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罗子依 通讯员 廖永华 段丹琦 娄底报道
2025年1-5月,娄底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以14.6%的亮眼成绩领跑全省,制造业、民间投资、产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达22.2%、14.6%、23.7%。其中,民间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工业投资与工业技改投资分别以24.4%和26.5%的增速,稳居全省前列。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展现了娄底经济发展的“加速度”,更彰显了其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当前,娄底正以政策赋能、项目聚力、服务增效为抓手,全力打造投资新高地,汇聚发展新动能。

图为娄底开展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题培训。
政策赋能:抢占投资新高地
今年以来,娄底市通过举办中央投资项目储备申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专题培训,精准对接政策与本地需求,为企业和项目负责人提供专业指导。截至6月底,娄底已累计争取中央资金41亿元,为项目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围绕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娄底出台专项政策,从用地保障、能耗指标到专项产业基金,全方位支持产业发展。目前,全市“材料谷”规上企业达516家,1-5月实现营收728.82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营收的81.2%。
此外,娄底以创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130家试点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新培育智能制造企业58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87条(个)。以涟钢为例,其“5G+工业互联网”工厂入选国家工信部名录,质量损失率降低34.8%,传统产业正焕发新生机。

图为建设中的爱派尔智能装备产业园北区5个项目。
项目聚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娄底扎实开展“项目大谋划 谋划大项目”专项行动,围绕“材料谷”建设,谋划了1693个2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高达11469亿元。其中,湘芯半导体生产基地项目将建成我国首条大尺寸静电吸盘生产线,涟钢福然德汽车零部件加工建设项目(一期)则瞄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未来将成为国内领先的产业基地。

图为总投资 73.75 亿元的梅山灌区工程建设工地。
为确保项目高效落地,娄底成立由市委书记挂帅的工作专班,实行周例会、月调度机制。涟源市钛材料产业园配套能源保供项目从启动征拆到报批仅用32天,展现了“娄底速度”。2025年,全市36个省重点建设项目1-5月累计完成投资93.1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0.31%,连续两个月位列全省第一。

图为建设中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项目。
服务增效:构建投资新磁场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的关键。娄底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四个超市”和“营商环境直通车”,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在土地供应方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实现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在资金保障方面,创新推出“材料谷”专项贷,前5个月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超50亿元;在人才服务方面,通过住房补贴、子女入学优惠等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
高效服务释放强大吸引力。1-5月,娄底产业投资占全市固投的77.17%,民间投资占比达62.39%,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主力军”。
如今的娄底,正以“聚”的雄心、“变”的智慧、“实”的作风,在湘中大地上奏响投资兴业的最强音。随着“材料谷”蓝图的加速实现,娄底这片热土所蕴藏的增长潜能与投资价值,正以前所未有的张力喷薄而出——聚力湘中,投资娄底,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