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亿园区”松山湖迎来“超级助推器”。
今年3月,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启动建设,东莞将倾全市之力筹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新高地。
南都、N视频推出高质量发展深调研《松山湖科技金融进化论》专题报道,记录园区科技金融的创新实践,剖析科技金融的进化路径,探寻高质量的投资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新晋上市公司的含“科”量不断提高,这一点在“松山湖板块”得到充分的体现。
就在去年12月,松山湖两大知名科创企业天域半导体、东阳光药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截至目前,松山湖有上市企业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800亿元,位居东莞市首位。上市后备企业达到57家,占东莞市15%,同样位居东莞市第一。它们绝大部分为科技型企业,计划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新的跨越。
原因不难理解,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能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关领域企业提供更长周期、更高风险容忍度的资金,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松山湖科学城。
南都、N视频《松山湖科技金融进化论》专题报道推出,本期关注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
作为东莞的科技创新高地,松山湖采取了系列措施助力园区企业发展,鼓励园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做大做强。今年3月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启动,未来,松山湖将形成高效的金融生态圈,极大提升科技企业的融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服务质量,推动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更上一层楼。
01
上市企业数量、市值在全东莞市独占鳌头
上市公司的数量,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指标,也是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直观体现。纵观资本市场“东莞板块”,松山湖的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市独占鳌头。
目前,松山湖共有上市企业7家,占东莞市境内上市企业12%,7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过800亿元,位居东莞市首位。
这7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与装备行业,这些行业是松山湖的主导产业,也是东莞市的支柱产业。
在这当中,生益科技的市值最高,超500亿元,2024年度实现营收203.88亿元,较上年增长22.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17.39亿元,较上年增长49.37%。值得一提的是,生益科技也是东莞上市企业的“尖子生”。数据显示,生益科技的营收多年位居东莞A股上市公司榜首。

生益科技创始于1985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球电子电路基材核心供应商。覆铜板是制作电子设备主板的核心材料,也被称为“电子工业的地基”,生益科技是全球第二大覆铜板生产商,市场占有率12%。
“大概我们要赚4年的钱才可以建一个新厂,而且规模很小。”此前生益科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介绍,没有进入资本市场以前完全靠股东私人担保才可能购买到材料、设备,发展很慢。生益科技登陆资本市场以后,从根本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实现了高速发展。1987年投产的时候,企业的设计产能和生产规模是66万平方米/每年,在上市前,1997年的时候是200万平方米/年。登陆资本市场以后,短短的25年里,产能已经达到1.15亿平方米,翻了100多倍,很好地借助了资本市场的力量。
此外,生益科技原有的PCB业务(印刷电路板),也于2021年拆分成生益电子,生益电子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首家A拆A上市企业。通过本次分拆,生益电子与母公司生益科技各自做大做强做优主业。
生益科技以外,松山湖的其他上市企业实力也不容小觑。其中,2019年上市的佳禾智能是全球顶尖的专业电声/智能穿戴品牌商,2024年预计归属净利润5000-6000万元;优利德是国内电子电工仪表龙头,目前年产能达到1000万台以上……
它们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有效促进了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的深度融合,同时反哺到松山湖,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松山湖Xbotpark机器人基地
02
IPO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含科量”拉满
松山湖作为东莞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汇聚了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国之重器”,以及7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涵盖华为终端总部、生益科技、长盈精密、新能源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
当前,松山湖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支柱产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与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未来产业共同组成的“1+4+1+X”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壮大的沃土。与此同时,当松山湖的新兴产业向上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创型企业被资本市场看见、赋能。

松山湖大科学装置群概念图。
就在去年12月,松山湖两家企业——东阳光药业和天域半导体先后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两家企业分别是制药和半导体领域的龙头企业。
其中,东阳光药业是一家综合性制药公司,从事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专注于创新药,涉及改良型新药、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战略性专注于感染、慢病及肿瘤等治疗领域,以销售收入计算,过去五年在中国抗病毒药物市场排名第一。
天域半导体是国内首批实现4英寸及6英寸碳化硅外延片量产的公司之一,同时也是国内首批拥有量产8英寸碳化硅外延片能力的公司之一,2023年,天域半导体的营收突破10亿元。
按收入计算,天域半导体2023年在中国碳化硅外延片市场的份额达到38.8%,为国内第一;同期,在全球市场,天域半导体的外延片市场份额约为15%,位列全球前三。
随着两大龙头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再扩张。
松山湖上市后备企业的数量同样亮眼,截至目前达到57家,数量位居东莞第一,占东莞市15%。
去年10月,东莞公布了第十八批上市后备企业认定名单,其中,钮铂尔科技、纳声电子、科明环境、弓叶科技、思谷智能5家松山湖企业入围。
弓叶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松山湖孵化的一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切入垃圾分类行业。弓叶科技仅仅用5年多时间就实现了三项“中国第一”:推出中国第一台人工智能垃圾分拣机器人、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基于人工智能的高速喷气式光选机、架构了中国第一个结构化固废大数据库。
各个细分赛道的优质企业加速上市步伐,未来,松山湖将有越来越多“硬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借力资本市场,参与到全球竞争当中。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东莞基地揭牌。
03
系统谋划做优做强“松山湖板块”
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不仅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核心任务,更是强化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重要突破口。
只是企业上市并非易事,从辅导备案的前期筹备,到通过审核等候发行,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攻坚阶段。这需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需要政策的持续发力。
近年来,松山湖通过成立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东莞基地、打造松山湖上市公司总部基地、设立松山湖天使投资基金及各类产业基金等“组合拳”,积极助推企业上市、优化投融资环境。

现场走访上市后备企业长兴半导体。
2015 年,松山湖与深创投联合,设立总规模达 5 亿元的红土基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园区佳禾智能等多家企业驶入上市快车道。
2021年,松山湖参与成立国投新材料基金,围绕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进行投资,助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重点产业化项目落地,投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多个项目。
在2024年3月初,东莞市天使母基金发布会在松山湖举行,10亿级市天使母基金落户松山湖,为园区天使投资体系再添新军。早在2021年,松山湖先行先试成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松山湖天使基金,已助力多个天使项目发展,助推松山湖科技、金融和产业紧密结合,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培育、孵化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优质企业。
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也优选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组织中介机构对上市储备期企业进行上市前期规划咨询和培训;同时,建立企业改制上市培育清单,指导企业科学规划上市路径,为上市辅导期企业开通绿色通道。
从金融生态来看,“我们会联合三大交易所定期走访企业。”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松山湖企业虽然不是特别的大,但是它们所处的赛道正是三大交易所所偏好的,通过走访定期向企业普及上市的最新动态,最新政策,对接专业机构,做好信息引领。
随着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启动,未来,松山湖将形成高效的金融生态圈,极大提升科技企业的融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服务质量,推动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更上一层楼。

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区位图。
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不断加强与交易所的沟通,共建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东莞基地,搭建企业与交易所常态化咨询、交流平台;通过与北交所、深交所、上交所联合走访调研等方式为园区优质创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争取交易所更多关注园区企业资源。此外,松山湖还重点关注准上市企业,协调解决其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金融生态营造上面,平台机构的切入不能少。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就位于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去年来,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联合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举办走进上市公司交流活动,搭建上市莞企与机构投资者的交流平台,为上市企业在再融资方面提供面对面交流学习机会。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表示,地处集聚区的重要节点,将积极融入科技金融新高地建设。
展望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上市企业群体中科技企业的占比预计将持续攀升。“松山湖板块”也将以更足的“科技成色”,写就“科技金融”实践新篇章。
统筹:南都记者 梁锦弟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唐国轩
图源:松湖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