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南,是一座不沿边、不靠海,被群山环绕的城市。目前这里正成为中国实施rcep的“新桥头堡”。
2024年,怀化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37.6亿元,同比增长32.9%。这座湘西小城如何成为外贸新“通道”的呢?来看总台记者的一线调研。
记者走进怀化国际陆港,这里正一片忙碌,龙门吊起降不停,来自湘西南地区的货物在这里转运,一节节装好的货箱被运至专列,即将发往海外。
总台记者 王延均:这是一条即将发往老挝的货运专线,一共有70标箱,里面满载着湖南省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小家电、农机、太阳能板等货物。预计三天左右的时间就能把这些货物从怀化运到老挝万象。目前,在这里,仅发往老挝万象的货运专列每周都会有三列。
根据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怀化外贸出口32亿元,增长4.3%。其中,怀化的服装、农产品、箱包出口增长迅速,分别增长106%、52.4%、29.6%。
怀化海关副关长 李淳:从贸易主体来看的话,怀化出口的主体是民营企业,总共的企业数有178家。从贸易伙伴来看,怀化的贸易伙伴有48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对非洲的出口实现了倍增。
怀化作为内陆城市,如今却成为覆盖全球50个国家138个港口的立体交通网,这一切都与国际陆港的建成息息相关。2021年,这座总投资159.5亿元的现代物流枢纽建成,为怀化打开了国际通道。
李淳:以前很多企业都对外贸不敢去想、不愿意去做、不会去做,自从有了怀化国际陆港,把更多的产品卖到全球各地。
2025年5月8日,怀化国际陆港班列累计发运量正式突破2000列,湘鄂渝黔周边地区的货物都通过怀化枢纽实现快速集结,直达东盟主要港口,较传统江海联运可节省7至10天。
陆海新通道运营(湖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曾蔚吾:在物流通道这一块,政府也给予了一些政策支持,现在通过国际陆港直接铁路到多式联运到港口,成本降低了50%。
目前,建成仅4年的怀化国际陆港,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货物吞吐量。为了实现外贸的高质量发展,当地决定再建设一个19万平方米的国际陆港多式联运中心。
国际陆港的带动
箱包产业乘势而起
在国际陆港的带动下,怀化的外贸企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64%。今年一季度,怀化外贸备案企业首次突破1000家。其中,怀化箱包产业从无到有,短短两年的时间里,150个箱包皮具产业项目落户怀化,基本形成了箱包皮具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记者走进怀化国际陆港经济开发区的箱包皮具产业园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出口海外的订单。
怀化雅惠箱包有限公司厂长 杨柳:目前做的全都是出口的,目前出口东南亚的偏多,我们现在订单预排是排到了8月份。
这家箱包公司2024年才搬入怀化,然而,今年仅一个月的外贸订单就超过了100万。据了解,今年一季度,怀化箱包的外贸订单同比增加20%。为了更好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箱包企业重点研发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产品,采用防爆拉链等创新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
湖南欧腾箱包有限公司生产经理 何晓卫:我们的产品性价比高,创意客人都比较接受,我们100%外贸。韩国市场在去年的份额上有增加,中东这边有些新的客人也在我们这边有下单。
目前,怀化不仅规划建设了2000亩的标准化箱包厂房,方便企业拎包入驻。还布局了覆盖湘黔鄂渝71个县的人力资源产业园,能为箱包产业提供2400万的劳动力。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湖南怀化国际陆港经济开发区三级调研员 郑利芳:我们积极跟金融系统进行有效对接,给入园企业提供金融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也叠加了相应的政策扶持,快递物流这块给予企业相应的补助和补贴。
湖南怀化外贸占比超80%
竹产业出海串起全球
除了皮具箱包产业,在怀化靖州,这里的竹产业也成为今年外贸增速较快的行业,出口产值占比超过80%。这里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竹制车厢板制造企业,生产商品主要销往欧美和日本等。
记者来到国内规模最大的竹制车厢板制造企业,正赶上这家公司将最新生产的一批全竹定向复合集成材进行装箱,运往日本。
湖南亿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 雷振:很多的一些工艺标准,是以我们的做工工艺标准为整个欧盟的一个标准的。我们的一些专利防霉防腐技术,别人是替代不了。目前我们订单已经排到7月份去了,今年应该至少要比去年翻个三番。
靖州是湘西南竹资源集中区,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资源保障。今年,靖州也在积极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地新购入了多款竹产业智能设备,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带动靖州竹产业向“智能制造+生态循环”模式发展。
雷振:人力上面得到了很大的减少,产品的精细度也会更高一些,质量会更好一些。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吴展树:原来我们竹企业这一块,基本上是以这个加工厂的作坊式为主,现在变成一个竹材的精深加工的出口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