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前后,车厘子总是水果市场上当仁不让的 “主角”。
这些色泽诱人、口感清甜的车厘子,绝大多数来自遥远的智利。数据显示,2025 年 1 月,智利出口的车厘子中 93% 运往中国,为智利创收 14.47 亿美元(约合 10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0.8% 。
国内进口的车厘子超过九成来自智利,而智利出产的车厘子,85% 都会出口到中国市场。
看似庞大的市场和高额利润,吸引了不少中国人前往智利投身车厘子生意。但在这看似诱人的商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经济逻辑和现实挑战?那些奔赴智利的掘金客们,真的能如预期般赚得盆满钵满吗?
近 20 年以来,智利车厘子出口增幅超过 5000%,从最初出口额约 3600 万美元,到 2023 年出口额上升至 20 亿美元,成为车厘子的全球主要供应国 。
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预计,2024/2025 年产季该国共将出口约 1.3 亿箱 5 公斤装车厘子,约合 65.8 万吨,这一创纪录的出口量将比上一产季增加 59% 。
中国市场对智利车厘子的需求旺盛,推动了智利车厘子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智利农业研究和政策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智利车厘子种植面积已经从 2000 年的 3241 公顷快速增长到 2022 年的 61559 公顷,2023 年达到了创纪录的 67570 公顷 。
车厘子的生长对气候条件极为敏感。以 2023 年 11 月为例,智利车厘子核心产区接连遭遇三场大雨,严重影响了车厘子的产量和质量。过量的雨水使车厘子果实吸水撑裂,即便未在筛选时破裂的果子,在长途运输途中也容易因水分问题出现裂痕,极大影响了卖相和口感,进而导致价格跳水 。
为减少损失,果农采取雇直升机在农场上空盘旋以加速雨水蒸发的措施,但仍难以完全挽回损失。据相关人士透露,2023 年 11 月本应是车厘子大量上市的时期,可受雨水影响,产量根本未达预期,部分果农甚至面临绝收 。
天气影响产量后,市场供需关系失衡,车厘子价格波动剧烈。原本智利出口公司和果农之间的代卖机制发生变化。在产量减少的情况下,果农纷纷毁约,选择直接在地里脱手果子,将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使得出口公司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原本稳定的风险分担模式被打破,行情变动的风险几乎全部转移到出口公司身上 。
从智利车厘子到中国消费者手中,成本涵盖多个环节。
以 2024 年 12 月一批货为例,树上果子定价约 4 美元一公斤,为筛选出适合出口的 5 公斤车厘子,需购买 6 公斤,加上礼盒包装服务费,一盒 5 公斤 JJ 级别车厘子成本价达 34 美元(约合人民币 245 元)。
出口公司还会收取 8% 运营费,海运冷柜运输成本高昂,2024 年一个柜子海运费达 8000 美元,摊到每盒车厘子上增加 2.5 美元成本 。
车厘子运到中国后,报关时的增值税和各市场进场费也需计入,最终成本价约 45 美元(海运价格,空运成本更高)。如此算来,国内市场上一盒 5 公斤车厘子成本价已超三百元人民币,若市场行情不佳,利润空间将被严重压缩 。
在智利车厘子卖方市场中,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果农可自由选择合作对象,出口公司为获取货源,需在回款价格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
1月16日,大型集装箱班轮“巴赫”号靠泊天津港,意味着该港首条直通南美“车厘子快线”正式开通。
每年回款结束后,出口公司需向果农提交比价表,若回款价格低于均价,需自行补齐差价;同船出口公司之间也需进行价格竞争 。
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出口公司需精准掌控销售节奏,包括何时销售、在哪些市场销售以及卖给哪些客户等,但这些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运气,因为市场行情难以预测 。
中国人在智利做车厘子生意,面临诸多成本挑战。语言障碍使得聘请翻译成为必要支出,而智利当地西语翻译费用并不低。组建团队、建设厂房以及聘请当地工人等成本也居高不下,普通果农联系人月薪可达五千到一万美元 。
投资建厂更是一笔巨额开支,建设一个车厘子筛选厂需近一亿人民币投入,仅购置一台筛选机器就需四五百万美元 。
此外,税务问题也可能成为 “陷阱”。有中国商人在智利开出口公司时,被公司会计虚开 2000 多万人民币发票退税,导致后续积累近 300 多万人民币税款无法退回,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困扰 。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智利车厘子产业仍有一定发展机遇。随着中国市场对车厘子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中智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智利车厘子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在智利做车厘子生意并非如想象中那般充满暴利。
虽然中国市场对智利车厘子的需求旺盛,为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天气、市场供需、成本、竞争和商业风险等多重因素交织,使得在智利做车厘子生意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那些想要前往智利掘金的中国人来说,深入了解行业规则、精准把控市场风险、制定合理经营策略,才有可能在这一行业中分得一杯羹,实现盈利目标。
文章来源:声动早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