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对东盟和欧洲的出口大幅度增长,但是对美国的贸易断崖式下降了9.7%。5月的进出口总额按照人民币计算,增长了6.3%,按美元计算也增长了4.3%。特别是,5月对美国出口暴跌12.7%。此消彼长之下,美国市场对中国不再那么重要了。中国外贸能做到这样的成绩,是我们的对外出口和制造业抓住了机会,也使全球经济看到了生机,这个生机就是去美国化。
自从二战结束到现在,美国在世界经济循环中占据了太大的份额,影响到了相当多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即使冷战时期的苏联东欧集团,对西方国家提供的商品也有很大程度上点依赖,包括生活物资、食品、机器设备等等。依赖西方,就等于依赖美国。虽然苏联阵营对欧洲、日本贸易也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只要这些贸易违背了美国的意志和利益,欧洲日本都是不敢继续的。著名的东芝机床案,就充分体现了日本在战略问题上对美国的绝对服从。
美国还把巨大的国内市场和美元霸权结合起来,把关税作为大棒,经常性地敲打其他国家,制造货币危机乃至经济危机,收割其他国家的财富,扼杀他国的经济发展机会。
美国的经济霸权,主要得益于两手硬。第1个硬手是美军能打赢。在二战之后发生的绝大多数局部战争中,美军都打赢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虽然给美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没有影响美国依然还是第一军事强国。第2个硬手是高技术产品,美国长期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在集成电路、航空、信息化产品,乃至化工、制药等领域,都是遥遥领先。苏联最为辉煌的时候,也只能在科学研究的某些领域挑战美国,在高技术产业上从来没有形成过竞争力。
而现在美国的这两个硬手正在被中国逐步化解。美国在军事上不能保证打赢中国已经成了世界性的共识。在制造业上,连美国人自己都承认,领先幅度越来越小,硬手越来越少。2025年6月,当特朗普试图发起制裁,强求中国出口稀土制品的时候,所能够拿出来的手段,只有民航产品、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等寥寥不多的几样东西了。
在中国的追赶之下,美国只有两个选项:一个是把自己同国际市场切割,闭关锁国,自给自足。其结果是逐渐落后,最后成为谁都能欺负的弱鸡。另一个选择是放下身段,做一个合群的国际贸易国家,用公平交易来维持自身的发展。但是,崇尚maga的美国目前还很难接受这个选项,如果不能从他国获取暴利,他们就只能对本国人民变本加厉,这会带来更加深重的社会危机。
所以,去美国化,是中国崛起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一个主观上必须努力争取、客观上必须力求落地的阶段性目标。美国从来不是中国的救星,更不可能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搬不走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