”,但今年以来,王健林一直在出售资产,用各种方式筹集资金。

几个月过去了,王健林瘦了不少,经历了又一次循环,万达集团似乎再次面临着巨大的麻烦。一方面是珠江万达IPO进展不顺利,暂时无法筹集到资金;另一方面是大量债务即将到期,需要马上偿还。

面临着前后两头受困的压力,王健林最近一直在抛售他手上的资产,希望换取现金,以便为万达争取更多时间。

从今年7月开始,万达已经三次减持旗下公司的股权,总共获得了67.66亿元的资金。最近一次是在7月20日,北京万达文化和上海儒意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后者以22.62亿元的价格买下了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49%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儒意的主要股东是腾讯集团,这也算是马化腾再次支持王健林度过难关。

尽管暂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王健林还会面临更多麻烦。

以前王健林可是个大手笔,买了很多东西,从大楼到足球队,财大气粗。但这些投资并没有如他预期般带来回报,反而导致万达集团的资金链越拉越紧。到2016年年底,万达要偿还的银行贷款就高达499亿元。

为了还债,万达不得不将13个文化旅游项目和76个酒店一起卖给了融创,本来总投资高达4840亿元的资产最终只卖了632亿元。

这次的大规模出售不仅挽救了当时濒临崩溃的万达,还加速了万达向轻资产模式的转变。

六年前那场价值600多亿元的大规模出售资产的举动让人对王健林的救急之策刮目相看。当时国内房地产市场急速降温,房地产商的日子变得越来越难熬。王健林果断卖掉资产,被很多人看作是预见了未来的智慧之举。尤其是在2021年重返亿万富豪榜,被认为是王者的再度归来。

但实际上,这些年来前首富的日子并不好过。最近,万达再次公开出售资产,暴露了公司债务危机的严重性。

然而,这还不是让王健林最头痛的事情。

毕竟,债务可以通过一些调整来处理,但万达与投资人签订的对赌协议是个硬伤。根据协议,如果今年万达商管无法上市,王健林得花440亿现金回购投资人手中的股份。这440亿对于万达来说是最后的巨大压力。

所以对王健林而言,现在万达绝不能出任何差错,上市必须成功,不能失败。

为了在今年内完成上市目标,王健林必然要在股价上做出一些让步。能否获得证监会批准在年底上市,将是决定万达未来命运的关键。对此,王健林肯定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