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是A股的收官之战,无论悲喜,也给这一年的投资划上一个句号。
在年初的时候,我也说过今年的市场不会好做,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弊大于利。
首先,从历史上来说A股这三十年几乎没有年线四连阳的时候,所以19、20、21三年的阳线,大概率会调整的。
其次,在年初的时候我们的口罩问题仍旧持续,而且是第三个年头的开端,不少人已经疲惫不堪。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市场上面风格的切换问题,20年炒作白马股成风,吸引了一批基民进来接盘,也让大部分股民深陷价值投资情绪里不能自拔。
21年炒作中小盘,所有的底部周期股,不走一个翻倍都不好意思,比如钢铁, 煤炭,电力,能源等等。
在年初的一些文章里,我反复跟大家说,现在的市场除了三连阳后的疲软,口罩的持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性价比。
天上的白马从天而降,地上的周期拔地而起,所有的股票都悬在空中,上不上下不下,很难找出适合中长期投资的性价比。
但是,22年市场走出了一个特殊的风格,那就是题材年。
这一年不炒业绩,不炒周期,炒作的都是各种题材,只要是风吹草动,都会被拉升一波,但是这种题材最终也都是炒一波而已,但是不得不承认,今年做短线热门题材的人,更容易赚钱。
2022年,沪指跌幅15.13%,深证成指跌幅25.85%,创业板指跌幅29.37%。
从数字上来看,符合A股超不过三连阳的历史规律,但是在我看来,这个跌幅也有很多干预的因素,如果没有这些,可能跌幅会更多。
比如房地产的一再宽松,平台经济的解绑,支持发展小微企业等等,当然,最后的一剂猛药就是:放开。
若不是,这一层层的强行干预,也许股市会比现在更差一些。但是,无论如何,以事实去看,就是这样了。
全球去看,指数最好的是印度,虽然有的人跟我说过:“寿哥,现在指数比较失真。”
这个情况我也知道,但是既然我们要谈市场的指标,肯定不能拿个股说,失真与否,它也是唯一权威的数字,也能代表一些事情。
印度最好但也只有5%左右,不过在各种冲突的大背景下,这个幅度也算可以了,而且印度这些年股市都涨的很舒服。
我认为有一点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印度的人口红利期还在持续,他们的市场更为活跃,人力成本更低,总体来说活力更强。
而我们已经出现了躺平,内卷等等状态,都是发展必然规律,客观看待吧。
另外两个大国的市场也不怎么样,大鹅因为去打架了下跌41.29%,漂亮国的纳斯达克年内下跌33.03%。
我有一个很多年的投行朋友,他们会分享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数据,这个准不准就仅供参考了。
他们也是根据一些调研或者别的渠道获得的数据,就是综合各种券商平均去看,今年股市里赚钱的人是13.9%,不亏不赚的差不多9%,最后亏损的是78%左右,这个数字也仅供大家参考而已,肯定是有误差和出入的。
对我个人而言,今年其实建仓的次数也不多,总体仓位比例并不高,因为既然我觉得今年不比以往,而我又以长线为主,那么也不会匆匆忙忙建仓。
但仅有的仓位今年也是盈利的,不过由于仓位不高,也代表不了什么。
2022无论好坏,这一年都即将过去,历史是用来指导未来的,并不是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凡事居安思危就好,但态度一定要积极乐观。
对于明年的一季度,我觉得可能经济恢复不会太明显,因为春节前后本就是大家休息的时候,一般一季度就比其他几个季度工作时间就松一点。
其次,最重要的是现在陆陆续续很多人都阳了,而且还有复阳的,甚至有的家庭有老人去世等等,一季度其实主要还是恢复元气的阶段。
但是二、三季度春暖花开之后,不出意外的话,肯定会热火朝天有一波轰轰烈烈的干劲,因为大家都想再次尝试下机会。
其实,平心而论,疫情三年,我感觉20和21年其实还好,在初期也没有各种码和行程卡,那时候是感染的人会被隔离方舱。
影响最大的是22年,这时候各种封路,还有行程卡健康码核酸结果等等手续。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看到了一组出差的数据,20和21年大多数人出差还是很多的,但是22年就骤减。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疫情虽然是三年,但是影响最重的应该是22年,前两年相对来说还行。
不论如何,我们要满怀希望去迎接2023年的到来,而且从放开之势来看,明年还是值得期待的,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更上一层楼。
文章发布前,看到一位老读者的留言:“寿老师好,今年总算圆满结束了,祝寿老师新年快乐!今年最大的收获是能在寿老师文字中获得思维上的提升,祝寿老师一家人健康快乐,新年新气象!”
我也非常感谢各位读者一年以来的陪伴,这一年我们风雨无阻的通过文字交流,其实是彼此成就和进步,我也要感谢与大家的相遇。
这一年来,有些老读者一路相随,也有些读者淡出了视线。人都是来了走,走了来,所以我接受世事无常,人来人往,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有的人会只相伴一段,也有的人会相伴一生,缘分不同而已。
但是,每一位曾经比较近的读者,我都衷心祝福大家一切都好,无论未来是否还有沟通和交流,至少曾经在某个阶段,相识一场,就是难得的缘分。
回到北京之后的这半年,和之前的圈子并没有聚会,物是人非人走茶凉是常态,虽然如果见面也能相谈甚欢,但是我仿佛已经适应了退休后的生活,带着孩子每天给他讲书,给他讲过去的故事,还有亲戚的一日三餐照顾。
想一想,回来北京的半年多,好像只有两次见到了以前的朋友。
一次是给亚军大哥和老钟扫墓,与敏秀聚了一次,吃了她亲手做的饺子,她是我的挚友。
还有一次,就是跟了我多年的那位80后做销售的孩子去世,在送别他的时候,看到了一些老属下与合作伙伴的朋友,这些朋友更多是工作之中的老友。
这几年,我的状态也在改变,毕竟不像年轻一样能折腾了,所以也完全进入了退休的状态,也是必然之路。
不过,能保持思考和阅读,我认为这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对生活的一种热爱。
今天是腊八节,祝福所有读者腊八节快乐。
多吃点好吃的,享受接下来的元旦假期。
晚安,各位读者。(之前写于公号文章,统一复制过来)原文出自公号:雪球花甲老头(huajia1959)欢迎关注,里面有全部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