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中国开始拼命建核电站,什么信号?

2025年05月04日16:52:09 财经 1190


基建狂魔,上演惊天大逆转。


4月2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广西防城港广东台山、山东海阳、福建霞浦等 5个核电项目、10台机组 总投资超过2000亿。


一次性核准10台核电机组,力度相当猛,不禁让人想起去年8月出台的一份顶层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文件中,出现这样一段非常罕见的表述:


加快 西北风电 光伏 、西南水电、海上风电 沿 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到2030年,非 化石能源 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


要知道,这可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中国 首次 在最高规格的官方文件中明确使用 “加快” 一词来指导核电项目发展。


此前的文件在谈到核能时,一定会“戴上紧箍咒”,强调“安全第一”。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等……


其实,不只中国,其他大国也在迅猛上马核电站


2023年,法国取消了“核电占比降至50%”的目标,并大力支持新建核电项目;


2025年2月,英国首相府发公告称,将批准在该国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建设更多核电站;


2025年2月,韩国政府宣布,将在2038年底前新建两台1400MWe级核电机组;


印度计划到2032年新增18台核电机组,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22.4吉瓦,实现翻番增长;


就连受核电伤害最深的 日本 ,也重启了核电计划,试图将核电占日本电网总发电量的占比从9%提高到20%。


为什么短短几年内,因核污染担忧而被“喊停”的核电产业,重新迎来“春天”?


为什么能源领域经历了几轮大洗牌,最终核电卷土重来,再返巅峰?


历史性的一刻到来,背后信号很不寻常。


大逆转,中国开始拼命建核电站,什么信号? - 天天要闻

14年前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给核电行业贴上了一道“定身符”。


以中国为例,2011年、2013年、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这六年时间没有批准一个核电机组,中国核电行业进入“冰冻时刻”,相关企业业绩低迷,从业者士气低落。


2015年8月至2021年8月,“中国核电”的股价下滑了53%。


大逆转,中国开始拼命建核电站,什么信号? - 天天要闻

转机出现在2019年,那一年中国重启了新核电机组的审批。此后,核电建设进入爆发期,审批节奏不断提速,核准机组的数量 井喷式爆发 2019年4台,2020年4台,2021年5台,2022年10台,2023年10台,2024年11台……


今年的势头更猛,4月27日一口气核准了10台机组,接下来8个月如果再批几组,就能打破年度纪录。


目前,中国已经建好且正常使用的核电机组有58台,装机容量约60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而正在建设、未来可投用的核电机组则有54台,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 已建和在建核电机组加起来算,中国核电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不过,无论是核电装机量还是发电量占比,中国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目前,法国、美国、俄罗斯的核电占总电量比例分别为70%、20%、20%左右,而2024年中国核能发电占比 仅为4.73%


按照目前的趋势,预计到2035年,中国核电发电总量占比将 提升至10%左右 ,与当前的全球平均水平相当;到2060年占比 将达到18%左右 ,与当前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相当。


这就意味着, 中国的核电建设潮,至少还要持续30多年 ,核电产业拥有广阔的想象空间。面对这么大一块蛋糕,各省市都忍不住想咬一口。


大逆转,中国开始拼命建核电站,什么信号? - 天天要闻


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均出台了扶持核电产业发展的政策。上海的目标是,2027年把核电产业规模干到700亿元。


出人意料的是, 湖北、湖南等中西部省份,也在积极申请核电站。


2024年11月15日,湖北咸宁发布《咸宁市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其中提到“做好核电厂址保护,全力争取内陆核电突破”。


有些读者或许会感到诧异,“核电站不都应该建在海边吗”。其实,在内陆修建核电站,是国际惯例。美国98台核电机组有84台分布在内陆,其中密西西比河流域有32台核电机组。


此时此刻 ,中国核电的狂飙突进,已是势不可挡。


大逆转,中国开始拼命建核电站,什么信号? - 天天要闻

为什么全球各国突然转向?前几年还在关停并转核电站,现在又要拼命发展核电。


简单来说,就是核电实在“太香了”,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中有三大因素,值得说道。


首先,在所有发电类型中,核电的综合竞争力最强。


与污染严重的火电相比,核电站没有高高的烟囱,不会向天空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


与“看天吃饭”的水电、光伏、风电相比,核电站运行更加稳定,可以7x24小时不间断发电,而且发电量还可以精准控制,想要多少给多少。


再来看核电的极致效率:核电装机占全国总装机的比例不到2%,但发出的电量接近全国总发电量的5%。与之相对应,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量占比高达42.09%,发电量占比却只有19.43%。


水、火、风、阳各有各的缺陷,只有核电是妥妥的“六边形战士”。


其次,全球局势越来越动荡,新冠疫情、俄乌冲突贸易战等“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世界各国都把“能源安全”提上了核心议程。


以前欧洲有个小循环,由俄罗斯向西欧输送量大又便宜的天然气,然后在西欧发电,以供欧洲人搞生产或服务,欧洲人赚了钱,再去俄罗斯买能源。但是俄乌冲突后,这条通道被切断了,西欧国家就必须重建电力体系。


重建的话,要选择什么形式的电力呢?欧洲人以前痴迷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电力,但现在吃了大亏。


今年4月28日,葡萄牙和西班牙遭遇极为罕见的全国范围大停电,导致交通瘫痪、通信中断、商业停摆、医疗系统混乱,数万乘客被困地铁,数千万人工作生活被按下“暂停键”。


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停电, 或许是因为当地过度依赖 光伏 和风电,容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发电量大涨大跌,导致电网极其不稳定,一不小心就会崩盘。


大逆转,中国开始拼命建核电站,什么信号? - 天天要闻


最后,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电力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


当前,全球各国都在疯狂发展AI产业,AI产业的基石就是算力中心,而算力中心都是“耗电狂魔”。调查显示,数据和算力中心每处理1G数据大约需要消耗电力13kWh。


在中国,AI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自然会加大东部地区的耗电量。用电量上升,发电量就得跟上。


要在东部兴建发电站,选择什么类型最好呢?东部缺煤,搞火电站的成本较高;东部地势落差小,水电不太好搞;光伏和风电发挥不稳定,会影响算力中心运转;算来算去,还是应该在海边多建几个核电站。


可见,核电大发展也关系到中国攀登 AI 科技树的进程,极为关键。


大逆转,中国开始拼命建核电站,什么信号? - 天天要闻

全国上下都在大搞核电站,会让很多人产生疑虑,“安全性如何保障”。


不用担心。 在核电安全性方面,中国走到了世界前沿。 截至2025年一季度,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和研究堆 从未 发生INES2级及以上事件或事故,安全运行业绩保持国际领先的水平。


从数据上看,2023年中国核电机组 WANO综合指数高于美俄法等主核国家 ,33台机组为WANO综指 满分 ,同样位于世界前列。


这源于技术的进步。三代核电技术的革新,让中国核电的安全性显著提升。中国三代核电技术,配备了一四套冷却反应堆的安全系统作为核电站的 “ 应急预案 ”,以应对地震、海啸等极端情况。


大逆转,中国开始拼命建核电站,什么信号? - 天天要闻


就算冷却失败,堆芯真的发生了熔毁,中国核电站还配备了能动与非能动两套方案进行堆腔注水,封死压力容器的底部,将融化的放射性物质控制在核岛内。


进一步假设,如果这些方案失效、堆芯发生爆炸,那也不用担心核电站的有毒气体往外泄露。


因为核电站安全壳两层之间还采取了负压设计,能保证环形区域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就算发生严重破损,也是吸收外部空气,而不是内部往外漏。


大逆转,中国开始拼命建核电站,什么信号? - 天天要闻


第三代核电技术很安全,第四代核电技术更安全。 山东半岛最东端,平稳运行着的 华能石岛湾 高温气冷堆 核电站示范工程 ,就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也被称为“不会熔毁的核反应堆”。


即使遇到严重事故,在没有人为和机器干预的情况下,核电站的反应堆堆芯也不会熔毁,放射性物质不会外泄。 这是核能安全的最高目标。


大逆转,中国开始拼命建核电站,什么信号? - 天天要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远低于国外,建设进度也比国外快得多。中国核电项目能得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全力支持,土地使用成本较低,融资成本也非常低,是其他国家核电项目难以比拟的。


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让核电建设速度一路狂飙。广西白龙核电一期工程是国家电投在广西开发的首座核电站 ,计划工期56个月,两台机组投资约400亿。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法国弗拉曼维尔核电项目延误了12年之久,成本总计超过190亿欧元,其中包括30亿欧元的“额外融资成本”。


放眼全球,中国还实现了 核电站出口。 中国核电的门面——华龙一号,早已走出国门,落地巴基斯坦阿根廷


未来,中国“核电狂魔”或将像高铁一样,“开”进更多国家和地区。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稳定可靠效率高的核电站,能够为人们提供极大的安全感。核电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也能带动中国科技力量的进步。


大国崛起,核电必然是急先锋。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广交会观察:从代加工到品牌出海 中企展新气象 - 天天要闻

广交会观察:从代加工到品牌出海 中企展新气象

中新社广州5月4日电 (记者 程景伟)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持续展现中国企业出海新气象。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曾是“贴牌代工”的符号。改革开放数十年来,中国制造业一路迅猛发展,并逐步建立起自主品牌,在复杂多变的全球
特朗普关税大棒之下,转口贸易有用吗?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关税大棒之下,转口贸易有用吗?

刘远举: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从他的社交媒体到各国现实,隔着无数出于利益的阻碍。想把这些产业链从中国带到美国,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文 |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刘远举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仅13小时后,他又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突然宣布,对超过75个国家实施为期90天的关税暂缓措施,同时将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从104%提升至125...
缅甸洋葱出口价如何? - 天天要闻

缅甸洋葱出口价如何?

根据四月第三周的出口市场报价,缅甸出口的洋葱按规格不同,FOB(离岸价)定为每吨240至370美元。 缅甸洋葱、大蒜及厨房作物种植生产出口商协会每周都会发布出口洋葱、大蒜、酸角、姜黄、长辣....
订单多了!一季度医药研发外包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 - 天天要闻

订单多了!一季度医药研发外包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11家CX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上市公司已发布2025年一季度最新财报,其中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和博腾股份新签或者在手的订单超预期,公司业绩有所改善。据药明康德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
三个“爆品”,藏着中国外贸秘籍 - 天天要闻

三个“爆品”,藏着中国外贸秘籍

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商云集,我国制造业的产品琳琅满目,最近,和各大景区一样火热的,还有广交会现场。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分三期举办。截至4月27日,也就是第二期落幕时,已有来自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
直击奥马哈中国投资人峰会|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观点,判断投资的可为机会 - 天天要闻

直击奥马哈中国投资人峰会|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观点,判断投资的可为机会

财联社5月4日讯(记者 闫军)又是一年巴菲特时刻,当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宣布计划今年年底退休时,不仅震惊在场股东,也让今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弥足珍贵。陪伴了国内投资者15年中国投资人峰会在5月4日如约而至,由兴证全球基金、财联社、腾讯新闻共同主办的“投资·可为|2025年度中国投资人峰会”在奥马哈场进行。...
宁泉资产李源海:关心AI进展,重视估值和现金流 - 天天要闻

宁泉资产李源海:关心AI进展,重视估值和现金流

财联社5月4日讯(记者 周晓雅)由兴证全球基金、财联社、腾讯新闻共同主办的“投资·可为|2025年度中国投资人峰会”奥马哈场正在进行中。宁泉资产研究总监兼投资经理李源海就投资与社会公益之间的良性循环注入新思考。宁泉资产研究总监兼投资经理 李源海财联社记者梳理主要观点,以供读者参考。李源海强调,投资不应止步于...
2025年的投资机遇有哪些?宁泉资产李源海、睿郡资产薛大威,兴证全球基金童兰在奥马哈亮观点 - 天天要闻

2025年的投资机遇有哪些?宁泉资产李源海、睿郡资产薛大威,兴证全球基金童兰在奥马哈亮观点

财联社5月4日讯(记者 周晓雅)在当前科技浪潮席卷下,如何看待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投资机遇?投资与财富观、社会价值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2025年5月4日,兴证全球基金、财联社、腾讯新闻共同主办的“投资·可为|2025年度中国投资人峰会”在奥马哈进行。宁泉资产研究总监兼投资经理李源海,睿郡资产合伙人、副总经理薛大威,兴...
每分钟超1000万元! - 天天要闻

每分钟超1000万元!

每分钟超1000万元!中欧贸易持续向好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从建交初期的24亿美元到现在的7800亿美元,中欧双边贸易持续向好发展。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相当于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