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生肖行情来得有点快。蛇年才过去一半,“马年行情”似乎就已经来了。记者注意到,7月10日,云中马、四川双马这两批“快马”双双涨停。
“马”股快跑,有个股半个月翻倍
事实上,自六月中旬开始,市场围绕证券简称中包含“马”字的股票开启了一波炒作。
据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6月20日至今,a股28只名称中含“马”的股票中就有24只实现上涨,涨幅超过10%的有16只,涨幅超20%的有9只,其中,万里马一骑绝尘,涨幅超过了100%,股价几乎呈现“垂直起飞”的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波“马年行情”不仅来得早,而且更为分散化。
从这些“马字辈”股所处行业来看,涵盖纺织服饰、机械设备、环保、电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计算机硬件等多个板块,个股之间基本没有实质性业务关联,炒作逻辑也并不清晰,主要是借助名称中的“马”字形成联想,借题发挥。
“此次生肖炒作较往年大幅提前(马年为2026年2月)”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向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表示,而这种现象,本质上是游资利用生肖文化符号制造的短期投机行为。“例如万里马涨幅超100%,但今年一季度云中马净利润却大幅下滑,炒作行情与业绩明显脱节。”
“这种炒作,几乎不需要基本面验证,只要故事够巧合、够热梗,资金就能找到一个突破口。这也是为什么‘马’能成为题材,不是因为它真能带来现金流,而是它能带来话题流。”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在接受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联想越离谱,资金越上头
回顾过去几年,a股市场上“玄学炒股”早已屡见不鲜,甚至逐渐演化出一套完整的“炒作模板”:蹭名字、碰谐音、找联想、带节奏,一旦有风吹草动,题材立刻起飞。
去年底,a股就迎来了一波离谱又夸张的“蛇字辈”行情。例如,川发龙蟒因名称包含“蟒蛇”,股价一度飙涨近200%;
a股上市公司葫芦娃因动画片《葫芦兄弟》中存在葫芦娃大战蛇妖的情节,也被冠以蛇年概念股。当时有股民开玩笑预测称:“葫芦娃有七兄弟,所以葫芦娃股票可能会有七个涨停板。”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一预判居然变成了现实,葫芦娃果真在后来的交易日里,上演了一波七连板的魔幻走势。
类似的联想炒作还延伸到谐音、英文等各种维度。
比如斯莱克(snake)因英文谐音被归类为“蛇年股”,博士眼镜则因谐音“眼镜蛇”受到关注。甚至像宝塔实业,也因“雷峰塔镇白蛇”的传说被市场附上炒作预期。
此外,投资者的脑洞还进一步延伸至董事长属蛇的上市公司。去年12月2日,在450家董事长属蛇的上市公司中,就有超过八成实现上涨,平均涨幅超过2%,其中还有20家公司涨停……
不得不说,上一波的蛇年行情联想之广、炒作之烈,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不过,这类题材多数昙花一现,往往在数日内完成暴涨、见顶、下跌的“闭环”,对中小投资者而言极具风险。
“理性投资的关键,不是看概念多热,而是看企业多强。”霍虹屹强调,面对这类题材,投资不该被炒作节奏牵着鼻子走,而要有自己的逻辑判断和耐心等待。炒题材可以热闹一时,但只有价值才能穿越时间。
霍虹屹认为,一旦这种炒作过度、监管出手、资金撤离,股价就可能迅速跳水,甚至连续跌停。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最大的风险并不是没赚到,而是追在高点、卖在谷底,成为“击鼓传花游戏中的最后一棒”。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郝咏琪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