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怀水 每经编辑:陈旭
5月26日,商务部官网发布消息,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下发通知,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在总体要求部分提出,到2030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数智供应链建设和发展模式,在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基本建立深度嵌入、智慧高效、自主可控的数智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全国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当天,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解读《行动计划》时表示,数字化和智能化相融合的数智化已成为加快供应链创新的重要动能,是推动供应链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数智化有利于打造更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能够显著提升需求预测、智能决策、风险感知、自我修复等能力,有效应对不断增长的外部风险挑战。
洛轴集团技术中心研发团队正讨论盾构机轴承的数据参数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重点聚焦农业、零售等五大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行动计划》围绕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分别聚焦提升农业供应链组织水平、促进制造业供应链智能发展、增强批发业供应链集成能力、优化零售业供应链供给水平和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五大领域。
比如在提升农业供应链组织水平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农业各领域各环节数智化转型,夯实农业数智供应链发展基础。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打通农产品供应链“最先一公里”。鼓励流通企业与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支持发展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商,加强消费大数据分析,促进农产品产加销储运各环节紧密衔接。
建设数智化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智能化水平,支持发展“前置仓+即时配送”模式,建强农业数智供应链网络、节点和末梢。
在优化零售业供应链供给水平方面,《行动计划》要求,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发挥优势作用,加强供应链协同,推广集采集配、统仓统配、供应商直配、自动补货等模式,促进供需适配。支持零售企业采用数智技术整合全渠道信息,加快消费端信息向品牌商、制造商的反馈速度,引导开展“个性定制+柔性生产”,优化商品供给水平。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建设智慧商店,打造消费新场景,改善消费体验。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农业、制造业、零售业等领域都是聚焦当下供给侧的一端,通过对供应链体系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包括推动智能制造和数字物流等,能够让供给侧的改革取得系统性的提升,从而更好推进供给侧服务和产品性价比的提升,同时改善产品质量。
建设数智供应链实验室、数智共享平台
《行动计划》提出,鼓励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关键地位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加快数智技术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整合数据资源,通过制定供应链战略、建立合作机制等方式,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建设数智供应链实验室、数智共享平台,加速数据流转和信息交互,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赋能、市场开拓、融资授信等支持,打造紧密耦合、高效协同的供应链集群。
在推动供应链管理服务业数智化转型方面,《行动计划》指出,推动供应链管理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基于数智技术,面向农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发展需要,提供智能生产、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等一揽子解决方案,拓展组织变革、流程优化、管理决策等数智化服务,推动供应链管理服务业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介绍,《行动计划》部署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的10项主要任务。培育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推动供应链管理服务业数智化转型,促进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数智供应链对外开放合作,支持与跨境电商、海外仓储物流协同发展等。
谈及《行动计划》的主要特点,上述负责人表示,首先,突出领军企业带动。供应链领军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中处于关键地位,作用举足轻重。《行动计划》注重发挥供应链领军企业的标杆引领作用,鼓励引导领军企业以大带小、以点带链,建设数智供应链统一公共服务平台,赋能链上中小企业,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建立健康可持续供应链生态。
其次,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智供应链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数智技术,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升级,促进要素重组、流程优化、结构升级,有利于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提升重点领域供应链组织化、集约化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
与此同时,突出系统化全方位发力。供应链连接产供销、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涉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企业等众多主体。《行动计划》坚持系统思维,强调政府各部门协调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力,注重打通堵点卡点,促进数据和信息在供应链全链条顺畅流动。
张建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围绕加快推动数智供应链的发展,过去我们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在不断努力,这次则是坚持系统思维的原则,把各个环节、领域统筹起来考虑,协调推进,这是具有创新性的。“比如通过培育领军企业来带动,我们在各个行业都有领军企业,想要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发挥作用,往往要靠龙头企业来带动。从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和体量来看,打造这样的龙头企业也是具有可行性的。”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