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近期中美经贸会谈出结果了!双方达成共识,暂停高额关税,后续会协商一些贸易细节问题。
港股这两天表现也还不错,保持了高位的态势,恒生指数在23000点以上,跟4月初相比,回弹幅度很大。
另外,特朗普又签了一个医药降价的行政命令。结果,美国制药大厂股价纷纷大涨。市场解读是行政命令很模糊,估计又是雷声大雨点小。前几天大跌的医药板块,估计又是买入黄金机会了。
总的来说,中美经贸问题的良性发展,无疑会为市场带来极大的信心。
其实,五一假期期间,港股的涨势就非常强劲,算是为五月行情打了个漂亮的开头炮!港元汇率走势一路攀升并触及强方兑换保证,意味着国际资本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入港股市场,这些实际行动已经说明了港股的吸引力和价值。
东西好,大家才会抢着买!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和趋势来看,港股很可能正迎来新一轮“捡漏黄金期”,想要买入港股的投资者,可以早点行动了。
泡泡玛特+AI,构成港股的超强吸引力
公司层面来看,港股简直就是“明星企业俱乐部”,比如近年来热门新消费赛道的行业龙头,涵盖潮流玩具巨头泡泡玛特、餐饮连锁龙头百胜中国、运动服饰标杆安踏体育,以及在线旅游行业翘楚携程集团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泡泡玛特APP首次登顶美国AppStore购物榜,并一度进入免费总榜前四,可以看出“新消费”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增长潜力。
从潮玩到饮食再到出行,“新消费”赛道之风已经在港股刮起来了。政策层面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更是从上而下地推动消费,消费之风将会越刮越大,消费相关行业自然也会乘风而起。
而港股科技更是硬核,年初以来以DeepSeek大模型应用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不断突破,刷新了世界对中国科技的看法。各大互联网公司也积极推动AI应用落地,例如小米在家居及汽车等领域推进AI智能化应用,阿里、腾讯等则在零售及生活领域落地AI应用。
人工智能商业化逐渐落地,将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反之也会不断地推升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发展空间,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港股市场的优质生态自然也会引发市场的关注,据Wind数据,截至4月29日,南向资金延续强势流入态势,年内累计净买入港股达5634.63亿元,规模达到去年同期的1.93倍。公募基金也持续加码,港股仓位相比上季度末提升5.2%,整体超过了30%,创下近五年新高,机构抄底的信号也十分明显。(数据来源:南向资金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5.04.29;公募基金买入港股的数据来自中信建投证券,截至2025.04.24)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证券,截至2025.04.24)
估值体系维度,港股通科技当前市盈率PE(TTM)为23.21倍,恒生科技市盈率PE(TTM)为21.58倍,恒生指数则只有10.17倍,恒生消费为17.39倍,总体上看,港股妥妥全球市场估值“凹地”之一。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5/8
港股铁三角:科技+消费+红利
港股其实一直以来不缺机会,就是波动太大了。我个人觉得,要有配置的概念。大家知道三角形是最具稳定性的,如果我配的话,就会考虑三种差异比较大的资产构成一个铁三角的组合。
科技:负责稳定进攻
科技是今年的“C位”主角,自年初以来,DeepSeek引爆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AI模型应用也逐渐落地,各大互联网公司推进AI商业化场景。而港股通科技指数恰好包含与AI系数强相关的公司,权重股方面,小米、阿里、比亚迪、腾讯和美团等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其中,新质生产力与“AI+”创新基因深度融合,释放出强劲的增长潜力与投资价值。
医药:更具侵略性的进攻选择
医药其实也可以归类大科技的范畴。但是我选择把它独立出来。因为医药,特别是创新药企业,一旦爆发起来,股价的涨幅可以非常惊人。但是它的波动可能也相对大一点。
我想对更看好港股的创新药。
一来,港交所允许未盈利和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因此汇集了一批专注于药物、生物技术研究等稀缺的创新药企龙头。
二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行业分布上做到了对创业药产业链的全覆盖,不仅纳入创新药研发环节,还包括为创新药研发提供研发外包、生产外包等服务的上下游企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消费:攻守兼备的希望之星港股的消费因为泡泡玛特大火。但其实除了泡泡玛特这样的潮玩公司之外,还有很多衣食住行相关的消费公司。
前十大成份股中不乏文旅服务、潮玩IP、运动时尚、智能家居等近年来热门新消费赛道的行业龙头,如泡泡玛特、百胜、安踏和携程,并且集中度达到了58.89%,意味着当市场上涨时,这些权重股的上涨有望带动指数表现出更高的弹性。
在2025年两会中,将“振消费”列为了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政策端持续性发力,推动内需提升。恒生消费指数凭借其鲜明的差异化特质脱颖而出,以多元立体的行业布局,全面覆盖衣食住行等消费生活全场景。其聚焦 “新消费” 赛道的纯粹属性,深度契合当下消费市场迭代升级的发展趋势。
红利:组合的定海神针
一直以来,红利资产就备受投资者青睐,在市场震荡环境中尤其如此。红利资产以稳定且可观的分红机制为基石,天然具备出色的抗风险韧性,高度契合当前资金寻求稳健避险的配置需求。
相较于其他投资标的,红利资产凭借显著的股息率优势,在长期投资中持续释放收益价值。聚焦港股市场,港股红利资产更是以“高股息率+低估值”的双重优势,构筑起强大的投资护城河。
站在新的市场周期起点,港股市场的增长潜力正加速释放,多重利好因素共振之下,这片价值洼地上演的投资机遇愈发清晰。
配置的思路有了,至于说菜怎么选择,就看大家的了。我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张海报,是景顺长城的港股全家桶。类似肯德基全家桶的概念。其实也是科技、医药、消费、红利这几个大的方向。
根据Wind数据,截至5月9日,港股科技50(513980)、恒生消费(513970)、港股创新药50(513780)、港股红利低波(159569)、港股央企红利50(520990)。近半年回报分别为22.43%、2.22%、16.55%、6.06%、1.56%。都是不错的产品,大家自由搭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