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高质量发展看消费|如何破解消费“三无”问题

2025年04月08日06:30:15 财经 8891

理论周刊·高质量发展看消费|如何破解消费“三无”问题 - 天天要闻

理论周刊·高质量发展看消费|如何破解消费“三无”问题 - 天天要闻

“无力消费、无意消费、无法消费”——

努力破解消费“三无”问题

□ 刘学良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实现方式,是顺民心、从民欲的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促进消费一直是我国众多经济政策中的重要安排,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动力的转换,消费在我国经济循环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为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着有效支撑。

消费偏弱问题有待破解

我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辅佐齐桓公称霸的齐相管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了鼓励消费特别是富人消费,从而发挥促进民生、繁荣内需、刺激就业、扩大生产作用的经济思想。一些观点如“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要“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俭则伤事”,“富者靡之,贫者为之”等成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的瑰宝。

为鼓励消费,管仲甚至提出“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吃煮蛋之前要在蛋壳上先加雕绘,烧木柴之前要在木柴上先加雕刻)这样极端的比喻来论证鼓励高端消费乃至奢侈消费的思想。同时,“富者靡之,贫者为之”的思想和实践,也是缓解贫富两极分化,促进社会财富流动的重要手段。在古代以节俭为纲的治国思想中,管仲鼓励消费的智慧可谓独树一帜,不论是对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还是对于当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党中央高度重视促进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改变了过去重积累、轻消费的传统发展观念,对消费的供需两侧,即消费品的生产产业和居民消费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都大大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变迁,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收入分配结构改善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从支出法gdp看,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从2013年之前十年(2003-2012年)的52.7%提升至2013年以来十年(2013-2023年,剔除2020年疫情暴发年份异常值的影响)的54.8%,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则从2013年前十年的50.2%提升至2013年以来十年的61.8%。

尽管如此,国内需求不足,消费动力偏弱的问题仍然是长期困扰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老问题,消费发挥的作用离我们的预期仍然存在差距。一方面,纵向看,我国最终消费支出中居民部门的比例偏低而政府部门比例偏高,且居民部门占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横向看,我国的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占gdp比例相比国际水平仍然偏低,虽然在消费占gdp比例整体提升的带动下,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也有所上升(2023年占比39.6%,而2010年最低时占比只有34.9%),但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50%,即使考虑到各国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中国与其他国家在人均收入水平基本一致的时期相比,我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还是要低很多。

理论周刊·高质量发展看消费|如何破解消费“三无”问题 - 天天要闻

“三无”问题的成因和破题思路

近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收入预期下降,财富水平特别是房产和资本市场存在波动,再加上通胀水平较低等因素,共同制约居民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当前,要提振消费,必须坚持系统发力、分类施策,深入研究制约消费的不同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具体来看,促进消费关键是要着力破解“无力消费、无意消费、无法消费”的三大问题。

“无力消费”问题,是指由于收入、财富等预算约束,使得居民没有消费的经济能力的问题。要破解“无力消费”问题,从总体上看,关键是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总体稳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增强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稳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增强财富效应。从结构上看,关键是要调节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部门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居民医保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降低预防性储蓄挤占居民消费。从价格上看,对一些消费品可以通过国家和地方补贴,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降低消费品实际价格,缓解预算约束对消费的制约,还有一些消费品比如汽车存在较高购置税(消费税),对于税收的减免措施也可起到刺激消费作用。

“无意消费”,是指有足够收入、财产等消费能力,但缺乏消费意愿的现象。“无意消费”的问题更加复杂,既可能是因为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从而不愿消费,也可能是因为在低通胀的形势下,由于判断产品价格(或者说消费成本)可能进一步下跌而推迟消费。要破解消费需求已得到满足的“无意消费”问题,关键是要通过提供更高品质、更新体验的产品和服务,来创造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支持“以旧换新”“设备更新”等方式的消费升级。要破解预期消费成本将下降而推迟消费的问题,关键是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特别是消费政策支持力度,避免“轻踩油门急刹车式”调控,做好预期管理,提高社会通胀预期,避免形成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上升、消费成本将进一步下降的预期。

“无法消费”,是指既有收入、财富等消费能力支撑,也有消费的意愿,但是由于公共政策限制等一些因素,使得出现无法消费、有钱没地花的现象。公共政策限制导致无法消费,主要体现在公共政策对一些消费的限制购买和限制使用上。例如,国内部分城市存在对汽车的限购政策,房地产领域也仍然存在很多地方性的限购措施,农村则往往存在对农户自建房的地方性禁限措施,诸如此类的政策限制直接约束了居民投资和消费潜力的释放。除了直接限制购买,还存在一些消费品使用的限制措施。例如,很多城市的河、湖等公共水域以安全为由禁止居民开展划船等休闲活动,这自然限制了皮划艇等产品的消费。要破解“无法消费”问题,就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清理对消费和投资的不合理的限购、限用等措施,探索政策有无改进、优化空间。要避免政策“一禁了之”,做到“明令禁止”和“明令允许”相结合,而不是单方面只强调禁止。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旭日集团回应真维斯澳大利亚业务调整:有序关停实体店,向电商渠道发展 - 天天要闻

旭日集团回应真维斯澳大利亚业务调整:有序关停实体店,向电商渠道发展

4月8日,据旭日集团消息,旭日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声明称,近日澳大利亚真维斯公司基于全球零售业态变革及当地市场环境变化,作出了正常业务调整,重整了线上线下业务,优化运营模式,全力推动澳大利亚公司向电商渠道发展,同时根据澳大利亚当地法规有序关停澳大利亚实体店,以更适时高效的方式服务当地消费者。声...
央行连续五个月增持黄金,黄金ETF基金连续7天净流入 - 天天要闻

央行连续五个月增持黄金,黄金ETF基金连续7天净流入

截至2025年4月8日 13:10,黄金ETF基金(159937)下跌0.23%,最新报价6.85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4月7日,黄金ETF基金近2周累计上涨1.40%。流动性方面,黄金ETF基金盘中换手1.46%,成交3.05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4月7日,黄金ETF基金近1周日均成交7.37亿元,排名可比基金前3。份额方面,黄金ETF基金最新份额
清盘提示 | 业绩长期低迷,农银国企优选混合基金资产净值持续低于5000万元 - 天天要闻

清盘提示 | 业绩长期低迷,农银国企优选混合基金资产净值持续低于5000万元

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今日发布第二次提示性公告,称旗下农银国企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主代码:019642)自2024年3月26日基金合同生效以来,截至2025年4月21日,若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将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条款。根据《基金合同》约定,一旦触发终止条款,基金管理人将成立基金财产清算小组,...
积极看好内循环方向消费医疗复苏,科创医药指数ETF上涨2.63% - 天天要闻

积极看好内循环方向消费医疗复苏,科创医药指数ETF上涨2.63%

截至2025年4月8日 13:01,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强势上涨1.60%,成分股诺禾致源上涨7.37%,益方生物上涨5.87%,奕瑞科技上涨5.66%,微芯生物、百济神州等个股跟涨,科创医药指数ETF(588700)上涨2.63%。流动性方面,科创医药指数ETF盘中换手3.88%,成交1287.46万元。规模方面,科创医药指数ETF近3月规模增长3595
港股创新药行业在估值层面更具性价比,恒生医疗指数ETF近3月累计上涨17.72% - 天天要闻

港股创新药行业在估值层面更具性价比,恒生医疗指数ETF近3月累计上涨17.72%

截至2025年4月8日 13:05,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强势上涨1.09%,成分股一脉阳光上涨16.26%,锦欣生殖上涨9.32%,三生制药上涨7.51%,方舟健客、健康之路等个股跟涨。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回调整固。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4月7日,恒生医疗指数ETF近3月累计上涨17.72%。流动性方面,恒生医疗指数ETF盘中换手8.08%,成
特朗普欲再加关税50%,孙玉良:把中国逼成独立自主的超级大国 - 天天要闻

特朗普欲再加关税50%,孙玉良:把中国逼成独立自主的超级大国

“面对挑战,只有坚持到底,才能迎来胜利。”中美贸易战,不仅仅是关税的争斗,它的背后是一场关乎全球经济格局的博弈。特朗普加税50%,企图通过高压政策逼迫中国屈服,但中国并没有低头,而是选择了反击。这场战斗,背后充满了复杂的博弈和深远的战略思考
超65%的人睡不好觉?苏宁零售云助力县域好睡眠 - 天天要闻

超65%的人睡不好觉?苏宁零售云助力县域好睡眠

在静谧舒适的夜晚,房间里的空调静静地运转,智能新风系统不断将新鲜地空气输送到全屋,空气加湿器缓缓喷出水雾,智能手环发出微弱的光亮,默默监测着休憩者的睡眠质量。这些便捷、智慧的家电,正加速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拆解股份行零售业务:利润普降、不良率升,发力对公“补短” - 天天要闻

拆解股份行零售业务:利润普降、不良率升,发力对公“补短”

银行零售业务“躺赚”的时代一去不返。近期,随着上市银行纷纷披露2024年报,各家银行零售“成绩单”也陆续出炉。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A+H股,华夏银行尚未公布年报)零售业务数据发现,在已公布数据的银行中,除招商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实现微增外,其余营收无一例外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尤以渤海银行降...